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7238版 当前B1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2-17

“抠门”王正华的“春秋大业”

□郑 玮

  上百名员工身穿白衣白裤,整齐划一地打起了太极——从来没有一个上市公司在挂牌的时候,展示这样的阵仗。

  对于传统的春秋集团、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而言,这是他独特的庆祝方式。

  从国内首家民营航空公司到“民营航空第一股”,王正华和他一手创建的春秋航空走过了10年。这一年,他已70岁,年过古稀。

  王正华创立的春秋航空曾以“99”系列出名,即在航班上投放9元、99元、199元等不等价值的特价机票。因为价格过低,王正华与他的春秋航空一直被看成另类,被称为行业的“搅局者”。

  如今,春秋航空拥有48架空客A320飞机,飞抵88个国内、地区和国际城市,已然探索出了自己的盈利模式。而王正华也以要买下波音飞机的豪情向世人展示:“春秋大梦”可以变成“春秋大业”。

  “春秋航空在2007年就筹划上市了。”王正华对媒体坦言,虽然距预期时间过去八年,但现在的春秋航空发展更稳,“与计划中相比也并不算晚”。

  “只要政府敢批准,我就敢在飞机上卖站票。”这个颇有点旧式意味的企业家,有着执着和单纯的梦想:让农民工也能坐上飞机回家过年。

  A>> 航空界的“另类”

  随着春秋航空上市,“低成本航空第一人”王正华离自己的廉价航空梦想又近了一步。

  今年1月21日,春秋航空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国内“廉价航空第一股”,也是国内第五家上市的航空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前上市的航空公司中,股价最高的中国国航不到8.5元/股,而春秋航空的发行价格为18.16元/股,远高于同行股价。

  尽管发行价颇高,但春秋航空仍受到市场强烈热捧。上市当日,开市即涨停,涨至26.15元/股,涨幅达44%。广发证券甚至认为,其能实现300亿元的市值规模。

  而与如今被追捧的热闹相比,春秋航空却一度被认为是航空界的“另类”。

  航空业被公认为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产业,尤其民营航空业刚性成本占80%,剩下的20%中人力成本省不了,特别是低成本航空的人力成本,要比传统的航空公司高50%左右。很多人都认为,民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在中国很难做成。

  但春秋航空偏偏在夹缝中存活了下来。当年一起“试水”的第一批民营航空公司不是被收购就是转为国有,唯有春秋航空自起飞后连年盈利。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该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8亿元、6.2亿元和7.3亿元,呈持续增长势态,盈利能力超过国内其他航空公司。即使在2008年行业性亏损的情况下,春秋航空也是少数实现盈利的航空公司之一,实现盈利超过4500万元。

  春秋航空也曾因推出低价票遭到国有航空公司的阻挠。299元、199元、99元,甚至1元的票价,让一度高高在上的对手们纷纷起来指责王正华是“价格屠夫”,廉价航空就是恶性竞争。2006年12月底,因在上海—济南航线推出1元机票,济南市物价局向其发出“扰乱市场”的警告,并开出15万元罚单。

  对于降低票价,王正华在成本上有自己的一套“省钱”办法。

  为降低起降费、机场服务费,春秋航空采取着陆相对空闲的二类机场、远机位停靠、半小时停留等手段,使每次的泊机费能减少五六千元;为节省油料,在不影响飞行安全的前提下让飞机飞高些减少阻力、降低油耗,每年至少可节约3000万元。

  定位于“草根航空”,春秋航空在节俭上做到了极致。单一A320机型、单一经济舱舱位、95%以上的高客座率、高飞机利用率、以网络直销为主却不开实体门店的低销售费用……这都让春秋航空节约了不必要的开支。

  不过,这样的“省钱”并不影响春秋航空对安全的保障。2008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授予春秋航空“安全荣誉奖”,是19家新航空公司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公司。

  也正是有了春秋航空,让很多以前坐不起飞机的普通人开始考虑飞机出行。

  B>>铁皮屋里写“春秋”

