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凯威’,skyway是英文‘天空之路’的意思,我们商议了很久,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范。”“斯凯威”负责人张睿昕说。
“斯凯威”的“天空之路”
□本报记者 董 瑶
羊年央视春晚,一条名为《新春序曲》的开场片头让人们眼前一亮,导演叶庭浒用两分钟呈现出自己心里的“中国年”,感动、惊喜充盈在无数观众心里。
你也许知道,这是春晚33年历史上第一条无修改的片头,创造了央视奇迹。但你可能不知道,这条历时25天、在全国17个地方取景的片头,其中在阆中、乌鲁木齐和湖州三地的航拍,是由贵州省一家微型企业——贵州斯凯威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而该公司创始人,是三名80、90后阳光帅气的小伙子。
“三剑客”闯江湖
张睿昕是团队中“最年长的人”,2004年从贵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在贵阳恒峰步行街开了一家航模店。起初,张睿昕的生意很是红火,但渐渐因同行“恶性竞争”出现亏损。他开始思索,光靠卖别人的产品没有优势,掌握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
“我关了门面,开始学习无人机的技术,在国外网站找资料,摸索着自主研发无人机。”彼时2008年,团队创始人之一的王迅留洋归来,加上公司另一位创始人郝淳,三位同样痴迷无人机的小伙伴就这样走到了一起。“那时候,通过看图纸,再从网上买来零部件,我们就造出了第一架无人机。”张睿昕说。
“刚开始那会特别难。”张睿昕介绍说,他们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无人机在首次飞行时坠机,使前期投入的10余万元“打了水漂”。但“再坚持一下”的念头,让他们挺过了那段艰难时期。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在半年后造出贵州第一台无人机。2011年,一个高尔夫球场的航拍项目让“三剑客”赚到了第一桶金。
无人机“露头角”
2012年,贵州省扶持微企发展的东风吹遍黔中大地。“我们有技术、团队,缺的就是场地和资金。”敏锐的张睿昕了解到贵阳市出台“3个20万元”的微企政策后,毅然向辖区工商部门提出了申请。
由于项目新、前景好,张睿昕及其团队创立的贵州斯凯威科技有限公司很快获得审批,并在贵阳市国家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内得到了免费的办公场地。“‘斯凯威’,skyway是英文‘天空之路’的意思,我们商议了很久,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范。”张睿昕说。
3月25日,记者走进该公司6楼工作室,一股泡面的味道扑面而来。十几架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摆放整齐,一名年轻人拿着螺丝刀蹲在地上,将机架、电机、电池等零部件装上一台8旋翼无人机。据张睿昕介绍,“公司已经渐渐走入轨道,现在航拍任务一件接着一件,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全身心投入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尽管很辛苦,但我们很开心。”
“这架固定翼无人机由我们团队自主研发。”张睿昕向记者介绍说,无人机能够按照程序自主飞行、采集图片与视频,与传统无人机相比,它噪音小、震动小、画质稳定、载重量也够大,更适合在海拔较高的贵州使用。
“黔东南的鼓藏节、2013年贵阳市城市宣传片的航拍画面、2014年贵广高铁通车直播贵州段的航拍和最近贵州电视台热播的《请你到贵州来看花》纪录片航拍,都是我们做的。”说起团队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张睿昕一脸骄傲。
“4S店”拓梦想
“其实航拍、航空测绘、森林防火等领域都会使用到无人机,而且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对无人机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所以我们在高新区的国家数字内容产业园里开设了‘无人机4S店’,这在全国是第二家。”张睿昕说。
据了解,“无人机4S店”不仅提供无人机销售,还集中提供无人机体验、策划、培训和售后等多项服务。张睿昕幽默地说:“如果你想像汪峰一样,向心爱的女孩策划一场浪漫的求婚仪式,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
目前,该团队打造的无人机以3年3000多次飞行零事故的记录,在业内受到广泛关注。“下一步,我们公司将会突破航拍项目的局限,在工程用机、突发灾害救援、农业等用途上着力,将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说着,工作人员走进办公室递给张睿昕一份合约书,原来是贵州省在央视投放的《“多彩贵州”形象片》要找“斯凯威”合作拍摄。看样子,张睿昕和他的团队又要忙活一阵子了。
阳春三月,春风拂面。相信越飞越高的无人机将承载着这群年轻人的梦想,飞出贵州、飞向世界。
贵州斯凯威科技有限公司开设的“无人机4S店”。(记者 董 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