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520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2-11

石阡万寿宫小记

□陈 政

  石阡万寿宫,明称水府阁,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组明朝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和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万寿宫古建筑,其建筑风格、建筑艺术堪称一绝。

  万寿宫,位于省级文化名城石阡府城北端,前连平桥街,后倚越城路,与自东向西毗连的禹王宫、忠列宫(即观音阁)连成一线,全长180米,构成府城石阡最大的古庙宇群。这一组庙宇群共占地11850平方米,仅万寿宫占地面积达3380平方米。

  万寿宫,是具有较高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建筑。由县城长征路前往,径至万寿宫宫门。宫门为三门六柱大牌楼式青色砖石结构圆拱门,门体高达三十米,各门均具人物花鸟图案,精雕细刻,砌制而成;图案上方,各塑扁圆瓦联,系铸刻正楷立体阳文。神龛中央,“万寿宫”三个金黄斗大出自名家翰林之手的楷书字体耀眼夺目,正门顶及神龛双龙戏珠,绕护左右,宫前旁的双狮,仰天长啸,高约一米,门上斗拱翼角,飞檐两边,气势雄伟,甚是巍峨壮观。

  走进宫内,若入艺术殿堂。大门内配牌楼式小殿,小殿左接戏楼左翼长廊;右接三宫——圣帝宫、正殿、紫云宫之右配殿大门,布局为一般寺庙所罕见。入大门后配置小殿充作前殿,青石铺天井大院。院中左为水池,清水涟漪,池中小山,塑天鹅一对,或低头点水,或仰天高亢;右为花台,繁花争艳,纹竹缠绕,幽兰吐香。院东三宫殿一字排列,沿石阶至各殿。各殿大门结构装饰与宫门无异。正殿内伸,仰观神架上,昔时“玉皇”高坐,神采飞扬;朝拜时节,四方香客,摩肩接踵,三叩一拜,山呼“玉皇”万寿,虔诚至极。正殿两厢,配殿各二,画柱雕梁,情趣盎然。

  戏楼前与正殿遥遥相对,交映生辉。后与排楼结为一体,线条朴素自然。朱红大柱,凡人抱许,舞台距地三米,四周上下,刻有花鸟人物,三国故事,形态逼真;台面约二十五平方米,绣栏旁立。正面立柱二根,含隶书对联:“束带整装,俨然君臣父子;停锣息鼓,准是儿女夫妻”;两则配柱亦具对联一副,曰:“从南抚临瑞吉以来游萃五府於兹为盛;合生旦净末丑而作戏少一个便不足观”。楼顶呈六角形,各翼角塑彩色龙鳌狮兽,栩栩如生。正中屋脊宝塔高达两米,欲冲云霄;檐下斗拱间云雷花纹,绚丽多姿;舞台左右,长廊花窗,刻工考究。

  整个宫宇四周,围墙高耸,上砌双层空心花砖,蔚为壮观。

  万寿宫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由石阡郡守林大经始建,时称“水府阁”。顺治十四年(1657年)因毁而重建。清康熙年间(1719年)更名为万寿宫,据宫内碑载此时为“豫章合省会馆”。雍正十三年(1735),知府赵之坦又加重修,经四年竣工。乾隆三年(1738年),知府杜理重加修葺,后经经郡人左成宪等“巨款生息,大加振兴”,派人“往江南绘图,后依图改修数年……厥成耳目一新,人皆称羡”。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来石阡府定居的江西南昌、抚州、临江、瑞州、吉安等五府的迁民,又捐资加以改修,将原向南朝北的庙基改为坐东向西,内列三座宫殿,以“上按屏山,可借飞云培地脉;下临河畔,何须天竺壮威仪;晕飞焕彩,翠仗拥中宫之水之安润;……联虹桥宝塔,环拱文峰之耸秀,庙貌其维新”焉。万寿宫的大宫门及前殿,迄今仍保持向南坐北。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万寿宫陆续遭破坏,但略有修葺。万寿宫等庙宇自古有僧人住持。1934年,国民党地方政府曾利用此宫关押红军西征时流散的战士;1936年元月,万寿宫曾驻扎过由湘西向黔东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红二、六军团的部分队伍,红军在此宫的戏楼上开展戏剧演出等革命宣传活动;军团负责人贺龙、任弼时、肖克、关向应等曾亲到万寿宫看望在石阡参加红军的新战士,在黔东红色根据地建立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万寿宫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见证文物。

  上世纪五十年代,万寿宫被当作粮食仓库。“文革”中,宫内石、木刻,碑碣均被砸毁;戏楼屋顶中宝瓶、狮兽、龙鱼及斗拱部分雕花亦被破坏;牌楼塑像等装饰被销毁。但此宫大门及宫内三殿石院、古戏楼等建筑,基本上保持原貌,斗拱翼角、筒瓦花砖、大部分梁栋雕刻均较完好。1984年,在省地有关部门支持和县政府的关怀下,万寿宫得到了重新整治修复,其历经沧桑、备受摧残的躯体终于重新展现了美丽的风姿。

  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在象郡属地(今石阡县设置夜郎县),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石阡府,为贵州“八府之地”,辖石阡、葛彰葛商、西北苗民张官司和凤泉县。(《辞海》1979年版宿印1630页)府城万寿宫,历经数代修善保护,更显期珍贵价值。数百年来,土家、仡佬、苗、侗等各族人民在文化名城的沐浴中形成了沉积深厚而独特的古朴雅典的民俗风情,以省级风景名胜石阡温泉群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为主体的府城石阡典雅别致、风格独特。这里曾荡起仡佬族青年毛正年发动的反清为民的红号军起义,震动清廷,斗争持续10多年之久;红二、六军团长征经石阡曾在此召开了会议,石阡1000多贫苦子弟踊跃参加了红军走上革命道路;仅明清两代石阡府有16人考取进士,134人考取举人,进士成世瑄署理两江总督,领军抗英侵略,咯血任所;嘉庆十二年(1817年)石阡府成世瑄、张海澜、徐培琛同科考中进士,被京城名宦誉为“贵州三杰”,凸现“十里三进士,隔壁两翰林”的美谈。徐培琛与同科进士张海澜家住在府城内仅一墙之隔,府城疏浚河道,要拆他们两进士家宅的墙,张家已同意,徐家去信徐翰林,徐回信说“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佳话。石阡傩戏、木偶戏饮誉中外……名城石阡,五峰作屏,水横玉带,文物古迹,比比皆是,温泉群、万寿宫、太虚洞和名城已融洽成一幅秀丽的画图。

  石阡万寿宫,现在是县文物管理所驻地。自1987年开放以来,远方来贵州东部旅游的中外游客,无不慕名顿足瞻仰。迄今为止,已接待中外游客100多万人次。同时这里举办了黔东地区傩戏表演,近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邱石瞑画展,铜仁地区文艺演出等大型文化艺术活动。2001年6月,万寿宫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阡万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