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四轮驱动”打造经济升级版
□陈 俊
去年以来,遵义市在遭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白酒和材料产业市场疲软、持续高温干旱灾害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坚持强工业、扩城市、重交通、保民生的“四轮驱动”战略,全力打造遵义经济升级版。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600亿元,在西部非省会城市排名上升至第11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到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前2年突破4000美元的“十二五”规划目标。
在坚持工业强市方面,遵义市坚持以工业园区为突破口,迅速掀起工业发展新高潮。去年全市规模工业户数突破800户,年度新增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110户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占全省的比重超过1/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达41.3%,企业利润总额占全省60%以上。工业园区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建成各类标准厂房6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利用率96%。湘江和平、仁怀名酒、湄潭绿色食品等19个重点园区进入全省100个产业园区大盘子。赤水河千亿级名优白酒产业初具规模。
在坚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中,遵义市坚持“一核一群两轴四带”的城镇发展体系逐步完善,中心城区城市框架基本成型,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1%。城市新区建设进展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县城倍增计划初见成效,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再建一个新城目标。产城融合深度发展,保利龙坑片区、中建幸福城、富力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进程顺利,中国茶城、新雪域冷链等一批商贸流通项目建成投用,亿易通“阿里巴巴·遵义产业带”网络交易新业态出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品质日趋提升。
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联通内外、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遵义机场已开通12条航线,客流量达到30万人次,提前7年实现设计目标;新增高速公路310公里,杭瑞、青檬、仁赤高速建成通车,务正、道安等高速加快建设,建成通村油路1348公里、乡(镇)客运站8个;仁怀机场、渝黔快铁全面开工。杭瑞高速公路遵义段全线通车,打通了遵义市东西方向物流、客流和资金流快捷通道,彻底改变了以往南北流向为主的较单一状态。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极大改善,为全市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城镇建设、区域发展、招商引资等提供了坚强的交通支撑。
在坚持民生保障方面,去年,遵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000元(计3770美元)和7060元(计1157美元),提前达到贵州省全面小康“三项核心指标”要求。城镇新增就业11.4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10.4万人。城市低保由每人每月315元提高到351元,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1523元提高到1712元。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3843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6554户,实施生态移民搬迁4491户/1.87万人。
今年,遵义市明确提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完成1910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完成2800亿元、增长43.6%;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确保完成860亿元、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完成26680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完成8260元、增长1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确保完成1514亿元、增长30%;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确保提高到82%,力争提高到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