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675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11-21

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在贵州

□刘渝安

  

  国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家发改委和外交部召开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参会的除西北五省区外,西南有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份,东部有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五省与会。西北五省区与北方丝绸之路有关,东部五省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西南四省份与南方丝绸之路结缘。不足的是:南方丝绸之路首当其冲的排头兵贵州省缺席。

  何谓“首当其冲”?有史为证:1、2100多年前,张骞在西域大夏(今阿富汗)发现从南亚运去的蜀布、邛竹杖,产于今贵州之地。2、唐蒙在南越都城番禺(今广州)品尝到的蜀枸酱,产于今贵州之地。3、汉武帝令张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探寻南方丝绸之路的“犍为”郡,也在今贵州之地!

  因“蜀布、蜀枸酱、蜀犍为”皆冠以“蜀”名,一名障目,不见贵州!

  贵州伤失了话语权,以至贵口难开!

  历史对贵州的误会实在太多!近在20世纪30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在贵州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黔东特区”,被说成是在湘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贵州所建的抗战公路“24道拐”,被说成是在滇、缅;贵州人走出去被误为四川人等等;更何况千年前的“黔驴技穷”、“夜郎自大”?!

  贵州,古为夜郎国。探寻南方丝绸之路之“夜郎国之谜”,正本清源,不仅是为了正确认识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为了推进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立足当前,开拓未来!

  

  “两千多年来,古夜郎的历史面貌,却始终是一个未曾解开的‘谜’。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一个神话里的国度。”《贵州风物志》(1985年版)第一卷(夜郎故地话沧桑)第二章,即以“夜郎国之谜”命题。

  “夜郎国之谜”,仿佛是中国的“斯芬克斯之谜”:“谁解开了这著名的谜,谁就是最有力量的人。”“夜郎国之谜”,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破解者,引发了21世纪初轰动一时的“夜郎之争”。笔者也曾发稿多篇:《古夜郎石阡寻踪》(2003年)、《乾隆误读牂牁江·夜郎流浪应有年》(2004年)、《夜郎核心区考古发掘时不我待》(2005年)、《神秘的夜郎国》(2011年)等,参与讨论。

  夜郎国是战国七雄之外的西南大国,南方巨无霸楚国,从楚威王时(见《史记》《汉书》),到楚顷襄王时(见《后汉书》《华阳国志》),用了数十年时间,反复多次,才打通西进滇国的道路,可见,夜郎国有“精兵十余万”,并非浪得虚名!

  “夜郎”并非一个民族的族称,而是一种类似于当今欧洲共同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古濮语“夜郎(耶朗、议榔)”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唱颂”。即在祭祀活动中以半朗诵半咏唱的形式,盟誓要约共遵的口头立法。凡是参加盟誓的氏族,都是夜郎的团体会员,都是郎民。大大小小的夜郎团体会员国,组成一个大夜郎。当今西南以贵州为中心的川、渝、鄂、湘、桂、滇、黔七省份“夜郎之争”,各持一端,“满天星斗月不明”,皆因都曾为夜郎的团体会员,都有曾是夜郎郎民的依据。夜郎国都不止一个。民国仅38年尚且有北京、南京、重庆三都,何况有600年历史的夜郎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今贵州境内设置的县有六个,即镡成(今黎平)、毋敛(今独山)、且兰(今福泉)、夜郎(今石阡)、汉阳(今赫章)、鳖县(今遵义)。秦在乌江流域保留了“夜郎”的称号。贵州境内仅设六个县,一个县的面积,相当于当今的1·5个市州,大约3万平方公里。

  秦并五岭以南南越地,置南海(今广东广州)、桂林(今广西百色,非今日桂林)、象(今广西崇左)三郡。乌江南岸的秦夜郎县属象郡,是岭南三郡通过珠江水道连接长江上游水道北上京都咸阳,最近的水陆连运通道。

  秦二世后,天下大乱。夜郎地区的原有土著君长们纷纷复国。于是,又有了夜郎、且兰、毋敛、漏卧、同竝、鳖等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即西南夷十余国君长,仍以夜郎为龙头老大,仍是大夜郎的团体会员。

  现存最早的贵州通志——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石阡府,“汉为夜郎国、牂牁郡地”。 “汉为夜郎国”,不同于“汉属夜郎国”。前者之“国”为“国都”,后者之“国”为“国土”。这与毛泽东1949年诗中“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句中的“国”相似,均指“国都”。用的是“国”的初文本义,即“城”。

