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家聚首凯里 共话地方债务与金融创新
本报讯(王 钦)2月11日,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和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来到凯里市,以“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创新”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探讨“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应对策略。
会上,李稻葵以《经济新常态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赵锡军以《互联网应用创新与地方债务治理》、马宇以《以开放性思路看新形势下政府融资问题》为题,围绕国际国内政策形势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问题,并就如何利用创新模式化解可能出现的债务问题;如何引导传统的融资平台转型,提升国资运营效力;如何在新常态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言献策,提出了新颖的、可借鉴的、操作性较强的意见和办法。
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呈现的结构问题,主要是中国的地方政府面临“小型债务危机”,债务风险在仍在可控范围内。在金融创新和地方债务转型方面,地方政府要抓好技术创新,加快增速调整和结构调整,有选择性地搞好基础设施,各级财政要用手里的权限把家底摸清,对未来的发展做好规划。中国的融资成本过高,要把基础设施投资存量作为新增长点,建立一系列的投资机构,将长远性的配套制度落地。
近年来,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的供给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以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P2P)、股权众筹融资和网络金融产品销售等为代表的新的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赵锡军分析,安徽、贵州、山西、福建、河南、湖南、江西、陕西、云南、天津、河北等地虽然传统金融业较不发达,但是民间借贷较为活跃,这些地区的网贷行业发展具有较大潜力。目前这些省份网贷成交量介于1-5亿元,为第三梯队。受年底倒闭潮影响,这些地区的网贷成交量增长乏力,陕西、天津等省份12月成交量出现下降态势,下降幅度在10%以上。
赵锡军表示,就目前的情况看,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出现且兴起的时间极短,规模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服务业而言也处于极小的状态,互联网金融不能取代既有的金融服务。因此,不断完善监管规则和监管框架、合规经营谨慎经营、重视互联网金融的规模效应,发挥好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马宇认为,实体经济是利国之本。地方政府要重视社会资本的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激发本地活力,充分调动资金需求和资金运转解决金融缺口,让所有生产要素活跃起来。地方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推进本地化战略,不管技术、还是研发这一块,还是管理、甚至人才都在推进本地化,实际上尽可能把它的发展和本地经济发展融合起来,吸引好项目、好企业到本地投资,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资本需求、资本供需不足影响,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在积极开拓市场、改善环境,怎么更好吸引外资、促进本地发展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