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安顺市创造了这样一组数据:201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绝对数为195.04亿元,同比增长32.9%;201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绝对数为249.07亿元,同比增长27.7%;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绝对数为138.48亿元,同比增长23.8%。不难看出,近年来安顺旅游业发展迅速,可谓一年一大步、一年一个新台阶。
未来三年,安顺市将创造这样一组数据:从今年底到2017年,通过旅游三年攻坚战略,大力组织实施旅游业“一圈七带十大工程”,实现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8%、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25%。201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18.81亿元,接待游客3230.06万人(次);201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408.08亿元,接待游客4037.58万人(次);2016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22.34亿元,接待游客5046.98万人(次)。至2017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68.59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6308.72万人(次)以上,游客平均停留时间提高到3天以上,旅游人均花费提高到1059元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5%以上;新增4A级以上旅游景区3家以上,新增旅行社9家、星级酒店12家;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5%以上;旅游直接就业4万个左右,带动社会就业机会16万个。
为实现三年攻坚战略目标,安顺市吹响战斗号角,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旅游“升级版”的安顺样本
□本报记者 董 瑶 李 林
黄果树“换新颜”
在去年召开的全省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提出:“黄果树蜚声国际,要更加勇于担当贵州旅游业龙头的责任。”安顺市委、市政府要求,黄果树要围绕“旅游立市”的战略决策,加速打造旅游“升级版”。
按照省、市打造黄果树旅游“升级版”的重要指示,为当好贵州旅游的“龙头”,黄果树景区相继完成了半边街拆迁生态美化、大桥景观改造、迎宾大道改造、贵黄公路提级改造、爱弗伦酒店等项目建设。同时,安顺旅游官方微信、微博正式上线运行,建设完成安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并与黄果树电商平台、SOSO街景地图实现有效链接,智慧旅游系统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全省的前列,实现了网络交易、手机二维码扫描和刷卡消费入园,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旅游漫游步道、国际房车营地、天主教堂、婚庆摄影基地等新线路、新观景、新产品不断推出,启动黄果树“升级版”的姊妹篇——大屯堡建设工作。目前,景区各项基础设施面貌一新,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成效显著、经营秩序明显好转。
改革“展新姿”
以抓好西秀区、黄果树景区、格凸河景区三个省级旅游综合体制改革试点为契机,安顺市全面启动全市旅游综合改革工作。制定出台《安顺市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实施意见》,组建安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及办公室,完善旅游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明确市直各有关部门抓旅游工作的具体任务,规范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及办公室的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强化涉旅部门的责任,形成了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成功举办首届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好省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成立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戴斌、毛佩齐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作为发展顾问,为安顺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
加强“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编制完成9个旅游景区综合体规划,争取到工作奖励资金1020万元;完成总投资39.87亿元的项目建设;编制完成《安顺旅游招商项目册》,推出重点旅游招商引资项目28个,完成签约金额296亿元、到位资金34.3亿元。旧州古镇、云峰屯堡和兴伟石博园成功申报为国家4A级旅游区。
不断创新旅游市场开发模式。连续成功举办黄果树瀑布节和油菜花旅游节;主动抓好贵广高铁开通前的各项市场开发和宣传促销活动,组队参加国家旅游局、省旅游局主办的各类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和博览会;积极做好安顺到北京、重庆、广州、上海、昆明等地航班开通的旅游宣传促销,推出主题为“黄果树清心养肺之旅”的北京冬季旅游产品,制定《安顺市培育航线促进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编印完成首张《安顺旅游交通地图》。
不断加大旅游行业管理力度。新评定星级饭店10家,审批旅行社2家;举办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大赛和导游大赛;建立和完善旅游咨询、投诉平台。深入开展景区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加强对景区旅游、经营、交通、安全、卫生等秩序的整治,全力营造良好舒适的旅游环境;实现无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投诉,旅游黄金周平安有序,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升。采取联合办学、专题讲授、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有效方式,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通过在云南大学举办第一期安顺旅游管理干部专题研修班、举办导游人员再教育培训班等,抓好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
