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9期 本期1704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5-01-14

回乡的路

□方家印

  自1999年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展战略以来,贵州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截止2014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已有79个县通了高速公路,2015年可以达到5000公路,实现全省88个县都通高速公路的宏伟目标。在全省9个市州中,省会贵阳建起了国际机场,年进出港已达1252万人次。其余8个市州均通了支线飞机,有的市州还开始建第二个支线机场。贵阳至广州的高铁顺利开通,贵阳至重庆、成都、长沙、昆明的高铁正在加快建设。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赤水河航道经过整治运输繁忙。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推动了招商引资,带动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不论是乘飞机还是坐火车、汽车,都很快捷舒适。在此,我仅以回乡的路为例,管窥贵州交通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我出生于黔西南州兴仁县偏远的彝族乡村。1966年夏天,家父带着我的母亲、我和妹妹、弟弟,经过3个多小时的跋涉,走了5公路山路,又沿着毛公路走了10公里,才到了大山区公所所在地,坐南京嘎斯客车(从车后面上车)到县城,第二天由县城坐客车到贵阳,再转乘火车去江西上饶,这是父亲随二野五兵团西进解放贵州并工作18年后第一次回老家。从我来说,是第一次到贵阳,因年纪小、兴致高、不怎么懂事,一路的艰辛体会不深、记忆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路艰辛。1978年4月3日,我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用一根扁担挑着背包、木箱,步行16公里后由百德(区公所迁到此)乘车到县城,下车后即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队买好到省城贵阳的客车票,再找旅社住一晚。那时,每天只有一辆班车往返大山和县城,由于路况车况都差,客车往返60公里得花一天。从省城返县城的290公里沥青路,因路面窄、弯道多、坡度大,客车都是朝发夕至,往返单程要一整天。中午13点左右,往或返的客车必在关岭的花江镇(即狗肉闻名全国的地方)吃午饭。坐客车经过花江大峡谷,一上一下整整1小时。特别是由贵阳坐客车回家乡,行至花江大峡谷陡坡路段,蛇形公路在约50度的山腰盘旋,客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公路下坡,往窗外一看,险状令人眼花心悸、脚手抓紧,只希望客车贴近山坡安全慢行。正如武警水电一总队修建天生桥水电站先头部队的一位山东籍年轻战士后来对我说:“我从安顺开车走到花江大峡谷陡坡路段时,脚手都僵硬了。如果我的女朋友知道我在外开车下这样的陡坡,绝对不同意我再继续当兵了。”

  1982年1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在中共兴义地委(当年初撤地建州)机关工作,每次随领导到省里开会,坐吉普车或后来的伏尔加、皇冠轿车,仍然需要一天。1988年5月,我到州民委工作后,去省民委开会、公干的机会多了。我们早上8点从州府兴义出发,中途在花江吃午饭,到省民委招待所已经19点,服务员正在收拾残羹剩饭。所以,我们每次到省城,估计赶不上招待所的晚饭,就在途中路边找一家小饭店,吃了晚饭后继续上路。难忘的是往返工作单位和回乡,先后要走15公里、10公里毛公路和小路才能坐上客车(人很挤时坐不上)。客运市场放开后,个体客车开通了由乡政府所在地到县城的往返线路,往返只走5公里小路。如今,由乡村往返县城的中巴车达数十辆,不再需要艰难跋涉赶车,车内拥挤不堪的现象不复存在了。

  

  1991年10月,我来到省城工作,时值贵黄公路(贵阳至清镇段近30公里双向4车道,清镇至黄果树段双向两车道)通车半年。这条公路全长137公里,其中贵阳至清镇段中间有隔离带,其余100多公里路段中间没有隔离带,但路面好且宽直了许多,车速提高了不少,超车也快了。每次回乡,到县城的时间自然节省了。2003年底,又修通了关(岭)兴(仁)二级公路,绕开了花江大峡谷,并在安顺市关岭自治县和黔西南州贞丰县以北盘江为界的悬崖峭壁处,修建了雄伟壮观的北盘江大桥。该桥是一座预应力混凝土加劲梁悬索桥,全长528米,主跨388米,高366米,在同类桥中居“中国第一、亚洲第二”。回乡的路进一步缩短,行车时间又节省了。2004年9月,贵州第一路——清镇至黄果树高速公路通车了。这条路之所以称贵州第一路,是因为它横贯黔中腹地,平坦、宽直,堪称贵州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贵黄高速公路,树立了贵州高速的标志,提升了贵州交通的形象,增强了贵州人民的自信,加快了黄果树景区旅游升温。接着,镇宁至盘县胜境关、晴隆至兴义、惠水至兴仁的高速公路陆续通车。在此,有必要简要谈一下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控制性重点工程坝陵河大桥。这座离黄果树大瀑布不远、像彩虹一样横跨坝陵河峡谷的特大型桥梁,全长2237米,主跨1088米,桥面距水面370米。在施工过程中运用了数十项新技术,总投资14.7亿元,是目前国内首座跨千米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也是世界上首次在高山峡谷修建的跨度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回乡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多,里程越来越短,选择性越来越大,行车时间越来越省。有一天,我和乡友自驾越野车下午16点由老家乡政府出发,两个半小时赶到金阳一家小饭店吃晚饭。在通乡油路和高速公路通车之前,这是无法想象的。至今,我出生的村寨,已经通了水泥路,沥青路由乡政府直通贵阳。可以肯定地说,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前,偏远的乡村能够通油路(含水泥路)是想象不到的。乡亲们赶集购物、走亲访友、外出务工,学生外出求学等,都可以在家门口乘中巴车去,还可以乘中巴车回来。许多年轻人都购买了摩托车,想去二、三十里外的地方,骑着车就走,太方便了。由此想起我辈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上高中时,穿着一双自编的新草鞋,走35公里石砂公路就磨通了;赶集要挑着东西去卖,买了东西再挑回来,累得疲惫不堪。回乡的路今昔对比,真是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了。

  总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以资源开发为重点经济建设,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后发赶超的物质基础,正在同全国人民一起朝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