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5187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4-01-28

织造绿色生态壮美河山

——瓮福集团治污治水记

□杨 志 吴 迪 本报记者 黄福九

  “福泉与常德共饮一江水,如果能保持这个水质五十年、一百年,那就是我们两地共同的福祉!”2013年12月5日,湖南省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熊大顺来到瓮福集团,他用“振奋人心”来形容自己了解到瓮福在沅江流域污染治理上所取得成效时的兴奋心情。

  治污:坚持不懈成效卓著

  沅江南源都匀市摆洗村斗篷山,北源麻江县重安江,两源在凯里汇合后称清水江,流经剑河、锦屏、天柱,进入湖南境内,至黔城镇与氵舞水汇合为沅江,汇入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沅江流域矿产丰富、森林茂密,是贵州、湖南人民共同拥有的宝贵自然财富。曾几何时,由于清水江流域化工企业环保意识落后、环保技术落后,导致沅江上游受到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了洞庭湖的水质。

  那么,作为该流域化工企业之一,瓮福集团为何长期持续不断下“血本”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怎样在全国率先克服了磷石膏渣场渗漏的行业“老大难”问题、让沅江流域重归和谐、生机勃勃?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瓮福集团,实地探访瓮福集团的生态环境治理实际工作与取得成效。

  瓮福集团是贵州省乃至全国磷化工行业的排头兵,2013年11月,瓮福集团作为贵州省唯一入选的企业,在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的第一集就出场亮相,博得了全国范围的关注。“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样一个“明星企业”,在环保治理上也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艰辛的路径。

  瓮福集团是国内较早投产的高浓度磷肥企业,在项目选址、设计等方面出现的缺陷以及重生产、轻环保的局限性思维,导致投产后出现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由于磷石膏渣场渗漏影响沅江水质的问题。

  “当时渣场的建设没有相应标准可参考,只能参考非金属矿山尾矿库的相关标准,给后来的环境污染埋下了伏笔。”瓮福集团安全环保部环保主管宋朝晖说。

  2001年初,面对愈发严峻的环保态势,时任瓮福总经理、原贵州省化工厅厅长涂兴沼在公司全体干部大会上痛陈环境问题给公司与社会长远利益带来的威胁:“如果用人民血汗钱建起的几大装置,不仅没为人民造福,相反给人民带来灾害,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瓮福开始感受到肩上沉重的压力:在投产不久、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一面要维持正常生产,一面要向污染宣战,补偿欠账的同时不再欠新帐,“两线作战”使得资金捉襟见肘。瓮福果断决策,优先把资金投入到污染治理的攻坚战中去。据瓮福集团安全环保部的统计,从2001年到2012年的十一年间,瓮福共投入建设各类环保项目27项,耗费15亿,相当于瓮福在2001年所获净利润334万元的400多倍。

  花费那么多资金投入到看不到多少直接效益的环保治理中去,值得吗?“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涂兴沼的这句话铿锵有力地回答了这个质疑,确定了瓮福与污染“势不两立”的不移信念,瓮福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治污治水成绩,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了。

  理水:掘地起底重织管网

  在瓮福的基建时期,由于对环境风险估计的不足以及片面追求厂区美观,厂区内的废水管网是采用玻璃钢制造,并埋入两三米深的地下。玻璃钢材料具有较好的硬度,但是韧度不足,抗形变能力差,在温度变化剧烈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裂纹。投产后,地下玻璃钢废水管网的弊端开始凸显:由于地基、装置的压力及温度的变化,导致管道多处破裂、发生泄漏,每小时进入该管网的废水有三四百立方米,然而输送到污水处理厂仅有几十立方米,大多数废水渗入了地下。

  从2002年9月开始,瓮福投资500多万元,进行厂区内污水管道的明管化布置。“掘地三尺”后发现,地下的玻璃钢管道早已断成了一截一截,触目惊心。经过掘地后再“起底”,瓮福把废水管网提升到地面,并将玻璃钢置换为价格更高、但是物理化学性质更为稳定的HDPE膜管,至此,瓮福马场坪工业区的废水全都处于可监控的状态,基本上百分之百进入了污水处理厂。

  然而,另一个危害更大的污染源在等待着瓮福的挑战。

  控水:清偿“旧债”行业争先

  磷石膏处理是世界磷化工行业的普遍难题。磷石膏是在磷酸生产时产生的废渣,其所含氟化物、游离磷酸等杂质可随雨水渗透入地下水系,是导致磷石膏形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上世纪90年代,国内磷化工行业均是采用帷幕灌浆进行治理,收效甚微。