  春秋航空拼下的这份“成绩单”,与王正华的“抠门”分不开。在该公司上下,包括他本人在内,出差只订五折的机票、住三星的宾馆、自带泡面和榨菜。

  只要细看王正华朴实的草根创业经历,就能明白他为何那么“抠”。

  在下海创业前,王正华是一名端着“铁饭碗”的公务员,仕途一度很顺利。

  直到1980年,王正华接到了上级派给他的一个最终改变其人生的任务——为大批返城的知青们解决工作问题。当时,他是上海市长宁区遵义街道党委副书记,让知青们有一口饭吃、有一个生存的地方,成了他最重要的工作。

  按照上级的要求,王正华一口气创办了6家企业。其中包括后来成为全国旅游业民营头牌的春秋国旅,这为如今的春秋航空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6家企业初步展现出了他对市场精准的判断力。王正华认为出行需求会越来越多,于是创办了一个汽车制造厂,紧接着是客运公司、货运、出租车,然后是旅行社。除了另一个刺绣厂,可以说上世纪80年代的王正华,已经在实践现在被中粮集团等企业奉为圭臬的“全产业链”了。

  也正是在这些创业经历中,王正华通过不断摸索,逐渐地“自我发现”了——相比机关生活,自己更合适去商海中打拼。

  1985年,要求辞职“单干”的他被告知,自己创办的6个企业中,只能带出去一个。王正华最终选择了成本最低的旅行社。汽车厂、客运、货运都需要很高的成本,只有硬件要求不高的旅行社,适合兜里没几块钱的他。

  而早期的春秋国旅起步资金,来自于知青们1元/人的报名费。王正华拿着2000块钱搭了一个铁皮的亭子,上面写上“春秋旅行社”,开一个小窗口,要报名去旅游的,手伸进去交款办手续。

  回顾自己的事业从那个铁皮屋起步,王正华感慨地说:“在这个世界做事,你得去寻找、用心。”

  王正华当时敏锐地感觉到,尽管那时中国人旅游基本都靠单位组织,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出游必将蓬勃发展。春秋国旅在国内率先打出“散客游”的概念,并在脱离街道办十年后,1994年就坐上了国内民营旅游的“头把交椅”,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一领先的商业模式,要归功于王正华爱读书的习惯。他在思考中国旅游的时候,看到了一本浙江大学老师编写的教材——翻译的《世界旅游业及其哲学》。书中说世界旅游都是以散客为主,这让王正华如获至宝。

  若干年后,在王正华进军航空业的路上,另一本《美西南》讲述了美国西南航空的成功经验。这让他坚定走“廉价航空”的道路,从而掀开了其在中国民航业“滚地雷”的序幕。2004年,60岁的王正华终于获得中国航空首批民营牌照,在国内首创了“廉价航空模式”。

  C>>向国际低成本航空转型

  如今,“抠门”的王正华准备将所有上市募集资金全部用来买飞机。

  “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最缺钱,现在不差钱了。”王正华表示,春秋航空预计到2015年底将拥有60架飞机,目标是到2018年实现100架。“今后,春秋航空飞机不只限于空客飞机,也会考虑波音飞机。”

  春秋航空计划,上市募集的资金拟用于购置不超过9架空客A320飞机及3台A320飞行模拟机。目前,该公司拥有48架空客320飞机,开通73条国内外、地区航线,通航88个国内外、地区城市。而2015年,将以每月增加一架飞机的速度扩大机队规模,预计飞机数量将在2015年底达到60架,到2018年机队规模将达到100架。

  王正华表示,春秋航空上市后将继续“抠门”,把“低成本航空领头羊”——美国西南航空作为努力的方向。

  此前为了节省成本,一直局限于东南亚等地的春秋航空正在筹划自己的“春秋大业”。

  王正华表示,公司国际航线运力占比要由目前的16%增至30%,增加量希望是前3年的总和。按照春秋航空的说法,投入国际化的“兵力”和力度、谋求国际网络布局,其正在向一家立足上海、辐射东南亚及北亚的国际低成本航空公司转型。

  对于未来,王正华透露,春秋航空除加密现有主要商务航线外,将争取用3至5年时间,使航线网络基本覆盖国内所有主要城市,并进一步拓展港澳台、东北亚和东南亚等周边地区航线。

  王正华曾说,春秋航空的目标就是提供低廉的票价,让每个中国人都可以坐上飞机,航班上时常会有第一次坐飞机的乘客。“每当看到他们坐在飞机上看着窗外,露出喜悦、惊讶的表情,都会给我巨大的安慰,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值得的。”王正华的这句话,让很多人不禁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