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在开拓中前进
——读《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有感
□葛庆禄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的《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分六个部分介绍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从国际讲到国内,从历史讲到现在,从空想讲到实践,准确概括了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叙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宏大背景,深入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脉络,语言简明清新,内容丰富深刻,读后深受教育和启发。笔者的体会主要有三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讲清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史,讲清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某个人或某一群人突发奇想的产物,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遵循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演变而来,是很多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代实践者的艰辛探索和努力的结果,有着历史的传承。空想社会主义是对人类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渴望改变现状的需要,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但也存在着许多片面性不成熟性。社会的发展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马克思、恩格斯的卓越才智对形成科学社会主义这一伟大思想体系起来重要作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不懈奋斗,大大推进了人类进步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开辟了人类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随后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正确方向的苏联模式造成了苏东剧变。社会主义改变了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虽然有过曲折,但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上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新篇章,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贡献了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必须充满自信。
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澄清许多人头脑中的模糊认识,在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中,看清我们的位置。
社会主义建设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从初步探索到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从未一帆风顺过,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表现曲折不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数先哲和人们为追求人类的美好,代代接力,不断求索。有了对空想社会主义的继承和批判,才有了科学社会主义,随之世界范围内的工人运动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但在受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影响的西欧,第二国际内部出现了思想混乱。在俄国,列宁带领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人民夺取十月革命伟大胜利,并积极探索如何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苏联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僵化“苏联模式”的兴衰让人扼腕叹息,最后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我们党正在进行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过程中,深刻认识苏联解体原因,吸取苏联解体教训,有着重要的意义。苏联解体有外部的颠覆,根子还是出在内部,苏共高级干部蜕化变质、党的组织涣散、党内思想严重混乱、长期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等,都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至今互联网上还可以随处可见翻译过来的嘲弄苏联没有民主和法制、群众生活困难的无数小笑话,读后发人深省。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代表资本家的利益对社会主义围追堵截,社会主义在建设的道路上充满艰辛,在坚持道路的过程中,必须有股韧劲。
认识这一点,有助于认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重要性,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走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的历史潮流
人类社会总是从低级、落后的社会形态向高级、先进的社会形态演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至今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压迫受剥削的状况没有改变,要想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自由,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追求消灭剥削,实现社平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类彻底解放,这些价值和理念占据着人类道义的制高点。社会主义的发展有过高潮,有过低潮,有过挫折,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发展,谱写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辉煌篇章,极大鼓舞和坚定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认识这一点,有利于共产党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