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5348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3-06

聚指成拳强工业

——松桃自治县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综述

□桑士棕 黄前生

  近年来,松桃自治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的战略号召,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提速度、三年见成效”的发展步骤,围绕“做大园区、壮大产业、开辟新路、产城互动”的工作思路,始终以“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紧紧围绕“提速赶超,转型跨越”主基调,加速推进“五县五化”主战略,全力打造新型工业,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快速的增长态势。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近年来,松桃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仅靠发展农业是绝对富不起来的。虽说无农不稳,但无工不富更是毋庸置疑的真理。因此该县一直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以园区建设为平台,着力夯实发展基础。截至2013年9月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7.075亿元,其中:长760米,宽33米的桃源大道已建成完工;长820米,宽32米的景山大道已完成路基工程;长10.602千米,总投资约10亿元,宽50米的花鼓大道已完成投资1.5亿元,目前正在进行路基土石方开挖;长3.6千米、宽50米的九龙大道已完成投资1.18亿元,目前正在进行路基土石方开挖。新安装自来水供水0.3千米、排水管网0.5千米;日处理5000吨工业污水处理已完成规划编制;狠抓主导产业锰行业的污染治理,以中联环科(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主导的锰渣无害化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做好跟踪协调服务,确保锰渣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投产,切实解决电解锰企业锰渣堆放难问题,解除制约该县电解锰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累计完成电网线路安装80余千米;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部门累计投入3亿余元,新建各类基站4个,架设通讯线路45km,搬迁通讯线路32km,园区覆盖率达100%。

  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目前,园区各项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轻工业产业园,占地3.5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已完成95%场平;水晶产业园已完成一期工程厂房建设18000平方米,已进入试产阶段。园区内的九龙大道已完成征地461亩,完成土石方46万立方米,拉通了1.1公里路基。……

  面对“转”、“赶”的双重压力,2011年10月,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提出坚持“环境立县、产业富县、城镇兴县、民生和县、人才强县”,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化、社会和谐化”的“五县五化”发展新战略。把“环境立县”、“产业富县”、“工业化”立于“五县五化”战略首位,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工业经济这一县域主导经济。产业定位为“中国锰钒复合新材料示范基地”、“中国生物质能源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中国页岩气开发先导试验区”、“中国西部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总规划面积60km2,按其产业和功能布局分布为“一区四园”,即:松江工业园区和四个工业产业园(松江锰钒复合新材料和生物质新能源循环经济工业园,规划面积25km2;孟溪建材物流工业园,规划面积15km2;正大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园,规划面积15km2,迓驾矿产资源深加工和产业承接园,规划面积5km2)。

  在城北工业园,该县已引进万桥、西南物流入驻园区,其中万桥物流投入10亿元,已完成场平工程,西南物流投入20亿元,已进入征地拆迁阶段。将打造成黔湘渝边区最大的物流基地。县委、县政府为全面落实“五县五化”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用三年时间,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紧紧围绕“三个100”开展工作,即到2016年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规模企业达到100家;标准厂房达到100万平方米。

  通过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给水、排水、电力、道路、通信、场地平整“五通一平”的要求,最大限度为企业和项目落地提供要素配套,优化企业项目入驻条件。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在招商项目的选择上,该县突出重点,凡对能消化农村剩余劳力、发挥资源优势的项目均积极洽谈引进。松桃玖鑫鞋业有限公司,是2011年引进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由香巷玖鑫鞋业国际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占地260亩,总投资2.8亿元,分三期实施,5年内完成所有建设内容,建成后年产200万双鞋,年产值3.5亿元,解决就业近万人,目前已完成投资2.2亿元,有工人600余人;四川希望集团签约投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综合开发及丹霞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协议、建设年出栏3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的武陵山区现代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达60亿元。

  在招商引资方面。该县积极创新方式,大力推行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带队招商机制,加强面向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等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实现招商引资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以企业、中介组织、专业招商机构为主转变。积极做好跟踪服务。严格兑现各种优惠政策和服务承诺,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大力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严格按照“一企一策”出台优惠政策,以优化政策吸引客商。2013年1-8月,共签约项目68个,签约资金165.1亿元,累计到位资金51.54亿元,同比增长34.49%。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去年以来,该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截至去年8月底,完成省市27个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投资21.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84.51%;全县向上争取项目73个,到位资金8.37亿元。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根据该县区位条件和不同类型工业发展环境的要求,该县致力于抓好“园中园”产业规划建设,在松江工业园区中根据产业布局划分“锰钒新材料产业园”、“商贸物流园”、“水晶产业园”、“汽车综合贸易园”、“返乡精英创业园”、“微型企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等7个产业功能区。让园区建设成为适宜企业发展的平台,促进项目集聚,产业集群,打造特色园区。去年以来,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9亿元,完成征地8600亩,场平3450亩;完成各类厂房建设24.3万平方米,累计入驻园区企业11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

  新型工业迅速崛起

  为抢抓省委“工业强省”和铜仁市委打造“黔东工业聚集区"的战略机遇,在去年10月,该县提出了三年大会战的工作目标,围绕冶金材料产业、电子信息及高新技术产业、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民族特色产品加工业、建材产业、新能源产业为发展重点的目标任务,加速培育发展新型优势产业。

  立足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锰产业。充分利用石煤资源丰富的优势抓好煤电锰一体化项目,积极推动与中投集团的合作,力争2016年建成投产。引导电解锰行业向四氧化三锰产业延伸,降低电解锰行业对钢铁市场的依赖,实现与电子信息等高端行业的密切关联。

  紧扣市场区位条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新能源产业:一是尽快实现凯迪装机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点火发电,启动另一条3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和生物质热能电厂及配套项目。二是推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力争到2016年建成盘石风力发电项目、再生资源热力发电项目和石煤发电项目。三是加快对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寻找资金和技术支撑,开启“资源+资金+技术”合作模式,实现页岩气的有效开采。

  狠抓项目建设,着力推动工业经济提量扩容。大会战期间,全县要储备167个项目,涉及食品、药品、新能源及新材料加工等领域,争取将煤电锰钒一体化项目、年产3万吨电子极四氧化三锰生产线项目、锰渣综合利用项目、硅产业项目等一批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进入省级和市级规划布局的项目盘子,实现一批项目抓紧实施、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推动项目提速建设。大会战期间,全县拟实施工业类项目105个,总投资达180亿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继续完善县级领导干部及县直部门联系重点工业企业(项目)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