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协商建桥梁 康庄坦途惠民生
——威宁自治县政协宣威市政协联谊协商建桥记事
□卯旭峰
一条文化的河流,生生不息,昼夜奔流。河水蜿蜒曲折,跌宕起伏,在威宁自治县边境自西向东流经哲觉、麻乍、么站、金斗、金钟、龙场、新发七个乡镇,终汇入北盘江。这就是北盘江的上游支流——可渡河,既是“县界”,也是云南贵州两省的“省界”。可渡河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危岩耸峙。多少年来,河两岸的群众被一条界河所阻隔,修桥是两岸方圆数十里百姓几代人的梦想。
近年来,我省威宁自治县政协、云南省宣威市政协多次联谊协商,共建界河桥。一桥跨界河,天堑变通途,结束了两岸群众站在可渡河边“望激流而兴叹,听涛声而胆寒”的历史。
巨浪滔滔渡河难
今年68岁的顾怀礼,是云南省宣威市杨柳乡文化站退休老干部。谈起界河桥的修建,他感慨万端。顾怀礼告诉笔者,多少年来,可渡河两岸的百姓都在盼望修桥,河流阻隔着他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亲戚朋友们世代居住在河流两岸,没有桥的年月,要互相往来,是一件奢侈的事。
在秋冬时节枯水期,可以卷起裤腿,寻水浅的地方过河。然而,河水冰冷刺骨让人难以忍受。而在雨水季节有时要绕道几公里才能寻到水流平缓且不太深的河段,脱下外裤,仅穿着短裤过河。妇女、老人和儿童根本无法过河,得靠青壮男子背着渡河。也有些河段架起吊桥、独木桥、铁索桥、溜索等,但通行不方便。一些地方还有人收费,就拿过溜索来说,过河一次要收费一元钱。
对于背妇女过河,顾怀礼老人感触很深。在同富桥上,老人激情洋溢,随口念出了他写的一首诗《背女人过河》:“佳人被水阻长流,我且权作渡人舟。先将秀手牵玉手,再将龙头靠凤头。双手紧扣双腿跪,背擦胸来胸贴背。一朵鲜花扶背上,十分春色满江流。轻轻歇在河岸上,默默无语各自羞。”很精彩地描述了一个青年男子光着身子背妙龄女郎过河的情景与独特的心理体验。
过河有苦有乐,而这样的快乐,只不过是无尽苦难中的一个小小插曲。
河面上简易的渡河设施,曾导致了一个个悲惨的故事。村里的一个老妇,用箩筐背着孩子过河去劳作,涉水途中,浪涛扑来,老妇一个趔趄,背箩歪了一下,孩子就掉进水里,被冲走了。老妇呼天抢地,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浑浊的浪涛吞噬……在可渡河边的村庄,这样的惨例,不胜枚举。
几百年来,由于没有桥梁,两岸群众无数的生命被河水冲走。
联谊协商建桥梁
一条条社情民意,承载着界河两岸数万群众的企盼,也牵系着威宁自治县政协、宣威市政协一班人的心。
在威宁自治县政协机关工作24年,即将退休的县智力支边办主任张庆生见证了威宁自治县政协、宣威市政协协商建桥的历程。
沿着时间的河流,回溯到2002年。当年3月,可渡河边春意盎然,清风拂柳。时任威宁自治县政协主席李怀明带领县政协一班人与宣威市政协开展第一次协商,在威宁自治县金钟镇和宣威市阿都乡界河投资20余万元,修建了第一座石拱桥。次年,两地政协又协商投资400多万元修建第二座桥。
2012年4月26日,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当天,威宁自治县政协主席禄俊与宣威市政协主席杨焜荣在威宁组织开展协商,就兴建界河桥梁事宜达成了《协商共建宣威市与威宁县界河桥梁框架协议》。双方议定在宣威市得禄乡大营村与威宁自治县哲觉镇新坪村、宣威市杨柳乡围仗村与威宁自治县金斗乡围帐片区、宣威市阿都乡间都村与威宁自治县新发乡阿都大寨村界河上共同筹资建设桥梁各1座,商定桥梁选址,规格、规模,承建方式,设计、预算及出资方式、建设用地等相关问题。此次联谊协商,在可渡河上拉开了新一轮桥梁建设的序幕。
2012年11月13日,威宁自治县政协与宣威市政协在宣威召开界河桥梁建设协商座谈会,对两省界河拟建3座桥梁建设相关事宜进行磋商。
2014年3月14日,威宁自治县政协与宣威市政协在威宁召开界河桥梁建设协商座谈会。通报了2012年4月26日两县(市)政协在威宁自治县达成的《协商共建宣威市与威宁县界河桥梁框架协议》和2012年11月13日在宣威市召开的界河桥建设协商座谈会落实情况,并就两县(市)下步交流合作及界河桥梁建设推进事宜进行了协商。
2014年4月17日,威宁自治县政协与宣威市政协在宣威召开界河桥梁建设协商座谈会。通报了2014年3月14日两县(市)政协在威宁召开的第三次建桥协商座谈会议定事项落实情况,在协商共建三座大桥的基础上,决定在宣威市杨柳乡杨柳村与威宁自治县金斗乡河畔村新建一座大桥,定名为“飞虹大桥”;在宣威市阿都乡合庆村与威宁自治县龙场镇边沿村新建一座大桥,并对宣威至威宁高速公路线路走向进行协商讨论。
一次次联谊协商,一个个会议纪要,一篇篇会议简报,为可渡河两岸群众带来了福音。
禄俊告诉笔者,县政协始终关注着可渡河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次参与联谊协商,着力解民困、促民富。自2002年建第一座桥以来,云贵两省共投资3000多万元,在可渡河上建设界河桥9座,与桥配套的公路建设资金达4000多万元,惠及威宁和宣威两县(市)10余个乡镇数十万群众。
康庄坦途惠民生
“昔留川滇古驿道,今修公路通南北。”“两桥飞架盘江上,滇黔交通此连接。”世居可渡河畔的刘发开、顾怀礼在《赞可渡》一诗中,道出了建桥修路后两岸百姓共同的愉悦心声。
在威宁自治县政协、宣威市政协多次协商和党委、政府的共同关注下,一座座民心桥、幸福桥横跨在滔滔河流上。可渡河两岸群众结束了过河难的历史,扩大了界河两岸交流、发展了界河两岸经济、改善了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
且看一组统计数据:
——乐营桥,高7米、宽9米,跨度46米,总投资290万元。日通行量为100余人次,车辆20余辆次。
——福都大桥,高21米,宽7米,跨度110米,总投资700万元。日通行量为300余人次,车辆100余辆次。
——同富桥,高11.8米、宽9.5米,跨度79.84米,总投资212万元。日通行量为1800余人次,车辆190余辆次。
这些不仅仅是简单的统计数据,透过这些数据,可以想象一座座界河桥建起来之后可渡河两岸群众生产生活中所受到的巨大便利。
秋高气爽的季节,驻足在同富大桥上,看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村民们骑着摩托车,开着拖拉机,或者驾着牛马车,满载丰收的果实,从大桥上驶过,面带笑容,喜气洋洋。一个界河两岸同步小康的梦想,正在滚滚车轮声中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