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8期 本期1733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3-12

新常态新模式 对口帮扶见成效

——2014年八城市对口帮扶我省扶贫发展纪实

□彭锦斌 本报记者 蒋兴华

  3月2号,“2015年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恳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以及8个对口帮扶城市负责人与我省交流协商,就今年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进行座谈。8个对口帮扶城市负责同志表示,将围绕年度帮扶重点,在推动共建产业园区、加大智力帮扶、促进优势资源开发等方面,不断拓宽帮扶思路、创新帮扶方式,为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贡献力量。此举表明,我省在新的一年里,在迈向与全国同步小康的进程中,将继续得益于外力帮助。

  过去一年,我省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76.4%;减少贫困人口170万人,这可喜变化,既源于我省自身凝聚的内力,同时也得益于外界帮扶的动力。

  帮扶措施扎实有力

  2014年,我省农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农村面貌日益改观,这一切,无不说明在新常态下采取的新扶贫模式,使得对口帮扶见了成效。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掀开了贵州发展新篇章。2013年,在原来宁波、青岛、大连、深圳对口帮扶我省的基础上,新增上海、杭州、苏州、广州,实现了“一对一”帮扶全覆盖。

  2014年3月2日,省委、省政府在北京召开“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恳谈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及8个对口帮扶城市负责人参加。会上,8个对口帮扶城市与我省交流协商,就进一步深化对口帮扶工作达成广泛共识。3月20日至22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率党政代表团赴广州、深圳两市考察学习,与广东省签署了《广东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人民政府深化合作框架协议》。

  3月24日至25日,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等率江苏省代表团到铜仁市和遵义市考察指导。为落实会议达成的共识,帮扶双方均加大工作力度,出台了有力的帮扶举措。

  上海市坚持“民生为本、教育为先、产业为重、人才为要”的基本方针,以及“中央要求、遵义需求、上海所能”的原则,不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

  大连市按照“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从两地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对口帮扶与合作,推动帮扶工作从无偿援助向产业和项目合作转变。

  苏州市大力支持铜仁在苏州举行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产业合作,提高承接苏州产业转移的能力。

  杭州市搭建、完善对口帮扶“五大平台”,即产业招商平台、旅游推介平台、农产品展销平台、文化会展交流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招商推介、旅游合作、文化和会展交流、农产品展示展销、电子商务拓展等活动。

  宁波市进一步集中资金、集中项目,推进交流、推进合作,全面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干部人才交流培训、社会公共服务提升”等“五大对口帮扶计划”。

  青岛市争取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协作重庆和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将青岛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拓展到山东全省范围。

  广州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对口帮扶工作首位,重点选择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益事业项目,着力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深圳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口帮扶毕节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除市级财政统筹安排的帮扶资金以外,要求各区结合实际,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重点支持结对县区扶贫开发。

  以上,通过8个帮扶城市的有力举措,促使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形成了共谋发展、共同进步的对口帮扶工作新格局。

  投入帮扶资金3.7亿

  记者在省扶贫办采访得知,2014年,8个帮扶城市共向我省投入各种帮扶资金和物资折款累计37183.26万元,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人才交流、科技培训等社会事业各个方面,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平坝县天龙镇芦车坝村,村民们充分享受到青岛对口帮扶项目带来的实惠。“青岛帮扶我们已有10多年。投资建水库、修砖井,解决了300亩蔬菜的灌溉问题;修建了蔬菜交易市场,现在家家户户都种蔬菜,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青岛帮扶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家家户户购买了小货车、小轿车。”该村一负责人说。

  过去一年,8个帮扶城市将我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作为帮扶重点,投入1459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农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受益农户达15万多户。

  自开展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以来,帮扶城市发挥各自所长,与帮扶县市广泛开展经济协作,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将我省丰富的生物、能源、矿产、旅游等资源优势,与对口帮扶城市的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开展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涵盖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文卫、房地产等多个领域,“互惠互利”帮扶格局逐步形成。

