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3期 本期1645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9-24

闰九月的来历和重阳节孝老风俗

□廖尚刚

  今年是闰年,闰期定为“九月”。我国在上世纪的百年中一直没有闰过九月,本世纪中也只有这一次,真正可以说是“一生难逢”。

  那么,闰九月是怎样排序出来的呢?

  我国农历历法每两三年会增加一个闰月,这样,在19年中会增加7个闰月。这是因为只有将19个农历平年的天数加上7个闰月的天数,才可以与19个“回归年”的总天数基本持平。我国的闰月并不是凭空捏造,是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确定的。因此它是世界上一个最古老、最高度科学的时节规律。

  我国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人们在不断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太初历》面世后,朝庭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农历二十四节气,又分为“节”与“中”两大类。从立春开始按顺序数,逢单为“节”,如立春、惊蛰等;逢双为“中”,如雨水、春分等。农历历法规定,农历每个月中必须含有一个相应的“中”气,如正月里有雨水,二月有春分等。这样寒暑节令变化才会彼此相适应。如遇上某年某月中只有一个“节”气而无“中”气,这个月便会成为它上个月的闰月,于是这个农历年份就要多让出一个月份出来,便会有13个月。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因为2014年农历在九月后的一个月中只有一个“节”气,即立冬,却无“中”气,因而闰月便定在九月,即“闰九月”。

  我国不仅“闰九月”少见,“闰十月”、“闰十一月”、“闰二月”和“闰三月”都难得遇上,而且还几乎没有“闰正月”和“闰十二月”的。这是因为,这些月份期间日地距离近,节气之间的间隔时间较短,通常一个月内都会出现一个“节”气与一个“中”气的缘故。

  闰月与人类的生命期望是有关联的,如年份日子的增加,人的长寿欲望也十分迫切,这就是“天增岁月人增寿”的风俗。我国的九月重阳节在2012年6月26日被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确定为老年节后,九月孝老的风俗就显得富有意义。如子女为老人购买闰月鞋,意为父母增福添寿,表达对父母的孝顺和祝福老人们健康、平安、长寿。因此有俗语曰:“闰月鞋,闰月穿,闰月老人活一千”;有些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很重视自己的寿衣、寿材(棺材),他们口头虽然没有说,但心里往往都在考虑着这些问题。因此子女在这些闰月里如果去为老人们尽一份孝道之心,给他们予各种不同的添寿方式,就能使年迈的父母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心气宽敞,有益健康。

  当然孝敬老人不一定都要给他们购买寿棺、寿衣等才能体现出对老人的关爱,其实送可口的食物给老人,或看望并陪老人吃饭、说话也是一种美德。在贵州黄平县一带的革家人,每到九月重阳节这天,妇女们都有回娘家吃重阳饭、陪父母说话的习俗。这天,她们将收割回来的新糯米打制“重阳粑”或蒸煮成糯米饭,抬回娘家让父母品尝,以表孝心。在与父母团聚这天,三亲六戚还要接她们和老人去吃“转寨饭”,共同交流生产生活经验和赡养老人心得,以互相学习,增进感情。这种接姑妈吃“转寨饭”的风俗,尤其是在百年难逢的闰九月里更为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