  建于公元1413年、历时500年的明、清石阡府,面积是今石阡县的三倍,即包括今石阡、凤冈全境和思南及余庆部分地方,此为汉夜郎国核心区。

  凤冈境内有古代“夜郎古甸”摩崖石刻。“甸”的本义为“王田”。古时都城的郭外称郊,郊外称甸。 此亦证明凤冈为夜郎古都500里内“甸服”核心区。

  

  公元前135年,自立于乱世的夜郎国,已经复国达70年,它迎来了汉武帝的使者唐蒙。

  “酒香不怕巷子深”!唐蒙在南越都城番禺(今广州),品尝到了从夜郎运去的“枸酱”美酒,深深为“枸酱”所在地夜郎所吸引。“枸酱”,即酱香型美酒、国酒贵州茅台的前身。唐蒙上奏汉武帝同意,肩负“通夜郎道”的使命而来。

  唐蒙与夜郎君长竹多同一拍即合。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团结。多同接受汉廷“侯”的封号,“其子为令”。汉代实行郡、国并治,国有王、侯之别,侯国相当于自治县,王国相当于自治区。“其子为令”,“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夜郎县”是大县,故置“令”。初时,夜郎“侯国”与“县”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在接近“枸酱”产地的鳖县(今遵义),同年置“犍为郡”。随及“发巴蜀卒治道,自犍为郡指牂牁江”。即以犍为郡为中心,北接綦江、赤水河,水道分别连通巴、蜀,南指临牂牁江的夜郎国都,转都柳江可下南越。此为长江上游南北水陆连运最便捷的通道。唐蒙亲自督建,这下,可痛饮“枸酱”美酒了!

  史书中有“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句。句中“僰道”,实为“鳖县”之误。“鳖县”是西汉犍为郡所在地,“僰道”是汉末犍为郡所在地,二者容易混淆。《辞海》释:“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所设置的县称道”。后世编者不明就里,以为“僰道”就是五尺道。把“鳖县”改为“僰道”,误导后世齐声高唱:是在“僰”,修建“五尺道”。 “僰道(今四川宜宾)”与“鳖县(今贵州遵义)”,相去甚远。从长江宜宾到北盘江可乘船南下的贞丰白层段,陆路距离是乌江至都柳江可乘船段的数倍!谁会舍近求远?!

  唐蒙在犍为郡督建“五尺道”(约为今天的三尺),北上茅台赤水河至蜀,和桐梓綦江至巴,在今桐梓县留名“蒙渡”!其可谓唐蒙督建夜郎五尺道明证。其间,唐蒙又大饱酒福!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令张骞“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冉,出徙,出邛、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史记·大宛列传》)。何谓“蜀犍为”?《辞海》释:“犍为,郡名。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置。治鳖县(今贵州遵义市西),汉末移治僰道(今四川宜宾市西南)。”此再一次证实:西汉鳖县之“犍为”,非汉末僰道之“犍为”,不能前后期混淆,弄得“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搞了穿越。

  “僰道”只是“四道并出”中“出邛、僰”一支,可见“邛、僰”(今西昌、宜宾)之地,乃其中一支途经之地,并非西汉犍为郡地,不是汉代探寻南方丝绸之路始发地。

  为什么从鳖县犍为郡“四道并出”?因南亚乃至西域人喜爱的“蜀布、邛竹杖”,产于夜郎地区。这里是自然形成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

  最早走这条道的是蜀先民的知名人物、秦灭蜀后南迁的蜀国王子安阳王。安阳王率领兵将三万人借道夜郎,沿着这条线路进入了越南北部红河地区,建立了欧骆国,越南历史上又称之为“蜀朝”。也许是这个原因,古蜀国以南地区也被蜀国的影子所覆盖,在汉代中原人看来都是蜀地。三国时,这里均属蜀汉。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失纪纲,蜀先称王”。蜀有称王的本钱,三星堆考古发现证明了蜀的辉煌。上古时,蜀山氏的女子嫁给黄帝为妃,生下儿子蚕丛,蚕丛在四川平原建立了古蜀国。蚕丛教会人民养蚕技巧,柏灌教会人民种植技巧,鱼凫教会人民捕鱼技巧,古蜀国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朝代。古蜀国地区是继“中央”商代文明之外一个很发达的国度。约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了古蜀国,封其子通国为蜀侯,直至公元前285年,秦昭王才废除蜀国。古蜀国的影响太大了,其影响涵盖了整个西南地区。

