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何建新通过提案指出,预计到2013年,我国对外原油依存度将达60%左右,并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原油供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因此,在我省发展天然气等替代能源或补充能源是市场决定的,建设较为完善的加气站网络是实现能源替代或补充的必须物质基础。
何建新委员建议:
适应新能源时代要求 提速车用天然气站建设
□本报记者 何 博
我省已具备发展车用天然气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汽车的迅速发展,车用能源已朝着多元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天然气汽车技术相对成熟,发展天然气汽车是时代变化的趋势,与此同时,我省成品油供应紧张形势不容乐观,我省不沿边、不沿海,同时还不具备建设炼厂的成熟条件,市场消费成品油完全依靠从省外调入。因此,在全省范围内发展车用天然气加气站就显得尤为必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省车用天然气使用主要集中在,城市公交、城际客运和货运重卡三者上面,在城市公交方面,贵阳公交至2005年开始启动“油改气”项目以来,到现在所有营运车辆均使用天然气;同时,贵阳公交在LNG车辆改造技术的研发中取得了多项专利权。我省力争至2020年,贵阳市中心城区公共汽车、出租车燃油改燃气率总体达到95%,社会车辆改装率总体达到1%;三县一市城区公共汽车、出租车燃油改燃气率总体达到95%;在城际客运方面,随着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间存在着巨大潜在的客流量,LNG城际巴士将“油”改“气”,比传统柴油公交节约燃料消耗1/3,使得汽车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可以有更好的经济效益。除了经济性和环保优势外,天然气城际巴士的安全性、稳定性等功能也大大提升。在货运重卡方面,贵州作为矿产资源输出大省,短途物流运输主要依靠重型卡车。在矿山与货运站之间采用天然气重卡进行“点对点”配送,大大节约运输成本的同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
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2013年贵州车用天然气市场主要集中在贵阳和遵义,贵阳占总需求量的72.2%,遵义占22.2%,其他地区只占5.6%,2013年贵州省的车用天然气用量约为8000万方。以下是贵州车用天然气汽车保有和消费情况:2013年天然气汽车7023辆,消费量预计8000万方;2014年天然气汽车预计9054辆,消费量预计11000万方;2015年天然气汽车预计10000辆以上,消费量预计12000万方。
目前,贵州省在营加油站1560座,加气站只有44座,加气站占比仅为:2.62%,大部分集中在贵阳市,由于在营加气站数量太少、分布不合理,制约了长途客、货运车辆油改气的发展进程,可见我省油改气车辆的发展空间较大。
目前我省加气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天然气应用工作起步较晚,2013年之前是无天然气省份,加之省内未建设天然气采集设施和加工厂,天然气源基本需要通过外省来引进。”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何健新委员在提案《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车用天然气加气站建设的建议 》指出,城市加气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而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的行驶路线基本上是在道路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城市市区,但因土地稀缺、规划滞后等原因,导致获得建设批复和规划的加气站基本上在城郊,从经济角度考虑,加之土地、行规等落实困难,大部分获得建设批复和规划的加气站缺乏建设动力,现全省正在建设的加气站仅30座,已建成投营的加气站仅35座,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很不匹配。
“由于天然气作为车用动力燃料所具有的经济性和环保优势,催生了加气站的快速和无序发展,同时2013年前无规范的加气站建设及验收规范和行业主管部门不明确,车用天然气业务发展较慢。”问题主要集中在业主管部门不明确,导致发改、经贸、建设等部门和市(州)及县级政府都在审批加气站建设,以上部门批复了很多加气站,但因土地稀缺、规划滞后等原因,导致获得建设批复和规划的加气站基本上在城郊,不能够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经济效益。
为此,何建新委员建议,必须杜绝加油站与加气站的多重规划、重复建设导致的我省已不多的土地资源浪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应选择现有的合适的加油站,按照成品油供应贡献能力的原则,将目前已有的、在营的城市中心、县城中心等地域的加油站改造升级为加油加气站,有效保障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应鼓励和支持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将新增建设的加油站扩展为具备加油加气功能的站点。对贵州省境内新申报的加气站建设项目应停止审批,加气站建设项目应在现有在营加油站中进行改造增设,或在“十二五”加油站规划中按照加油加气双重功能进行设计和建设。
合理推动我省车用加气站建设步伐
省商务厅在提案答复中指出:《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车用天然气加气站建设的建议》提案对推进、规范我省加油加气站的统筹建设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下一步,省商务厅将继续加大和规范我省加油加气站规划与建设,进一步满足全省各类消费者对油、气的多样化需求,为我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新贡献:
——在我省大力发展加气站,确有必要。一是天然气汽车发展迅速。车用能源已朝着多元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天然气汽车技术相对成熟,发展天然气汽车是重要的趋势。二是我省成品油供应紧张形势不容乐观。我省不沿边、不沿海,同时还不具备建设炼厂的成熟条件,市场消费成品油完全依靠从省外调入。预计2014年,我国对外原油依存度将达60%左右,并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原油供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因此,在我省发展天然气等替代能源或补充能源是市场决定的,建设较为完善的加气站网络是实现能源替代或补充的必须的物质基础。
——进一步规范加气站建设的必要性。一是推动车用天然气业务快速规范发展的需要。从经济角度考虑,加之土地、行规等落实困难,现在全省在建加气站仅30座,已建成投营加气站仅35座,车用天然气业务发展缓慢。二是城市发展配套建设的需要。城市加气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而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的行驶路线基本上是在道路完善、配套设施气源的城市市区。
——充分利用当前我省加油站网络发展加气站。一是加油加气站是汽车能源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加油站具备加油、加气、充电、购物、汽服等功能是汽车能源消费市场发展的趋势,加油站与加气站的建设应纳入同一个规划体系。二是我省有科学、完善的加油站网络。目前全省共有1560座加油站,均衡分布在全省各市(州),其中有10%的加油站位于交通便利的市区,有成熟的市场且能满足公交和出租车的需求,在现有加油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加气功能,将在最大范围和最短时间内满足加气车辆需求。三是节约土地资源的必然要求。我省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均土地占有量仅0.5公顷,远低于全国人均0.78的平均水平,必须杜绝加油站与加气站的多重规划、重复建设导致的我省已不多的土地资源浪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应选择现有的合适的加油站,按照成品油供应贡献能力的原则,将目前已有的、在营的城市中心、县城中心等地域的加油站改造升级为加油加气站,有效保障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应鼓励和支持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将新增建设的加油站扩展为具备加油加气功能的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