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城乡生态环境整治在路上
□本报记者 蒋兴华
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就必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在今年的省“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关注到了这一问题。
我省城市化面临生态瓶颈
从我省的地形结构看,贵阳、六盘水和安顺基本上属盆地中的城市。也就是说,城市均建在盆地底部,以矩形(六盘水)、放射状(安顺)和多边形(贵阳)展布,周边多为“喀斯特”山丘、盆地内部还散布有残丘、孤峰等。这类城市的环境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拥有的水土资源比洼地的多,但差异大;地下水分布不均,埋藏较浅,易开采也易受污染。而谷地中的城市——都匀和铜仁,构造盆地和喀斯特谷地中的遵义,城市沿河两岸展布,占据高漫滩、阶地以及部分缓坡地,两侧陡峭,或有和缓的峡谷、宽谷、盲谷,有一定的地表水资源,并为“喀斯特”水的排泄地段,虽然水环境容量较大,但土地资源缺乏。台阶和洼地上的城市——建在距河不远的台阶上的城市如凯里、兴义,城市依地形起伏呈不规则展布,水资源较缺,自净力差;高原面台阶洼地上的城市,如毕节,地表基本无河流,地下水埋藏深,水土资源贫缺,为9市中自然环境最脆弱的一个市。从总体上看,城市生态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素、多变量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任何城市的生态系统都是依赖性强,独立性弱的生态系统,如人类的干扰超出城市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负荷能力,则会破坏系统的生态平衡。座落在天生脆弱的喀斯特环境中的城市,其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负荷能力低,对人为作用的容忍度极低,生态系统更容易遭到破坏,被破坏后又难以恢复的特点。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30年来,我省9市人口增长快,而科技、经济和城市管理滞后,环保意识差,直到90年代中期前,9市环境保护仍处于点、源治理阶段。我省1996年开始重视城市的综合治理,也取得一定成效,但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9市的底部低地几乎全部被人工建筑占据,部份河流阶地和一些低山丘也被占掉,这就使城区水文循环发生不可逆的变异,如加大了城区河流的洪峰,降低平水期的流量等。最为严重的是,多数废水和废物未经处理就排入环境;农田施放化肥,农药和污灌都造成水体污染,尤其是浅覆型的地下水,隔水能力差。而9市都不同程度地利用天然落水洞等排污和倒废物,造成地下水严重受污染。受污染的地下水抽取进入城市,经使用后的污水又进入地下,这样反复循环,污水得不到很好处理和自净。目前,各市的中心区和工业区附近的水体污染最严重。据1998年26条河段的监测结果,除铜仁和凯里两市河段的水质分别达到Ⅱ级和Ⅲ级外,其余均在Ⅳ级和Ⅴ级。对城市中6个湖(库)监测的结果,有72%的水质达不到使用功能规定的水质标准。除贵阳的阿哈水库外,其余湖(库)均呈现富营氧化趋势和明显的有机污染特征。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各种造型美,组成别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加上众多的人文景观,9市均是本省重要的旅游地或著名风景区的依托城市,所以应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和旅游资源的环境保护,推行生态旅游。但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座落在喀斯特环境中,城市的形态结构、水土资源及城市扩展均受“喀斯”环境的制约,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表现在:水土源贫缺、平地少,地形封闭,旱涝和地貌灾害频繁等。
多重环境压力制约经济发展
关于我省生态环境问题,省政协委员、贵州大学林学院教授,森林培育学、生态学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生导师刘济明一直重点关注着,并连续三年向省政协大会递交了有关保护提案。
尤其在今年的省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刘济明又递交了好几件提案。在这些提案中,刘委员重点关注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可以说是刘委员的长项。作为近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也是硕果累累。他除主持完成了省级科研项目3项外,还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刘委员说,在人类社会中,经济发展永远是时代的话题,但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没有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各种环境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我省的生态环境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委员介绍说:有六方面的问题:一是石漠化日益严重。目前贵州省的石漠化土地总面积达7.9%左右,面积大约有138.9万hm2,并且还在以每年平均508.16 hm2的速度在扩张。石漠化不仅使土地丧失最基本的生产力,而且还严重威胁农林牧业的正常生产,使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根本条件。二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贵州省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As为17.5mg/kg、Pb为45.0mg/kg、Cd为0.342mg/kg、Cr为48.2mg/kg、Hg为0.201mg/kg。我省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普遍,其中以Cd污染最为突出。三是开发矿产资源带来的问题。矿产资源破坏、浪费严重,废渣等废弃物占据着土地资源;地质地貌破坏严重,大多数露天矿产的开发改变了原来的地形与地貌,加剧土地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灾害的发生;矿产开发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后果;矿产开发产生的“三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四是水污染严重。贵阳已经没有一条可以直接生饮河流。集中水源被污染,如金阳城区日供水10万吨,但其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2.5万吨,其余7.5万吨污水未经处理并且大多数排入了贵阳市饮用水源——阿哈水库。五是地质灾害较严重。目前已查明全省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7903处,受威胁人数近百万人,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30亿元。近年来我省矿产资源开发急剧升温, 滥挖滥采对地质环境损害严重, 矿山开采大多数没有进行地质工程补救措施,也造成不少地质灾害隐患。六是环境法制建设滞后。随处可见企业和商家任意违法排污,遇到环保检查时临时停产停业。企业和商家环境违法成本过低,2014年刘委员随省政协人资环在黔西南和贵阳市调研得知全省平均环境违法成本为3万元左右,低违法成本导致“有钱就任性”。商店仍在销售禁用农药、除草剂,农民也仍使用禁用农药和除草剂。环境执法部门的执法能力非常有限。
生态文明 委员的建议
我省的生态环境如何有效保护,刘济明委员对此提出六点建议:
1.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严格生态环境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努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引导群众共同关心生态环境。政府应加大环保投入, 确保环保投入占GDP 的 1.5% 以上, 优先建设有利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 如集中供热、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等工程。从生产的源头和生产全过程的控制着手, 把分散治理与集中控制结合起来, 把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结合起来。2.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制定有关政策、 法令, 并严格执法,让污染者负担、受益者付费。完善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加大违法成本。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加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政策、法制、经济等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所有项目的《环评报告》、《地灾报告》、《水保方案》等环保项目实行编制单位、评审专家、施工单位、验收部门终身负责制,各负其责。3.建立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强化生态委或环保局的建设,引进生态环保专门人才,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作为环境机构的重要考核指标,改变非专业人才过多的现状。投入经费购置生态环保所需的仪器设备,并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赋予环保执法部门绝对权力,排除其他因素对环保执法的干扰。4.制定并完善生态红线的划定技术,从地理区域红线、自然资源使用上线和污染物排放上限三个方面划出符合贵州实际的生态红线,使生态红线从一条众人关注的政策红线真正落地,并有明确的地理坐标,成为一条可操作的实线。5.加强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对企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全部进行达标处理。对落水洞、地下河和市中心区污染重的河段进行工程疏通,严禁利用洞穴排污。对饮用水源地要根据水体的环境容量禁止或减少旅游活动。采用新技术设备节约用水。6.防治土壤污染。在利用废水灌溉耕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进行净化处理。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并改进农药剂型。积极发展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施用化学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
与此同时,针对我省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黄亚屏等12名省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建议省人大制定贵州省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法规等,作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的重要配套法规,以法定方式规范和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建立完善基础数据库评估及预警和应急系统,让农村与城市生态建设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