  汉代所谓“蜀布”,实为夜郎细布加工的蜡染,古称蜡缬。它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一部分。今在贵州仡佬、布依、苗、瑶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单等,多喜用蜡染作装饰。

  汉代所谓“邛竹杖”,实为夜郎三山谷(今贵州梵净山)地区邛江(今印江)地域所产的方竹杖。邛竹成材时竹杆呈方形,长者可做手杖,短者可做烟斗,其笋可充菜蔬,较名贵。方竹叶薄而繁茂,蒸腾量大,容易失水,故多生长在阴湿凉爽、空气湿度大的亚热带地区。“天无三日晴”的贵州三山谷地区汉代盛产方竹。方竹杖与罗汉(形似大肚弥勒)竹杖、斑竹(湘妃竹)杖,皆为世人喜爱的名竹杖。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以为邛即邛山,在西汉邛都县(今四川西昌东南)境;清人王先谦《汉书补注》以为邛乃西汉严道县之邛来山(在今四川荥经西南)。此两地也有“邛”名,很容易让人这样联想。但是,南宋·陆游游历蜀地20年,他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邛竹杖蜀中无之,乃出徼外蛮峒。蛮人持之泸、叙间卖之,一支才四五钱。以坚润细瘦,九节而直者为上品。蛮人语言不通,郡中有蛮判官为之贸易。”“蛮峒”,指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所谓“徼外”,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写道:“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渃水,南至牂牁(今贵州乌江)为徼”。“徼外蛮峒”,即“南至牂牁为徼”之外的夜郎民族。

  邛即邛江,在西汉夜郎牂牁地。即今乌江南岸的印江,汉称邛江,是发源于梵净山西注乌江的一条河流。唐代在此置思邛县,宋改邛水县,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改设印江县。其改名事出偶然,弘治帝不耐六月暑天天气热,一时迷糊,“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朝堂上误把“邛江”认作“印江”,天子发话,金口玉牙,于是“印江”得名,并延续至今。

  夜郎地区的“邛”字丟了,夜郎生产的“邛竹杖”不能丢,“邛竹杖”对南方丝绸之路所作的贡献,不可磨灭!

  由于史书中后世编者改编有“自僰道指牂牁江”一说,众以为牂牁江即贵州盘江。乾隆皇帝尤甚。然而,《三国志·蜀志》却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呼应,明确将其区别:“马忠破牂牁······南至盘江,东接牂牁,与亮(諸葛亮)声势相接,南土平矣。”“盘江”在南,“牂牁”江在东,显而易见,狭义牂牁江即今贵州东北部的乌江。

  

  探寻南方丝绸之路的四队汉使,从鳖县犍为郡向西分发,“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今印度)国。”正应了那句老话:万事开头难!

  “猫有猫的路,老鼠有老鼠的路”。如果说北方丝绸之路是由沙漠之舟——骆驼开拓的,那么南方丝绸之路则是由山地之舟——马帮开拓的。马是西南石道上最为常见的、效力最大的运载工具,在望不断的崎岖山路上,终年有走不尽的队队马帮,马帮驮来了商品,驮来了文化,交流了友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马帮文化。山高路险,马帮人多势众,此所谓“店大欺客,客大欺店”,人马少了是难以在强人出没、野兽横行的崇山峻岭间通行的。官方对南方丝绸之路的艰难估计不足,四队人马分散,力量有限,难免受挫。此亦为好事多磨!

  回来了?有什么见闻?回皇上:“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就是这朝堂奏报:“汉孰与我大?”载入史册,流传千古!

  到了清代,戏说历史成风。“汉孰与我大?”在滇王不是问题,因为明、清时的“滇”——云南省,够大;而明、清时的夜郎,只剩下贵州省桐梓县下面的一个小乡,够小!清代文学家发挥虚构想像力移花结木,极尽调侃之能事,把这夜郎乡说成是汉代的夜郎国。这么小的夜郎国还号称“齐天大圣”?于是,“夜郎自大”的典故脱颖而出!玩笑开大了!!文学想像丰富了汉语成语宝库,却也让人们把史书记载的“夜郎最大”,与文学虚构的“夜郎自大”,混为一谈!这是功,还是过?是福,还是祸?!

  夜郎国都,不在桐梓那个小乡。桐梓夜郎,只是唐代所设石阡、新晃、桐梓三个夜郎县之一的桐梓夜郎遗名。比秦夜郎县、汉夜郎国设置在石阡,晚了八百多年!

