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3期 本期16468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9-25

回顾光辉历程展望美好前景

□余维祥

  中国民主建国会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近70周年的光辉历程。70周年来,民建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事业,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为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深化改革、捉进发展、保持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回顾中国民主建国会近70年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国未来的美好前景,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必须总结研究和坚持发扬民建成立近70年的基本经验,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形式和内容,丰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治基础。

  (一)坚持爱国主义,是广大民建会员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具有顺应大势所趋,反映民心所向,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进的特性。坚持爱国主义,是广大民建会员的精神支柱,是全体民建会员共同的政治理想。“民建之所以创立,是从爱国开始的,离开爱国也就不会有民建”。爱国主义是民建成立的思想基础。20 世纪初期的中国,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内受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和盘剥。为了推进民主、反对独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要求建设、反对破坏,一批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与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联合在一起,成立了民主建国会。民建一经成立,就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配合了中共在旧政协会议上的斗争。爱国主义是民建不断前进发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经济面临非常大的困难。民建会员踊跃认购公债,体现了对伟大祖国的赤胆忠心。抗美援朝期间,民建发动爱国工商界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民建广大工商界会员,坚持爱国主义,正确处理公私关系,顺利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民建会员越来越自觉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民建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民建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民建的先辈们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反动势力的黑暗统治,是爱国;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会员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是爱国;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会员满怀热情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也是爱国。这些表现一脉相承,丰富和发展了民建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建会员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

  (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建郑重的历史抉择

  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同步同向、互相促进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建郑重的历史抉择。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建长期遵循的根本政治准则。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历史的继承,也是民建存在、发展和发挥作用的必然选择,是民建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保证。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商界家喻户晓的“听、跟、走”口号,到改革开放初期“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再到80 年代坚持把中共的理论路线与民建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基本经验,以及后来提出的建会目标,都深刻体现了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政治立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挫折,民建都始终做到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德的政治态度不变,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精神不变。

  (三)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根本目的

  始终不渝地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参政议政,是民建半个多世纪以来形成的政治理念、行动准则和根本目的,也是民建在多党合作过程中必须把握的参政理念。黄炎培在民建成立大会上曾说:“对于人民有利之行动,我们都赞成,反之,有害于民众之行动,我们坚决反对。”可见,民建成立之初就确立了遵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念。建国初期,旧中国留下来的是个烂摊子。为克服财经困难,稳定物价、安定民生,章乃器向周恩来建议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这是解放后民建最早的建议。在“五反”运动中,不少地方和单位在做法上曾一度出现简单粗暴的情况,使一些工商业者失去了生产经营的信心。黄炎培等通过调查研究,把情况反映给毛泽东,中共中央及时予以了纠正。拨乱反正后的几年间,就业困难是当时国家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为解决就业问题,在1979年6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民建中的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广开就业门路,培养就业能力》的提案。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此建议的基础上发出《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民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出发点和归属点。进入新世纪以来,民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企改革、加快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等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四)坚持与经济界的紧密联系,努力发挥民建特点

  与经济界紧密联系,是民建的历史传统和会员的组成特征,是民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界别特色,也是新世纪民建应当保持的基本社会形象和经验。民建在中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历来受到执政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为了完成对工商业者进行团结、教育、改造的任务,民建积极组织会员及其所联系的工商业者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帮助他们在思想上适应所有制的变革,使他们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改革开放以来,民建的界别特色以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民建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积极行动起来,兴办企业,安排就业,为“四化”出力,为发展经济献策。这些企业的创办,不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进入新世纪以来,民建积极探索以经济界人士为主体的参政党履行职能规律,在参政议政实践中,初步形成了金融、风险投资、企业管理、社会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等比较具有优势的领域。民建在高层协商会上的发言和向全国政协提交的提案,都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中心,凸显了经济界的特色,受到中共中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自身的参政能力与价值。

  (五)坚持与时俱进,是民建主动适应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

  与时俱进是指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发展。坚持从民建的实际出发,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学习多党合作理论政策,学习民建会史、会章和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夯实新的历史时期本会坚持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按照建设学习型参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全体民建会员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努力提高会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了解会员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本会实际,加强参政党建设理论和规律的研究,推进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加强民建的舆论宣传工作,扩大民建的影响,塑造良好的参政党形象;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加强对代表人士的培养、推荐和使用工作,努力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坚持不懈地抓好骨干队伍建设,适应社会阶层结构深刻变化,为新的社会阶层提供公平参与政治的平台;坚持民主集中制,努力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注重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增强各级组织的凝聚力,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把后备干部的物色、考察、培养、选拔等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机关建设,重视对机关干部的培养,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积极稳妥地推进民建会内监督,会内监督是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扬民建会内民主、维护民建团结、履行职能的重要保证。坚持“会要管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推进会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积极稳妥,注重实效,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把民建会内监督的任务落到实处。

  (作者系贵阳市政协副主席、民建贵阳市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