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712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1-27

加快改变我省养老服务人员奇缺现状

——访省政协委员彭苏

□本报记者 蒋兴华

  不管是创作数量还是质量,省政协委员彭苏堪称是我省长篇小说作家第一人。多年来,他递交的提案多半涉及文化和教育方面,这次,在省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上,他却重点关注到了我省养老服务人员欠缺的问题。

  为什么会注意到该问题,彭苏对记者说,一方面,我省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635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5.9%。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6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9.4%。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供需矛盾日益显现。如我省每千名老人的养老床位为10.5张,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说,我省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处于全国倒数第一。因此,为改变我省养老服务人员奇缺的状况,切实采取措施已刻不容缓。

  彭苏说,由于多种原因,我省与全国一样,实行的是一条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省养老护理员严重短缺,目前全省1000多家养老机构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不足2000人,在这不足2000人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中,持有全国养老护理资格证书的人员仅200多名。而根据估算,我省养老护理员潜在需求最少需要四五十万人。

  我省养老服务人员为何奇缺?

  在彭苏看来,首先,是养老机构少,规模小,养老护理员自然就少。与经济发达省市相比,我省经济总量小,过去这些年,我省经济建设的重点在于迅速增加全省的经济实力,不可能超过经济现状对养老机构进行过多的投入,历史原因造成了这方面的短板。其次,在我省现有养老机构中,与经济发达省市相比,民办养老机构极为落后。第三,是在我省养老护理行业中,由于投入不足,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繁忙,收入低,不少有心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也不愿意涉及此行业。另外,由于过去我省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很少有机会进行培训,使得我省养老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长远来看,队伍也难以稳定。

  如何改变我省养老服务人员奇缺现状?

  彭苏建议:一是政府加大对养老机构投入。二是加大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家投入养老机构建设,这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然而,我省目前针对民营企业家投入养老机构建设,没有优惠及倾斜政策,政府必须就民营企业家投入建设养老机构,出台专门的土地优惠及倾斜政策,保证民营企业家投入建设养老机构能有微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民营企业家加大投资养老机构,增加养老床位,进而增加养老护理工作人员数量。三是加大对现有近不足2000人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素质,增加收入,保证队伍稳定。与此同时,养老机构要积极改善养老护理人员工作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机构在技术职称评定、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与公办养老机构享受同等待遇等等措施。最后,有关部门还可探索动用志愿者服务方式,在近期内缓解我省养老服务人员奇缺现状,各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共青团可走在前面,实行组织和团队参与志愿活动,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范畴。在动员社会志愿者方面,街道社区也可以发挥其特殊作用。此外,在动员社会人士和民营企业爱心捐助方面,如果工作做得好,也可在增加养老护理工作人员数量和改善养老护理工作人员的待遇方面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