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823期 本期1670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11-13

  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民建省委通过提案《关于推动金融创新促进我省非公有制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指出,尽管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带动点和支撑点,但资金短缺却严重地制约着非公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如果不能拓展融资渠道,必将严重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提案受到了各提案办理单位的高度重视,纷纷表示将通过强有力措施推动金融创新,切实促进我省非公有制企业跨越式发展。

促进我省非公经济跨越式发展要解决资金瓶颈

□本报记者 曾 丹

  贵州后发赶超的“加速器”

  近年来,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加快改善,贵州的区位优势、后发优势、环境优势逐步凸显,磁场效应不断增强,正日渐成为国际国内民间资本竞相聚集的投资宝地。进入“十二五”后,我省又奏响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实施了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增速持续处在全国前列。在全省后发赶超的时代大潮中,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生力军,释放出了巨大的发展能量,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2010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力度大、效果好的政策措施,消除了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在此背景下,我省非公经济发展一年一个大台阶,在扩大投资、促进就业、保障民生、增加税收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省民营经济发展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我省民营经济年均增速29.5%,高出全省生产总值增速8至12个百分点。2010年至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从1607.9亿元增至27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从35%增至40%;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从7.8万户、64.7万户增至14.4万户、89.9万户;民营经济主体注册资本从1861.7亿元增至3791.69亿元。

  面对贵州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局面,民营工业企业加快融入全省经济发展大潮,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发力冲刺,连续跨越三个台阶,占据了全省工业的半壁河山,成为推进贵州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2010年,我省民营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500亿元,达到579.44亿元;2011年迈上700亿元台阶,达到784.80亿元;2012年一举跨越1000亿元大关,达到1033亿元。民营工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2007年的34.7%提高到2012年的47%,平均每年增加2.46个百分点。到2013年上半年,民营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5.4%。全省民营工业企业4022户,其中,私营企业3746户,占全省工业的比例分别为85.1%、79.3%。

  为提高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2013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我省提高民营经济比重五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产业升级优化工程、“双增”示范提升工程、民营企业培育工程、民企产品市场开拓工程、服务体系升级工程、引贤育才工程等六大工程,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政策红利。预计到2017年,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55%,力争60%;民营经济增加值将突破8250亿元,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330万户,民营经济注册资本突破10000亿元,全社会民间投资总额突破10000亿元,民营经济年新增就业突破100万人。

  资金短缺制约企业发展

  “自2010年实施非公有经济发展‘三年倍增计划’以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带动点和支撑点,在扩大就业、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致富城乡居民、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民建省委通过提案《关于推动金融创新促进我省非公有制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指出,尽管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带动点和支撑点,但资金短缺却严重地制约者非公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如果不能拓展融资渠道,必将严重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资金犹如经济活动的血液,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调研,民建省委发现了我省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困境:贵州非公有制经济主要从事加工、旅游、矿产开采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单一,没有形成完整配套的服务链,投资回报相对不高,阻碍了投资者积极性。此外,贵州相当部分的非公有企业仍是家族企业,经营前瞻性普遍不足、管理失范、决策随意、财务失真,稳定性差,使得银行不敢轻易发放贷款;民营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的最大障碍就是有效抵押不足。此外,即使拥有抵押物,也会存在抵押折扣率较高,抵押登记环节多的问题,影响融资效率。同时,我国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许多企业普遍缺乏信用基础。而全社会尚未形成从企业资信、评估、查询和公示等完整的信用评价监控体系,金融部门难以获得企业的综合信用情况,对企业成长前景难以掌握,从而制约了金融部门向民营企业提供资金;贵州众多的非公有制企业不是股份制,达不到债券发行和上市融资门槛。此外,大部分企业模较小,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差,导致间接融资的路径也不畅通,而政府扶持资金又存在额度小和不确定性问题,因此大多企业都不得不立足于自有资金,资金短缺难免;受计划经济观念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一般向国有企业倾斜,而为防范金融风险,一般都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战略,大规模撤并基层网点,上收贷款权限,使那些与中小企业资金供应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同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体系在信贷风险评估和成本收益模式上并不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仅仅依靠现有的商业银行体系根本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为此,民建省委提出创新贵州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的思路:

  ——引导和鼓励建立规范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可以吸引风险投资,加快企业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形成企业文化,推进品牌战略,规范财务制度和信用行为,为直接融资创造先决条件。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着力解决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企业信用评估及评级工作。促进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制定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标准,定期组织企业进行信用管理标准化培训、考核与评定,帮助企业规范自身信用管理制度,提高信用管理意识。

  ——发展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担保机构。

  ——有计划地推进贵州中小企业上市。

  ——创新贵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政府应探索科技与金融资本融合之路,架设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金融之桥。构筑“科技部门、银行、企业、担保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科技贷款合作平台,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补助资金,创新科技融资模式,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制度,以解决抵押物不足的问题。

  ——做特做优贵州地方银行。大力推动贵州地方银行发展成“股权合理、治理完善、规划清晰、定位明确、管理有效”的新型商业银行,将资金的核心业务定位为服务贵州非公有中小企业,形成与非公有中小企业互依互存、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非公有中小企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积极发展民互助性的经济担保组织商会;创新网络融资新模式。

  协力促进非公经济壮大

  据悉,民建省委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的提案《关于推动金融创新促进我省非公有制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被列为了省政协主席督办提案,由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协调有关单位对提案进行办理,省政府金融办、农行贵州省分行、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人行贵阳中心支行、中国银监会贵州监管局、工行贵州省分行、建行贵州省分行等部门具体承办提案。

  该提案受到了各提案办理单位的高度重视,纷纷表示将通过强有力措施推动金融创新,切实促进我省非公有制企业跨越式发展。

  建行贵州省分行支持我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出台以下措施: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搭建银企交流合作平台;强化与担保合作机构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有效解决融资担保难;创新业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效率;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农行贵州分行主要措施:合理授权,提高审批效率;差别对待,单独考核;适应需求,加大创新;加强银企合作,解决担保难问题;减免费用,降低融资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加强政策引导,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提升对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开展信贷政策评估工作,保障政策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