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出力是我的职责
——访省政协委员魏凤英
□本报记者 蒋兴华
采访驻港省政协委员魏凤英是在会间进行的。尽管时间十分仓促,但魏凤英委员还是谈了很多。
“我这次参加会议,觉得贵州几点可喜变化真想不到:一是干部作风大为改进,二是有关部门办事效率有很大提高,三是政府工作人员诚信普遍提升……”魏凤英动情地说。魏凤英向记者举了一个发生在她身上的实例:1月12日,花溪孔学堂场地扩建需购买她原来的一处房产,从看房、估价、谈价到签协议,几天时间便搞定了,这要是在过去,根本是不可能的。而往下,更令她想不到的是,还没有到半个月,购房款就如数汇进了她的账户。魏凤英对记者说,从这件小事,她深深感到,家乡不仅发生了交通等硬件的极大变化,就连软件方面的服务环境,也非常可喜地出现了巨变。
记者了解到,魏凤英是贵阳人,长期以来,她无时无刻在关注着贵州各方面变化。虽然,她离开贵州已有几十年了,但她对家乡的感情,丝毫没有因距离而变化。作为香港志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凤英说,她虽然人在香港,但总是惦记着家乡的发展。特别是贵州的教育,她总是牵肠挂肚。为什么总是对贵州的教育发展情有独钟?她在参加贵州“两会”时多次发言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对贵州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意义尤为重大。因此,作为驻港的贵州省政协委员,她理所当然要为教育方面做点事。
魏凤英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她只要听说贵州哪儿的办学条件差,她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几年前,她在黔东南许多贫困县出资修建了多所“希望小学”;2012年又向黔南州长顺县中灞、茅山中心校“希望食堂”捐款100万元人民币;2013年,还是她,再次向贵州教育捐款400万元港币,由省教育厅统筹使用。对她心系贵州教育发展,省政府有关领导高度评价说:魏凤英在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好:一是政协工作做得很好,十几年来,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不遗余力;二是事业有成,不但在香港发展很好、在贵州也有几家企业;三是热心公益事业,大力支持贵州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她十几年来为贵州教育事业的捐资已上千万元。
“贵广”高铁的开通,不仅打破了贵州没有高铁的尴尬局面,更将改变贵州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贵州将初步建成“北连川渝、南通两广、西通云南东南亚、东连长三角”的对外铁路大通道网络。
谈及贵州的巨大变化,魏凤英激情满怀地说,随着沪昆等5条高铁线路在2017年前陆续开通,贵州将大大缩短与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的时空距离而融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8小时经济圈。“贵广”铁路的开通运营,标志着贵州进入高铁时代,贵州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快速连接,使贵州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贵州的后发赶超,完全指日可待。
在魏凤英看来,“贵广”高铁是通往珠三角的便捷通道,将发挥粤、港、澳地区后花园的区位优势,吸引外商进黔投资,同时“贵广”高铁的开通,不仅有利于西部劳动力的转移,促进整个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贵州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将对催生贵州的周末经济、旅游经济,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此,她告诉记者,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出一点力,是她的职责。回香港后,她将大力宣传贵州的变化,同时邀请更多的有识之士到贵州投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