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赵朝林通过提案指出,当前电力体制改革正当时,全国各地掀起了推行电力直购热潮,我省自2013年实施电力直接交易试点工作以来,得到发电企业和用电户的积极响应和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促进重点产业稳定发展、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朝林委员建议——
用好政策 强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
□本报记者 何 博 杜 薇
我省实施电力直接交易显失公平
一直以来,受体制所限,电力市场供需双方因夹杂输配方,电力消费企业因流通环节阻隔了与发电企业的联系,电力市场供需失调,信息不对称,实施电力直接交易工作推进缓慢,2014年开展电力直接交易的企业仅13户,其主要原因是受到固有体制的制约和试点对象范围的局限,本应该在一个大的用户群体上开展的工作而只选择了少数个体,未形成公平公正的电力市场机制。
我省在实施电力直接交易的过程中,由政府有关部门在电压等级、用电量等方面为发用电双方设立了准入门槛,参与直接交易的市场主体非常有限,未实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由于只是少部分电力用户参与直接交易,大部分用户仍执行统一销售电价的“双轨制”模式,参与直接交易的发电企业的交易电价(上网电价)全都低于政府批准的上网电价,用户到户电价低于政府规定的统一销售电价(目录电价),直接交易成为对部分用电企业的特殊优惠待遇。这样的做法,已使国家推行“大用户直购电”的初衷走入了误区,显失公平。
赵朝林告诉记者,当前我省参与直接交易的发电企业年度发电计划都是由政府部门按计划分配,这种计划是否与市场需求匹配有待进一步研讨,最起码发电企业对市场需求是无法掌控的,势必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最重要的是,这当中的风险负担谁来买单?除对电力行业生产经营组织计划不利外,对以电力行业关系紧密的煤炭行业也是不利的。同时更不利于调节电力市场的供给量,长此下去将会导致电力行业发展失衡,不利于电力和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未参与直接交易的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而言,由于受直接交易的条件限制,被政策拒之门外,这是不公平的”。赵朝林说。
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范围的必要性
现今世界上已实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国家均已开放用户侧,其中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家是从发电侧起步,逐步开放用户,现已实现所有用户(包括普通居民用户)都具有用电选择权;日、韩、俄等国家是从逐渐放开大用户起步,逐步建立开放的市场体系。这些国家均已放松电价管制,均采取了“管住中间(输电、配电环节),放开两头(发电、售电环节)”的电价政策,建立了“多买多卖”的市场机制,发电侧和售电侧竞争较为充分,提高了效率,改善了服务,降低了成本,降低了电价或电价涨幅,实现了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的共赢。赵朝林委员说,只要明确合理的输配电价,允许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自行交易,市场自然就会迸发出巨大的潜能活力。他还说,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范围是实现电力市场开放的突破口;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范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赵朝林委员分析,通过与用户直接交易,可以有效增加用户的选择权,减少交易中间环节,用户直接从发电企业购电,电网公司只承担输送和电网维护任务,收取合理输配电费用,降低用电企业的购电成本,也有利于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高效率,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放开用户电力采购和发电企业电力销售的自主权,对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价形成市场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省作为煤电资源大省,正依托煤电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四个一体化建设,推进电力生产企业与消费企业直接交易,对推进产业大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电力生产企业直接与消费企业签订售电协议,电力生产企业可根据订单有序组织生产,更好发挥机组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电力消费企业通过直接交易减少流通领域售电垄断,同时根据《关于完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还可降低输电费用,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对于壮大实体经济规模,繁荣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扩大电力直接交易的建议
国发2号文件明确贵州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适当放宽贵州具有资源优势、有市场需求的部分行业准入限制。在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政策允许范围内,只有紧密结合贵州能源资源和经济发展实际,用好国家给予贵州的政策支持,强力推进直接交易,把贵州发电、输电和工业用电的量搞上去,使有关企业实现共赢发展,同时加快实施经济转型,才会体现出贵州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因此, 赵朝林委员建议:
1、建议省政府加大电力体制改革的力度,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试点的范围。凡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且环保排放达标的企业,特别是经济开发区以及工业园区整体用电企业,与分布式发电企业及独立配售电企业之间开展电力直接交易,不受用电电压等级限制,并通过协商自主确定交易价格。建议在四个一体化重点园区探索建立电力直接交易示范区,探索推行相关工作机制,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
2、建议放宽政策申请门槛,由计划分配制改为市场决定制,或进一步扩展总量比例,将发电量的30%或50%以上用于直接开展电力交易。
3、建议公开公布可参与直接交易的电力用户和发电用户企业名单,并分布交易方案、交易规则、输配电价等,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强制干涉电力直接交易工作,不得以直接交易为名变相实行电价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