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4期 本期16774版 当前A4 上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11-26

  11月19日,夜郎文化研讨座谈会在我省桐梓县举行,该研讨会集中对重庆渝商旅业集团即将在该县投资打造的“夜郎原乡文化旅游区”项目进行研讨评估。由此,曾经喧嚣尘上的“夜郎文化”,终于在贵州开始落地,衍生成了助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惠民工程”。

切实开发“夜郎文化”的独特品牌价值

□本报记者 曾 丹

  厘清贵州历史文化根脉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有关“夜郎文化”的研讨就形成了一股热潮,不少专家从民族、考古、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使得“夜郎古国”的归属一度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等省的境内摇摆不定。就是在贵州省内,有关“夜郎都城” 的属地也曾争论不休。

  “有史为证,应还原夜郎古国的本来面目。”省政协委员、贵州民族大学教授齐新潮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就对“夜郎文化”给予了极大关注。他在大会发言中指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有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而彪炳史册。由于在史书上有“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的 记载,所以它的影响也大。随着改朝换代和建制的变迁,虽然夜郎国消失了,但夜郎的影响还在,所以在不同朝代的建制上还沿用“夜郎”这个名称,即夜郎县、夜郎郡。从东汉至唐代的近千中,均在贵州范围设过夜郎县和夜郎郡。由于司马迁在《史记》中最后有一句“西南夷君長以百數,獨夜郎、滇受王印” 的记载,在研究中没有厘清“什数西南夷”和“百数西南夷”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省外周边之争和省內地域之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3年9月,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石朝江经过认真研读,从《史记》和《后汉书》中发现史书早就把古夜郎国的地理方位早已记载得很清楚:夜郎古国的地理方位就在今贵州黔中一带。为此,2013年10月16日,他在《贵州都市报》发表了题为《贵州文史专家从史书中发现铁证,夜郎古国中心区域在安顺》的报道。

  “贵州四大族系共同建立了古夜郎国,创造了古夜郎文化”通过对有关史书的详细研读,齐新潮发现,古夜郎国的地理方位不仅是《史记》、《后汉书》有记载,而且在《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第六十五;宋代《文献通考?四裔考》卷三二九;《贵州通志·前事志》卷一《明史·土司传》;《安顺府志》卷之二十一 ·牂柯夜郎二国本末均有记载。

  “根据史书记载,夜郎古国就在贵州,没有什么争论的必要。”齐新潮认为,对贵州的历史文化应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审视,作出确切的定位,守住贵州历史文化根脉,才能展示出贵州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贵州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贵州形象。

  发展我省夜郎文化产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1999年,在贵阳召开的夜郎学术研讨会上,夜郎古国的中心区域所在地就成了激烈争论的焦点。云南学者以当时出土的“辅汗王印”为据提出,夜郎国国都在云南沾益;湖南学者以夜郎文化的核心是楚文化为由,认为其国都应在楚地;广西学者则认为,夜郎古国的活动中心在广西凌云。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有关“古夜郎国”的争论就一直未停止过。2010年10月,湖南新晃县高调宣布将斥资50亿元打造古夜郎国,贵州专家集体作出了强烈回应,申明“夜郎是贵州当仁不让的品牌。”

  “贵州是夜郎文化的发祥地,贵州作为夜郎文化孕育地的地位是毋庸置疑和不可撼动的。”省政协委员、贵州民族大学教授齐新潮介绍说,夜郎文化这样一块被史学界称之为贵州不可多得的优质文化基石,历经千年苍桑,至今仍未得到应有的全面整理和系统开发。在他看来,一块金字招牌,没能很好打造,长期闲置黔中,实在令人痛惜!

