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765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5-08

黔东南黔南四市县政协齐聚

建言农信普惠金融发展

  本报讯(韦国龙)“如何发挥政协协商民主形式多样、智力密集、传统深厚的优势,为助推农村信用社发展普惠金融协商建言?”成为4月28日在三都水族自治县召开的黔东南自治州麻江、丹寨和黔南自治州都匀、三都四县(市)政协工作交流会的重要议题。

  三都水族自治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的部署,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信社主抓、乡(镇)村组支持、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加”的工作原则,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力争今年实现“金融信用县”的创建目标。县政协积极响应县委号召,组织政协委员跟踪开展视察、调研、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活动,进行协商建言,成为“金融信用县”创建活动的好推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都自治县政协主席韦成念在交流发言中认为,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改革的目标,实施信用工程建设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个重要抓手。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农村普惠金融的主力军,他们的“主抓”作用发挥得好不好,“金融信用县”创建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事关农信凝聚金融动力,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助推为同步小康的大事。这既是党政高度重视的一项中心工作,也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更是基层政协协商建言的重要课题。

  为此,会议邀请黔南自治州政协研究室原主任韦毓璋作《发挥政协优势,助推农信普惠金融》的主题讲座。他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央要求发展普惠金融,是因为普惠程度不高,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不足,金融基础设施供给亟待加强,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反映得更为迫切。如何让人人能享受到金融提供的服务,近几年来也越来越引起基层政协的关注,有关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委员提案数量在增多,但在办理过程中很难“落地”。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提案委员缺乏对金融界特别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了解,存在说生气的话多,说靠谱的话少;说抽象的话多,说具体的话少;说大路的话多,说可行的话少等“三多三少”的现象。政协是协商机构,参政不执政、议政不决策、监督不强制。针对于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如何提高协商建言质量,做到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为党政决策和服务县域发展献计出力,需要加强学习,认真选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

  与会的丹寨县政协主席李永胜、麻江县政协副主席金化智、都匀市政协民族宗教委主任蒙洪昌等认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三都等少数民族地区打赢新的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任务艰巨。农村信用社根在农村、命在农业、情系农民,市场定位于服务“三农”、服务社区居民、服务小微企业。要想奔小康,离不开银行,要用金融的模式推进扶贫开发,对于农村地区首先是离不开信用社。围绕农信普惠金融,基层政协的协商建言应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助推农信社针对农村地区存在金融意识不强、金融知识缺乏等金融服务薄弱环节。充分利用“金融夜校”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金融服务,普及金融知识,为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供动力。

  二是助推农信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信用县(市)创建步伐,使“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绕开质押、抵押或担保的硬约束,根据授信额度和金融需求,在信用社享受贷款优先、服务优良、利率优惠的“三优”政策,有效破解长期困扰的“贷款难”。

  三是助推农信社做精“三农”金融、做大小微金融、做实民生金融、做优产业金融、做强电子金融,推进金融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服务创新“三大工程”,做“普惠金融、通达城乡、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让广大群众享受便捷、快速、安全、优惠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