  双方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8个帮扶城市与我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经济技术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合作协议。共达成经济合作协议项目116个,协议合作投资636.57亿元,其中已实施项目37个,实际投资48.11亿元,项目涵盖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文卫等诸多领域。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帮扶以共建园区为平台,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帮扶城市通过援建、托管、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模式,联手加大园区合作共建力度,进一步优化了园区发展环境。

  上海市与遵义市开展了遵义·上海产业园和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遵义分区2个产业园区的共建工作。沪遵两地签订了《关于合作共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遵义分区协议书》,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签订了10亿元的《合作意向书》,搭建了招商引资平台。

  宁波市与黔西南州共建义龙新区宁波工业园,签订园区用地8300亩,意向签约企业6家,中国绿岛南南国际、中兴新能源电动汽车2家企业已入驻,签约资金52亿元。

  青岛市与安顺市共建“青岛—安顺产业发展园区”,由青岛华通公司筹措10亿元资金,在西秀产业园区内选址440亩地作起步区,完成了先期40亩综合体项目规划设计、勘察、招投标,并开工建设,主要承接青岛电子信息、休闲养生、生物制药、食品加工、医疗器械等产业项目。

  深圳市与毕节市共建了“毕深直供电”园区,由国电贵州公司与深圳能源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织金电厂项目。

  此外,大连市与六盘水市拟定了《大连市六盘水市对口帮扶共建产业园区工作方案》;苏州市拟在铜仁市大龙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苏州铜仁产业园区,承接苏州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光伏、新材料开发利用和仓储物流等产业;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凯里经济开发区、杭州市萧山经济开发区与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就共建产业园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广州市拟依托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开展农业园区共建,重点扶持落户的广州企业发展农业产业,着力把黔南州建设成为广州地区安全食品供应基地。

  探索合作共赢新型模式

  记者采访获悉,我省与8个对口帮扶城市把互为目的地的旅游景点作为重要客源地市场,加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和市场营销,共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我省利用赴外招商引资平台,借助2013年国内旅游交易会、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第三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和国际生态会议在贵阳举办之机,大力推介省内旅游资源和项目,催热乡村旅游。

  11月7日,“追梦青岛 走进安顺”号空调旅游专列载着400名青岛市民抵达安顺。呼啸的列车将广大青岛市民带到了风景如画的安顺大地,为两地旅游合作开创了新的局面。

  对此,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这种共赢帮扶的方式,改变了‘帮扶与被帮扶’的关系,充分调动了两个城市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从而实现对口帮扶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叶韬认为,共建共赢,同频共振,这是我省与帮扶城市合作的新常态。今年,面对新常态,我省将借助兄弟城市的力量,努力提炼内功,双方在人才、技术、教育等方面展开多方面的合作,让沿海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在贵州落地生根,力争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

  的确,如同叶韬所说,记者了解到,我省将把东部的资本、市场营销和产业技术等优势和资源与全省能矿、生物、旅游、劳动力等资源和特色产品、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双方将深化职教帮扶工作,从帮扶城市中选择实力较强的中职学校“一对一”对口帮扶拟重点建设的中职学校,做好选派职业学校校长互派挂职、师资培训、引进“双师型”支教教师、共建实训基地等帮扶工作。

  与此同时,在着力推进共建园区工作方面,帮扶城市动员本市1个以上产业园区与受帮扶地区关联度较强的产业园区开展“一对一”结对合作,重点为受帮扶地区相关产业园区提供规划、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和动员本市企业赴受帮扶地区投资考察、对接合作,支持受帮扶地区主动承接本市转移产业,积极争取本市各类企业入驻受帮扶产业园区,支持引导本市企业参与受帮扶地区企业兼并、收购和重组,建立企业生产基地和原材料采购基地。此外,双方将建立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加大帮扶双方旅游市场拓展、项目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力度,每年定期在对方境内举办一次旅游推介活动,拉动互为目的地的旅游市场,共同培育8个帮扶城市和贵州8个受帮扶市(州)的精品旅游线路,联合组织对外推介和招商开发,实现双方旅游黄金线路的双赢。

 

城市民政对口帮扶工作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青岛对口帮扶我省安顺红星化工企业扎根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