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升级” 人人参与
□田锦凡
三天后,第九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将在省城贵阳隆重召开。
旨在加快贵州旅游发展步伐,把旅游业培育成全省新的支柱产业,旅发大会从2006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行毕八市州。八年多来,贵州旅游受益于旅发大会而提速提质发展。有数据为证:2005年,全省旅游人数31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4亿元;到2013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数达26761.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70.65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旅发大会已成为整合各方资源,推动承办地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接待服务优化的重要抓手,成为推动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贵阳之后,旅发大会将结束首轮巡办,贵州旅游当翻开新的一页,迈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的新阶段。早在去年,第八届旅发大会即率先在全国提出“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新理念,意欲力推全省旅游业“理念、产品、业态、格局、营销、服务”全方位升级。今年1月,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旅游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谋划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构建适应转型发展的旅游体制机制。此举标志着贵州旅游进入深化改革开放的加速期。本届旅发大会定题为“开放引领、改革驱动,与时俱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其意必有深指。
改革智慧令人欣慰,改革未来令人期待。旅游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行为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国民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必须以人为本,实现过程人人参与、成果全民分享。
当前,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在民生和幸福感日渐成为主流价值的背景下,若离开广大群众支持、没有普通老百姓参与,就会失去方向感,难以明确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在旅游业大众化、产业化新阶段,进一步增强公众的旅游意识、激发群众的旅游热情,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旅游、参与旅游、分享旅游的良好氛围,已成为当务之急——时代进步需要人们重新思考“旅游发展为什么”这样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其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即能否真正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因此,旅游业必须关注群众参与并带动群众发展。只有人们普遍参与到本地旅游业的发展中,在旅游开发中注重各利益群体的需求和诉求,使之获得更多更公平的利益分配,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目前乡村旅游发展中村民的参与率低、参与度不高、权益缺乏保障、利益不稳定,民族村寨发展旅游时若能调动广大村民参与其中,将出现双赢乃至多赢局面。让村民参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扶贫开发、促进就业、提高城镇化率等均具有重大意义。
企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和市场主体。推动旅游、文化和生态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引导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并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在发挥龙头企业带头辐射效应的同时,应积极鼓励旅游地群众参与进来,组织村级旅游服务企业或让村民用土地、房屋等资产入股,使之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目前,秦皇岛、桂林等地已成功探索农民利用集体土地参与旅游开发、分享收益的发展模式。这表明,政府在旅游服务领域放开手脚,只要能搞活旅游经济的形式,都值得尝试。
旅游业的产业链长、带动面宽、参与度高,只有努力形成产业共同体,在发展中分享共同利益,才能充满活力、竞争力和生命力。不断壮大的贵州旅游想“更上一层楼”,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实实在在地把广大民众参与和分享视为发展的关键。旅游业的发展成就,将不仅体现在漂亮的数据上,更体现在千千万万游客和群众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