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暖民心 共建显真情
——民盟广东省委帮扶毕节小记
□王 欣 本报记者 王 吟
题记:“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是民盟前辈费孝通老先生对民盟在新时期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工作方针,如今已俨然成为民盟的箴言。民盟广东省委对毕节地区多年的帮扶和努力,亦是对这四句话的完美诠释。
在毕节梨树镇上小河村,提起民盟组织,村民个个都知道,聊天的语气中也会多上几分亲切感。近些年,正是在民盟组织的帮扶下,村里先后建起了卫生室、村民文化室、同心水窖,完善了危房改造、学校建设……曾是二级贫困村的上小河如今已一跃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里蜿蜒的“民盟爱心路”,不仅温暖了村民,更温暖着在此用过心、流过汗的每一个民盟人及民盟广东省委。
2006年,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民盟省委联合将毕节市梨树镇上小河村确定为民盟“扶贫和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后,在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的统筹协调下,民盟广东省委先后在上小河进行了多次帮扶和捐赠。2007年,民盟广东省委发动盟员筹资援建了上小河村级卫生室,目前该卫生室是毕节地区软硬件条件最好的村级卫生室之一;同年,民盟深圳市委投资7万元为上小河村文化活动室购置了电脑、电视、广播器材、办公桌椅等,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2010年,百年大旱肆虐西南五省,民盟深圳市委在了解到毕节梨树镇上小河村面临水源点基本枯竭、人畜饮水困难、春耕生产受阻等情况后,立即组织发动全市盟员捐助8.96万元,捐建“同心”工程——“同心井”。“同心井”于2010年9月陆续投入使用,包括机井1口、泵站1个、蓄水池4个、提水输水管道6000米、水井周边设施等工程,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扶贫先扶智,民盟广东省委近些年始终把教育帮扶作为重点,面向毕节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先后统筹协调了多期不同形式的培训班:2011年6月,民盟广东省委“同心·智力支持工程”专项“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毕节教师培训班在惠州市第八中学举办,为期两周;2013年3月和12月,分别举办了两期毕节校长、教导主任培训班,由深圳市崛起教育集团和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量身定做”,为期两周;2014年7月,在民盟广东省委、民盟惠州市委的组织下,惠州市第八中学校长李良率名师4人为毕节地区各农村中学教师近400人进行了培训。据不完全统计,毕节地区近一千教师因这些培训而受益。
2014年4月22日,民盟中央在毕节召开东部十省市民盟组织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第二次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把毕节七星关区长春堡作为新一阶段的帮扶点,在民盟中央的统一规划下,聚全盟之力,多级联动,合力参与新农村建设。会上,民盟广东省委响应民盟中央的号召,协调民盟深圳市委向干堰小学捐赠课桌椅、电脑、智能卡等教学设备一批折合人民币20万元;协调深圳市盟员企业家高亮向毕节市捐赠校园主动安防信息系统16套,折合人民币200万元。同时,民盟广东省委明确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在毕节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力所能及地、有计划地把广东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毕节农村地区,活动费用折合人民币18万元。
2014年11月底,由民盟贵州省委秘书长范祖燕带队,携民盟毕节市委及机关干部拜会了民盟广东省委及民盟惠州市委、民盟深圳市委,对广东各级民盟组织一直以来给予毕节市的帮扶表示感谢,希望下一步能继续加深加强合作,为改变毕节市的落后面貌共同努力。广东民盟组织一致表示,对毕节的帮扶将会是他们落实社会服务工作的重点之一,在以后依旧会不遗余力地将广东省内的优质资源输送到毕节市,为毕节市的发展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