安顺“谋新意”
尽管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已初显成效,如何全面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让改革释放出旅游“红利”,仍然是安顺市不断努力的方向。
据了解,该市下一步将主推三方面工作:一是推动旅游产品多元化。结合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宽和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文化体验、康体健身、森林休闲、背包旅游、野外探险、户外运动等旅游新产品,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业态群,逐步改变以观光旅游为主的发展模式,打破对“门票经济”的依赖,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深度开发黄果树、龙宫等旅游景区,配套建设温泉、精品酒店、民俗客栈、房车营地、热气球产品等,将精品景区的品质做足做透;充分抓住“高铁时代”即将到来的机遇,依托开通的航线和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以黄果树为“龙头”,整合贵州西线旅游产品,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下大力抓好旅游商品开发,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最大程度地满足各类旅游者的购物需求。
二是推动旅游服务标准化。把“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每个细节,让每位游客都有宾至如归的深切感受。围绕旅游“六要素”,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安顺实际的地方旅游行业标准,逐步形成与国家、省相关行业标准化体系相衔接、完整科学的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引导各景区建立由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三大子体系组成的服务标准化体系。
三是推动旅游营销数字化。加大旅游宣传创意和策划投入,着眼高端化、大众化、新型化宣传媒体,立足多形式、广覆盖,增强独特性、吸引力,形成宣传推介旅游的强大声势。突出网络营销、媒体营销、体验营销和航线营销等新兴营销方式,主动融入“大数据”时代,打造智慧旅游系统;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新技术和各种网络新媒体,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形成安顺旅游整体形象多渠道、高密度的叠加效应。创新办节模式,策划好黄果树瀑布节和油菜花旅游节,继续办好坝陵大桥跳伞国际邀请赛、格凸国际攀岩交流大会、镇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三大品牌赛事,不断推陈出新,将活动办出特色、办出亮点、办出实效,办成展示安顺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窗口。
此外,安顺市还将抓住国家开放低空领域的机遇,以安顺市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民航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的支持,在该市建立飞机驾照国家级培训基地,并引进战略合作者,在黄果树景区周边共同打造“安顺飞行小镇”。
安顺打造七大旅游带
以黄果树、龙宫为核心的喀斯特山水旅游带;以天龙屯堡、石头寨等民俗村寨为核心的特色乡村旅游带;以关岭古生物海底世界地质为依托的奇石旅游带;以夏季漂流系列和冬季温泉等为依托的亲水项目旅游体验带;以格凸河攀岩、坝陵河大桥国际低空跳伞、万人奔向黄果树国际半程马拉松为主的体育健身旅游带;以市区虹湖湿地公园、文庙及历史文化街区为主的城市休闲旅游带;以重庆至贵阳至安顺至昆明的畅通高速及涵盖史迪威公路二战文化的自驾游旅游带。通过打造这7个旅游带,形成安顺旅游集风光旅游、人文旅游、避暑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的“大黄果树”旅游新格局。
美食:安顺市有花江狗肉、丝娃娃、波波糖、荞凉粉、素剪粉、干鸡块粉面、松糕卜粉、伍仁冲冲糕、裹卷、破酥包子、豆腐圆子、小锅凉粉、油炸粑稀饭、油炸鸡蛋糕、白糖饺、水晶凉粉、烤肉串等特色小吃,可大饱口福。
购物:游客在游览气势恢弘的黄果树、瑰丽多姿的水上石林之余,不妨选择一些富有安顺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带回去赠送亲友。如著名的安顺三刀、布依地毯、傩面具、牛角梳、根雕、天麻酒、杜仲酒及各种蜡染制品等。
交通:公路方面,在全省规划的“两横两纵四连线”高等级公路骨架中,有“一横一纵两连线”贯通安顺境内,现已全部通车;另有高等级公路贵黄路、国道320等干线,交通十分便利。
铁路方面,贵昆铁路和株六复线贯穿安顺全境,旅游专列“黄果树”号每日往返于贵阳和安顺之间,通过贵阳、川黔、湘黔、黔桂铁路可与省内外各地相连;另有沪昆高铁(在建)将贯穿安顺的5个县区。
航空方面,空中航线有黄果树机场,可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
1、今年6月24日,贵州省旅游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在黄果树景区召开全体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前排中)考察黄果树智慧旅游信息数据中心。
2、今年4月28日,安顺市首届旅发大会在黄果树景区半边街召开,副省长蒙启良(前排左二)等到现场观摩。
3、今年7月9日,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左)陪同台湾观光协会会长赖瑟珍到黄果树陡坡塘景区考察。
4、今年7月19日,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左)陪同孙悟空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章金莱(六小龄童)到黄果树景区为安顺打造“西游文化体验区”传经送宝。
龙宫
坝陵河大桥使天堑变通途。
屯堡妇女看地戏。
安顺地戏
格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