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多彩贵州”,你一定会联想到国酒文化、茶文化、民族风情、长征文化…… “多彩贵州”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而是具有相当的思想张力和文化延展性,涵盖了贵州文化特色的文化符号。“多彩贵州”让越来越多的人由此更加了解贵州,贵州也正加快步伐,走向世界……
商标提升价值 品牌创造财富
——贵州省2014年商标发展侧记
□卜 锐 本报记者 董 瑶
品牌价值是品牌管理要素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也是品牌区别于同类竞争品牌的重要标志。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战略》中曾提到:品牌的资产主要体现在品牌的核心价值上,或者说品牌核心价值也是品牌精髓所在。
近日,记者从省工商局获悉,贵州贵茶有限公司、贵州远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贵州一均电器有限公司、贵州赖永初酒业有限公司、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川恒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贵州多彩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商标上榜“2013-2014年度贵州省十佳著名商标”。
商标注册“有进步”
“截至2014年底,我省商标累计申请量和注册量分别为92081件和63548件,同比增长26%、29.06%。”省工商局相关人士介绍说。
2014年,我省申请商标注册19000件,其中,注册商标14307件,同比增长48.18%。省内注册量排名前五位的地区依次为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六盘水市和黔东南州,注册量分别为5853件、3960件、895件、722件和689件,这五个地区的注册量之和占省内总注册量的84.71%。
2014年,全省各级工商部门持续把培育驰名、著名商标作为助力企业发展的有力措施,主动深入企业,宣传、指导、推动、培育驰名、著名商标。2014年新增驰名商标2件,使我省驰名商标总数达到了41件。
2014年,有效贵州省著名商标达到860件,其中,2012年认定285件(申请344件),2013年认定293件(申请428件),2014年认定282件(申请403件)。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省地理标志总量达到了47件,占全国1.74%。2014年,我省新增农产品商标2779件,农产品商标累计注册数达到了12980件,占全省商标注册总数的20.43%,其中涉农驰名商标8件、著名商标343件,分别占全省驰名、著名商标总数的19.51%、39.89%。
品牌提升“附加值”
2014年底,贵茶表演队的姑娘们带着“绿宝石”又来到了德国的学术之都——哥廷根。身着贵州传统少数民族服饰的姑娘表演的少数民族舞蹈,吸引了众多德国消费者的关注和喝彩。表演间隙,她们以精湛的茶艺为德国消费者奉上一杯杯栗香浓郁的绿茶。自2011年“绿宝石”出口德国以来,位于中国茶海之心凤冈的贵茶公司生产的“绿宝石”绿茶在德国备受青睐。据了解,“绿宝石”绿茶先后通过了德国Galab、香港SGS和德国Eurofins等多家世界权威检测机构的农残检测,460多项欧盟农残检测项全部合格,远高于国内对茶叶所要求的30多项标准。严格的标准铸造了坚实的品牌,这为“绿宝石”走遍三大洲、畅销欧美各国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贵州多彩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以挖掘、研发、销售贵州旅游产品和民族民间工艺品为主,力求荟萃本省地方特色产品和旅游工艺品之精华于一体,成为展示和宣传贵州文化艺术的靓丽窗口。“黔艺宝”自2000年创建来多次获得全国大奖,在贵州同行中可谓首屈一指,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为贵州民族民间工艺品、旅游产品开发、创新、推广做出了贡献。
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2001年4月组建而成,有自有奶牛基地7个,1个技术开发中心、2个乳品加工厂、1个胚胎移植中心,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近日,贵阳三联乳业加工厂整体搬迁至清镇市石关村,新建成全面投产的贵阳三联乳业日处理原料奶能力将达1000吨,加工厂集生产、培训、质检、展示、研发、旅游观光体验等六大中心,工厂及辐射区被列为贵阳市清镇现代高效乳品加工示范园区。园区为西南地区单体最大,贵州省现代化程度最高、加工能力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乳品生产基地。
专项行动“抓李鬼”
随着商标知名度的提升,投机取巧的假冒伪劣也会逐步增多,为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按照工商总局《2014年全国工商系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工商局制定《贵州省工商局2014年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我省工商系统2014年的双打详细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措施,在全省范围内扎实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为保护贵州省著名商标专用权,进一步做好著名商标的监督管理工作,2014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著名商标及标识使用情况的检查,纠正著名商标的不规范使用等问题。
开展了“驰名商标”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通过专项检查清理生产、经营者违法使用“驰名商标”做宣传的行为,制止商业活动中使用“驰名商标”字样构成不正当竞争,进一步增强经营户的商标品牌意识,规范商标使用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依法核准注册“赖茅”商标后,省工商局向国家工商总局提交报告,申请在全国范围内对“赖茅”注册商标进行打假维权并组织在全省开展“赖茅”商标专用权保护行动,切实维护我省白酒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商标市场秩序。
编印《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政策法规汇编》,向各市、州转发《工商总局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关于印发贵州省打击互联网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方案的通知》。
指导各市、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根据国家工商总局《保护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会标志专项行动方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青奥会标志保护专项整治工作。
稳步推进双打案件信息公开工作。《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颁布后,省工商局按照201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时间表,紧急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工作。2014年10月1日起,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贵州)正式开通,企业、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即时信息公示、工商行政处罚信息等工作正常开展。根据总局关于双打案件信息工作要求,省工商局在贵州工商门户网站开设双打案件信息公开版块,公示“双打”案件信息,制定相应配套制度,完善工作程序,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时、准确录入假冒伪劣和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在贵州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开。设立红盾信息网的市(州)局可在自有网站上进行信息公示。截到去年底,省工商局门户网站已公示行政处罚信息2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