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府新闻发布水平 打造服务型政府新形象
□特约记者 卜 锐
6月8日至14日,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州)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52人,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从课程设置来看,既有全媒体时代危机传播规律的梳理,又有新闻发布工作的规范;既有做好媒体沟通工作的提炼,又有新闻发布的口径要求与记者提问技巧;既有网上舆论斗争的探讨,又有有效进行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既有实战背景下的新闻发布会、一对一新闻采访的演练,又有鞭辟入里的精彩点评。一个星期的学习交流,10位资深专家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在汲收、剖析新闻发布前瞻理念、典型案例的同时,思考更多的是在提高政府新闻发布水平上的笃行。
政府新闻发言人是政府的代言人,其每一句话、每一个用词,都关系到政府、国家的形象,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国家乃至中华民族的利益。做好一名政府新闻发言人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特别在“个个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的时代,政府新闻发言人应把握“三个环节”、抓住“三个重点”、提升“三种能力”,不断提高政府新闻发布水平,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新形象。
把握“三个环节”
一是准确发布情况。新闻发布最关键的一条是权威性。新闻发言人对发布的内容必须全面了解、准确传递、客观评价,不能凭感觉讲情况,谈个人意见。事前,要广泛搜集相关信息,科学进行研究判断,确保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发布内容在没有确定之前,可以不说也可以少说,但绝不能说没有把握的话,更不能说假话。新闻发言人的话,从一定角度讲体现的是党委、政府的诚信。发布新闻时要字斟句酌、谨慎发布,没有把握的话、承诺的话、意见性的话、推卸责任的话都不能说。
二是把握发布时机。发布时机的把握,是新闻发布成功与否的关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每个阶段都不同,群众关心的焦点也因时间而变化,媒体关注的事项时效性都很强。所以,新闻发言人在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前,应根据发布的内容确定时间。
三是注重发布方式。不同的发布方式,决定着新闻发布的效果。新闻发布不能仅局限于召开会议,把媒体和公众请来这一种形式。新颖的形式,更能引起媒体和社会关注,也是政府立场和态度的体现。新闻发言人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记者见面会、新闻背景吹风会、网络发布、组织专访、在线访谈、公示听证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
抓住“三个重点”
一是顾全大局、详知实情。新闻发言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时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要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与公众对话,深入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近期热点问题、关注最新舆论动向,做到对发布的事件、公布的事情心中有数。平时要注重积累、细心观察,在发布会召开之前做足“功课”,增强把握全局的能力,提高新闻发布工作水平。要认真学习新闻业务和各种基础知识,掌握新闻规律和媒体基本业务要求,熟悉新闻发布的基本规范。
二是快速反应、提前介入。新闻发言人要积极探索和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善待、善用、善管新闻媒体,提高同媒体记者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要高度重视探索和实施网络新政,妥善应对、解决问题、引导舆论。要有充分的准备,一旦情况发生第一时间主动、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按照有利于事件妥善处置、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消除各种负面影响的原则,区别对待、稳妥处理,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必须敏锐把握各类突发性事件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以及在媒体报道和应对过程中可能对公众造成的负面影响。只有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作好充分准备,沉着应对。
三是勤于思考、注重调研。新闻发言人要有敏锐的嗅觉和宽广的视野。要通过经常阅读文件、参加重要会议等途径,全面了解和掌握政府的工作意图、重要部署和重大举措,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计划;通过互联网、广播、报纸等各种渠道,广泛搜集、准确研判媒体对本部门关注和报道的情况,及时作出回应;通过各种渠道随时掌握社情民意,可就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及时掌握信息,提高应对时效。要认真学习并全面准确地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深入领会各种文件精神;同时,熟悉掌握本部门的工作职能、工作重点及工作动态,精通本地、本部门的工作业务,避免说外行话。
提升“三种能力”
一是敏锐的观察能力。新闻发言人的敏锐观察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要非常清楚“媒体是怎么看我们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各大媒体对相关事件的各种报道,及时捕捉最新报道动态,快速从众多媒体信息中发现人们的关注点,密切注意舆论动向、掌握最新情况,准确把握媒体对党的信息需要的发展和变化,以便在发布会上提供媒体最需要的信息。第二,对发布现场的了解。能快速观察新闻发布会现场状况,在发布会开始之前,就能根据不同媒体的喜好,确定各大媒体记者所处的基本位置,从而有选择地指定媒体代表提问。在把握提问媒体的同时,能通过观察媒体记者的各种反应,了解自己发言和回答的效果,并及时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把握发布的节奏,控制好现场。第三,对时间的觉察。要有精确的时间概念,根据自己发布的信息性质控制和把握时间,每次回答问题的时间都能严格控制,给更多媒体提问的机会,满足不同媒体的不同需求。
二是娴熟的驾驭能力。新闻发言人的现场驾驭能力主要包括:第一,快速反应。能在短时间内对媒体记者提出各种有准备或无准备的问题给予快速反应,并做出相应回答。第二,冷静处理。媒体记者并非都友好,其中不乏找茬的,当对新闻发言人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产生质疑时,可能提出一些尖锐、激烈甚至挑衅的问题。在这种场合下,任何的不尊重和不冷静,都可能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需要新闻发言人沉着、冷静地讲出自己的观点,并适当驳斥,但坚决避免与记者发生争吵。
三是高超的表达能力。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是运用语言来发布信息,引导记者、说服记者、打动记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又一基本功。第一,语言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对发布新闻中的某些信息,要尽可能转化为媒体记者熟悉的语言,少用抽象的概念、多用生动的事实,用一些准确又能说明问题的数据来证明观点。涉及一些专业术语,要认真加以解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进行形象生动的阐释,绝不乱用晦词涩句。第二,要简练准确,避免误会。媒体本身对发言人的语言表达都比较敏感,有的甚至抱有嘲弄、鄙视的态度,如果表达的语句比较复杂,让人一时不好理解和记忆,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所以,要使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每句话都讲得恰当,每个字、词都说得清晰、准确,干净利落地表达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不拖泥带水、不废话连篇。第三,要幽默风趣、妙趣横生。在发布新闻“严词强令”式居多的情况下,偶尔的幽默并不影响发布信息的权威性和严谨性,相反可以营造宽松的气氛,带来更好的发布效果。第四,要善用技巧,有效传达。发布的内容准确、全面固然重要,但也应注意表达的方式。说话时的语速、声调、音调和停顿,以及眼神、表情和手势等都能传播信息,要根据发布的内容随时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做到语速中等偏快,声调适当、停顿准确,体态语言适宜,给广大媒体记者一种权威感和自然亲和感,从而提高传播信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