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4期 本期1731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3-10

开拓创新 促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访省政协委员陈磊

□本报记者 蒋兴华

  近年来,在黔西南自治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下,黔西南自治州教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许多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许多学校的师资得到了充实。每年,黔西南自治州都涌现出一大批各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者等模范典型,初高中升学率、高考升学率也在稳步提升并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如何进一步开拓创新,促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记者日前采访了省政协委员、普安二中副校长陈磊。

  “近年来,黔西南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不论是入学率、初高中升学率、高考升学率还是民办教学,都有了稳步向前发展的势头。然而,与先进地方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陈磊说。

  记者了解到,作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政协委员,陈磊为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次进行调查研究。

  谈及普安存在哪些问题时,陈磊说:“我主要是以普安县近些年教育事业呈现出来的一些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县域教育的振兴提出了一些建议。”

  陈磊说,主要问题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集中,让县一级教育机构压力增大。主要表现在优秀教师外流速度较快,以普安为例,每年都有大量骨干教师外流。另一方面就是优秀学生大量外流,我们当然希望我们的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但问题是,中考成绩排名在前列的初中毕业学生,基本都不在本县上高中,小学成绩好的基本不在本地上初中,甚至许多小学生都不在本地上学。许多农村家庭为了孩子就读名校而债台高筑,许多孩子由于过早离开家庭,出现的问题很多,同时,我们的地方教育也越来越走入困境。

  在陈磊看来,只有开拓创新,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当谈及存在的问题是否必然时,陈磊说,这其实是个两方面的问题。让孩子读名校,是众多家长的希望,选择优质教育资源,这是正常合理的一面;另一方面,名校资源有限,如果一心只盯着名校,很容易让基础教育陷入功利。

  如此,有没有合理的应对办法?

  陈磊指出:应对的办法,第一是尊重人才,更新观念,改变自己的管理方法,避免教育工作的恶性循环——骨干教师流失,优秀学生流失,教育质量倒退。第二是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待遇,改变过时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用新的观念来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让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破门而入”,教师之所以要改行、要调走,原因之一是教师待遇不够好,激励机制还有待健全。第三是大胆放手,大胆使用。一个家庭的好坏在于一个家长言行、举止、思维能力、行为能力的综合体现。同理,一个学校的好坏,在于校长这个领头雁的工作能力。在这点上,对校长要放手,放权,允许他们优化教师队伍,规定范围内允许他们超常发挥教学管理思维,不让他们成为“平庸校长,守摊型校长”。第四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让学校在危机中解套。我觉得我们不要单谈责任,应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规定实践活动的具体时间、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融入社会,开阔视野,提高能力。第五是加大培训力度,快速发展教师队伍。只要我们教师发展了,教师队伍强大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那我们的学生也就留住了。

  最后,陈磊告诉记者,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涉及祖国未来人才的培养,希望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大力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推进教育系统管理创新,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坚持用发展的观念来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切实促进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