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味
□陈 霞
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就是过年,以及过年的滋味。过年的时节里,可以穿新衣服、领压岁钱、放鞭炮、吃遍金城小吃,甚至和家人玩一下平时不挨边的抢状元、打牌等活动,真真是吃喝玩乐快乐无比。
小时候,总觉得过年很远,很远。哪怕刚过完新年,可没多久,小伙伴们又开始翘首以盼另一个远远的新年。在春天的勃勃生机中,在夏天的花红柳绿中,在秋天的金黄色彩中,在冬天的漫长寒冷中,年姗姗来迟,缓慢地一步步走近了。
小时候,我总希望,时时刻刻都能过年。过年的时候,各种住得很远平时见不着或出远门的亲人们,总会带来各种新奇的礼物。有了这些礼物,内心增加了无限的欣喜和幸福,过年如沐春风,终日欢快无比。在这样快乐的日子里,时间自然就过得特别快。于是,就觉得过年最好像明天一样,一个连着一个,接踵而至,源源不断。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概是工作后,又越来越希望慢些过年。
大学毕业那一年,我参加考试,获得了一个在基层工作的机会。接下来的几年里,因各种原因辗转于多个单位。漂泊的生活使自己对过年滋生了另外一些不同的感觉。
刚开始工作的地方就在老家古城所辖的某个乡镇,离家虽近却很少回家。因为领着微薄的工资,既要生活,又要攒钱偿还助学贷款,还要补贴家用,最怕的是过年。每年接近过年,古城自发的年集一般会持续个十来天直到大年三十。人织如潮,一天比一天热闹。偶然走上人声鼎沸的街头,看着大把甩钱购买年货的人们,摸摸自己空瘪的钱袋,感觉年离自己很远。
和朋友们说起这事,大家也都身同感受。毕业后,要养活自己,要应付各路人情往来,同时还要部分负担父母的生活,各处相加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尤其过年的时候,备办年货、请客送礼、给老人购买衣裤、给亲戚朋友的孩子们压岁钱,频频开支一时让人捉襟见肘,这年自然过得索然无味。再热闹的年,再欢腾的世界,似乎都与己无关。年虽然就在身边,但年欢乐的趣味却远如镜花水月,遥不可及。
也就是从那时起,年对我来说,已不再有童年的滋味,并产生了一种抗拒的心理。
记得有一年的春节前夕,每天加班加点忙于工作。直到腊月二十八,偶然走到财神庙,看着热闹非凡的集市上摆满的大红灯笼、对联、腊肉香肠等各种年货,我这才恍然知道,要过年了!
恋爱时,男朋友的家人在外地,一度很不理解他每每离过年还有月余时间,就早早开始进行各种年货和相关物品的准备,还要再提前请上一个星期的假,赴家过年,真有此必要么?
待得近几年,结了婚生了子父母年老了,家庭责任陡增,又一种不同的年味开始滋生。平时各忙各,过年了能与父母、与丈夫、与孩子齐聚一堂,亲情融融爱意缱绻,尽享天伦之乐,真是妙趣无穷,因而又对过年期盼起来,眷念起来。
人生几十载,我们要过一个又一个的年,虽然每个阶段的年味有所不同,但它的内涵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亲情,就是爱。有情有爱有幸福,我们对年才有期盼有寄托,都会觉得天天在过年;无情无爱无幸福,哪怕天天过年,我们都会觉得无味,都会觉得年离我们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