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众谋利益 让群众得实惠
——江口县智力支边工作记事
□张淼鑫
去年以来,江口县政协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为契机,以“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积极主动、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持之以恒”为工作方针,狠抓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真正为群众谋利益,让群众得实惠。
教育培训强基础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为加强智力支边帮扶成效,县政协积极作为,以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为切入点,多方式、多层次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一是专家讲学。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专题讲座、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积极组织协调省市农学专家、教授到江口县指导培训农业技术。二是大户领学。通过组织各村(社区)的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党员创业先锋户等代表人物,为群众讲述致富经验,挖穷根、找症结,带动群众集体致富。三是部门送学。通过开展以“送温暖、送技术、送服务”为主题的支边帮扶活动,组织智力支边成员单位采取发放学习需求调查问卷表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群众学习需求,并制定资源服务工作方案,不断提高群众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目前,共组织智力支边成员单位举办各类涉农培训23期(次),培训人数2160余人,发放法律咨询、妇女卫生常识、科技书籍和各类涉农技术资料10000余份。
视察调研谋发展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县政协以“三进”、“十百千”、“干群连心·同步小康”等活动为载体,由主席会议成员带头,多次组织县智力支边成员单位展开调研,真正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貌,查找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规划”为切入点,引导村“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同时,结合调研成果,采取“农业部门帮扶产业村、经济部门帮扶贫困村、科技部门帮扶资源村、司法部门帮扶治安较差村”模式,展开对口帮扶,组织打造“经济村”、培植“产业村”、盘活“资源村”、构建“和谐村”,以点带面推进智力支边扶贫工作开展。去年来,共组织智力支边成员单位到双江、闵孝、民和、怒溪和太平等地开展调研8次,特别是怒溪镇河口村,民和镇龙兴村和四保村,多次协调支边成员单位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深入村组开展支边活动,走访慰问贫困党员、贫困计生户、残疾人等贫困群众32人,发放慰问金20000余元,帮助贫困学生28人,捐助资金30000余元,协调贫困村发展资金50000元,为这些村理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发展规划、绘制了致富蓝图。
发挥优势聚合力
县政协一是示范带动引领。去年来,县政协牵头组织县智力支边扶贫联系小组,积极加大“跑上”力度,拓宽渠道,争取资金,主动参与招商引资,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目前,共招商引资项目15个,资金1.2亿元,争取上级发展资金1400万元,捐助资金2050万元。特别是2000万元生态农业香水莲花项目,已落户怒溪镇郑家屯村,为周边群众发展特色农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部门联动帮扶。按照多方协作、合力支边要求,县智力支边办多次到县直各部门沟通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大力推进智力支边扶贫工作。目前,争取捐款82万元,各类项目资金9844.17万元;帮助贫困学生、群众1532人(次),协调争取大学生助学贷款600万元;完成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130例,累计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690余件;免费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30件,减免费用12万元;培训教师140人,培训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及餐饮从业人员等141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