  “‘夜郎及夜郎文化与乡村旅游产业品牌’ 应该得到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民进省委在《关于发展我省夜郎文化产业的建议》提案里指出: 当下,“夜郎文化”的应用在我省还没有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导致社会宣传方向出现了混乱局面——部分地方过分急于求成,乱打“夜郎”品牌,甚至各地之间不顾条件争当古夜郎国政治中心(首都),出现了争上“夜郎王城”、“夜郎王宫”的项目,以至在地域上“排他”,民族上也“排他”的倾向;在发展贵州文化产业、产品时要慎打“夜郎”品牌,古夜郎国中心地域在贵州,也是文献记载的,这是历史赋予贵州的一笔无形财富,任何贵州人都应严肃认真对待。但一些地方、一些产品,却乱打“夜郎”品牌,有些地方号称上佰亿元打造夜郎城等不合实际的宣传,至今未见踪影,这不仅贬低了“夜郎”这个名称,更损害了贵州在外的声誉。

  为此,民进省委提出以下建议:把“夜郎文化与乡村旅游” 纳入省级文化旅游建设的新目标和发展规划,吸引外来资金加大对贵州旅游的投入;在相关夜郎项目没有得到省有关部门备案认可之前,各级政府应禁止号称上百亿元打造夜郎都城等不合实际的宣传,避免损害贵州夜郎品牌的声誉;贵州各媒体及驻贵州各媒体对贵州省內所有夜郎文化的相关新闻,应由贵州省夜郎文化研究机构审阅上报省委宣传部审批方可报道,对开发我省各地夜郎项目提供正确的言论导向;把贵州夜郎文化与乡村旅游建设问题研究列入贵州省社科规划办的课题研究范围;各级人民政府文物部门加强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的保护工作。

  开发“夜郎”的品牌价值

  “夜郎文化之争中的夜郎文化实际上蕴藏着独特的品牌价值,是一笔无形资产。”有专家指出,争论的目的正在于利用它神秘的吸引力,通过文化搭台,让经济唱戏,扩大地方知名度,打造自己的品牌,使其为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以便带来相应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在夜郎之争的过程中,夜郎文化旅游资源这块蛋糕虽然做大了,贵州应得的那一份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实在可惜。

  2012年11月29日,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省夜郎文化研究会、贵州省夜郎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夜郎论坛”在贵阳召开。来自贵州、湖南、四川、广西、重庆等各省区社会科学院的专家教授及学者百余人汇集一堂,对“夜郎历史”和“夜郎产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上,专家们指出,对夜郎文化的研究与探索不仅是贵州的责任,也是西南各省、市、自治区社会科学界的共同责任。

  在近年来的研讨中,一些专家认为,贵州是夜郎国中心的观点无可争议,我省各地应充分重视“夜郎”的文化意义和品牌价值,搁置对首府在哪里的争议,理清思路,摸清家底,做到“后来者居上”。

  省社科院教授冯祖贻研究“夜郎文化”三十多年。他提出,贵州省内一些地方开发夜郎文化应遵循几点原则:第一,考古依据要实事求是;第二,要为贵州"添彩"而不是"抹黑";第三,不要打"嘴仗",要真抓实干;第四,不能"大呼拢式开发",要寻找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2010年,湖南新晃提出引巨资打造“夜郎古国”一度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有关专家认为,贵州不要盲目跟风效仿,而是扎实搞好"夜郎文化"研究,实事求是规划长远发展,把“夜郎文化”开发做成当地政府的“惠民工程”。

  在此背景下,2003年,黔北的桐梓县古夜郎旅游责任有限公司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报注册了“古夜郎王朝”商标。此后,桐梓县多次提出打夜郎文化牌。计划修建的渝黔高速铁路途经桐梓县夜郎镇,也将该站名定为“夜郎站”,该站名后被改为“夜郎镇站”。

  2007年10月,夜郎王印落定镇宁资讯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在贵阳召开。2007年11月,中国·贵州夜郎古都与可乐论证会在赫章县城举办,形成的《中国·贵州夜郎古都与可乐论证会报告》认为:“可乐就是夜郎古都。”

  此后,赫章县开始抓紧建设夜郎陈列馆和考古遗址公园,2010年10月12日,赫章县可乐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10月14日,赫章夜郎陈列馆开馆。

  除了赫章、六枝、桐梓、福泉、威宁、镇宁、水城、黄平,贵州的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寻求通过夜郎文化发展当地旅游产业。

  2014年11月19日,夜郎文化研讨座谈会再次在桐梓县举行,研讨重庆渝商旅业集团即将在该县投资打造的“夜郎原乡文化旅游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