  “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汉使者是乘船离开夜郎国的。

  汉使者在夜郎国喝了“枸酱”酒,酒足饭饱后登船,沿牂牁江(今乌江)北上,至巴郡(今重庆)转西汉水(今嘉陵江),或嘉陵江的支流渠江至汉中。汉中翻越秦岭有多条谷道,从东到西依次是:子午道(唐代称荔枝道,今为安康道)、傥骆道、褒斜道和散关道(故道,又名陈仓道或宝鸡道)。到长安子午道最近,估计汉使走的是便捷而有险峻的子午道。经过南方丝绸之路锻炼的汉使,压根没把“蜀道难”当事,再难能难过夜郎道、滇道?!子午道迎回了不避艰险蹉跎一年多、而又归心似箭的汉使!

  贵州是西南边徼的中心地带,从战略意义上说,有绾彀西南的作用。历史已经证明,贵州夜郎是南方丝绸之路东进西出、南来北往之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旅必经之路。汉长安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来,此为必经之捷径。蜀王子安阳王率余众借道入越必经,楚将庄蹻兴师入滇必争,唐蒙献计制越必争,张骞开拓南方丝绸之路必经!经过汉代锲而不舍的重视和经营,南方丝绸之路终成通途。贵州镇远青龙洞前的祝圣桥上有一对联:“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这是汉代以降,南方丝绸之路的生动写照。

  

  公元前111年,夜郎侯竹多同因“通夜郎道”有功,加之参加南越平乱、促进国家统一再立新功,赴长安被汉武帝册封为“王”。侯国变身王国,自治县升格自治区,管的范围更宽,责任更大了。

  同年,汉武帝对不遵号令出兵、且“杀使者及犍为太守”的且兰国君,采取霹雳手段,灭国建郡,是为牂牁郡。且兰等国原为夜郎共同体的郎民,《华阳国志》将且兰等国国君被杀,记为夜郎王被杀,与《史记》、《汉书》等记载不符。且兰等国国君,只能算是大夜郎共同体中的有异心的小夜郎王,个体不能代表整体,不能代表汉廷册封的大夜郎王。

  公元前109年,滇国归附,自封的滇王获得汉廷册封,有了户口。“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大、小两个王国,即今贵州、云南两省的前身。只是大与小,今非昔比。

  公元前27年,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等五个汉帝的夜郎王国画上了句号。专权的大将军王凤采纳杜钦之计,以“莫须有”的罪名派陈立出任牂牁太守诱杀末代夜郎王竹兴,激起民变而又镇压。夷濮民众不服,阻城请愿,后任牂牁太守吴霸上奏朝廷,末代夜郎王竹兴之子恢复名誉封“侯”,历代夜郎王长享宗庙祭祀。汉代以降,竹王庙涉及西南七省份地域。夜郎王国画句号不过三十多年,西汉王朝也被王莽诱杀。

  王凤、王莽恣意侵侮夜郎民族,西南地区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鋭。进入东汉后,仍时而安定,时而动荡。蜀汉时,诸葛亮采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方针,“七擒孟获”而不斩,“务农殖谷,闭关息民,民安食足而后用之”。夜郎地区经济恢复,不但向王朝“输租赋”,出“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供军国之用”,而且,“能为细布,色至鲜净”;能“铸铜为器”,“既薄且轻”。《华阳国志》有“南中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之说。

  正反教訓足以说明:“天下顺治在于民富,天下和静在于民乐”。夜郎国时期,是贵州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夜郎国时期,枸酱美酒远销南越,色至鲜净的细布、造型美观的方竹杖驰名西域,夜郎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发源地!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它以夜郎为起点,从云南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中东。与“北方丝绸之路”一样,“南方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也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史学家用文献记载描述历史,考古工作者用实物资料证实历史;一个用文字铺陈演绎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规模、概貌和趋势,一个用具体的实物证明历史的具体形象和具体的存在方式与存在形式。描绘历史画卷,史学家用的是“写意”,考古工作者用的是“工笔”;一个是模糊数学,一个是精确的微积分。二者互为补充。为此,笔者2005年呼吁:《夜郎核心区考古发掘时不我待》!乌江流域的秦夜郎县,面积是今天石阡县的十余倍,今乌江流域石阡、思南、印江、德江、沿河、凤冈、余庆等县皆为夜郎核心区,特别是乌江南岸发源于佛顶山的南北水道龙底江(龙川河),唐《元和郡县制》载,设“思念夜郎王”的“思王县”,更应纳入考古发掘重点视野。

  “愚者千虑”是否“必有一得”?“夜郎国之谜”是否能揭开?愿有心人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