  2005年,时任瓮福总经理、现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亲自挂帅,成立了磷石膏渣场防渗工程研究组,立志要啃下渣场防渗这块“硬骨头”。经过到同属喀斯特地貌的美国佛罗里达磷化工行业进行调研,王江平主张引进美国的磷石膏渣场铺膜防渗技术对磷石膏渣场污染进行根治。由于成本太高,国内尚无一家企业引进此项技术。然而,对生态环境的神圣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让瓮福下定决心,投入资金8千万,引进此项技术。2005年瓮福的净利润也仅有8463万,8千万对于瓮福来说是一笔不菲的花费,然而也是一笔果断的投资。

  在防渗工程结束时,研究组提交了完整的研究报告,发展了更为先进的、适合瓮福的渣场运行管理模式,实现了磷石膏的清洁安全堆存。花费了8千万,解决了困扰国内磷化工行业许久的渣场渗漏问题,得到的生态环境效益远远不是金钱可以度量、购买的,这是一笔划算的投资!

  据何廷云副经理介绍,磷石膏渣场铺膜防渗在国外已经用了几十年,在中国磷复肥行业是第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创举,实践证明是可行的,瓮福在达州瓮福基地渣场,上杭瓮福基地渣场的原始地貌上先铺膜防渗,已彻底解决渣场的渗漏问题,瓮福果断、科学的治理举措也得到了国家环保部、国家安监总局、石化协会的肯定。

  2013年6月,20多名专家齐聚瓮福马场坪工业园区,审议编制《磷石膏库安全技术规程》。此次规程撰编将比照瓮福磷石膏堆存经验而进行,该安全技术规程修订报批后将上升为国家标准,这标志着全行业对“瓮福经验”的认可,确认了瓮福作为行业环保治理领跑者的地位。

  但是,在进行铺膜处理前瓮福所排放的1500万吨磷石膏渣依旧危害着清水江的安全。由于铺膜覆盖了原来排放的磷石膏渣,新排的磷石膏渣对原堆存的磷石膏渣产生压力,酸性废水仍然在缓慢释放。

  位于渣场东北方向2千米处的发财洞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渣场渗出的废水经过地下水系的运输,从发财洞流出,进入沅江上游的清水江,造成污染。正如原瓮福集团董事长何浩明所说的那样:“环境保护一是思想,二是技术”,瓮福要想实现建设生态文明型企业,就必须在思想上无条件接受现实,在行动上努力还清这笔“环境债”。

  2013年5月7日,慕德贵副省长到瓮福调研,并在福泉市召开清水江流域污染治理现场会,要求瓮福必须要解决发财洞问题,省环保厅也将“发财洞出水治理项目工程”列为督办的“2013年环境保护12件实事”之一,要求必须于当年12月31日前投入运行。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瓮福的摆纪磷石膏渣场2013年9月即将闭库,这是治理发财洞最佳时机。经过3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与150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4个月的紧张施工,该工程于12月20日完工,24日开始试运行。瓮福安全环保部监测数据显示,处理后的水含总磷由160毫克/升左右降至2毫克/升左右,pH由酸性调节为弱碱性,达到了排放标准,清水江水系的污染态势得到了有力控制。何廷云经理说,瓮福也通过发财洞项目证明,“我们是一家真正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

  用水:废水选矿效益凸显

  化工生产,废水的产生不可避免。如果能将废水再用于生产,就不仅能降低了排污量,还能减少瓮福对新鲜水的取用量,对节约水资源功莫大焉。

  瓮福把思路聚焦到构建企业内部水循环体系上:瓮福化工公司的生产废水呈强酸性,而位于新龙坝的瓮福磷矿选矿厂也需要酸性药剂才能进行选矿,那么能不能把化工公司的废水运输到选矿厂作为选矿药剂、实现废水利用的“闭合循环”呢?

  研究人员先在实验室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然而,48公里长的输送距离,成为实现这一创新技术思路的“拦路虎”。如此长的距离,如果管道发生破裂、爆管,酸性废水大量外泄,后果不堪设想。另外,高达1亿多元的投资,也是瓮福不得不慎重考虑的因素。

  面对让人摇头的困难,时任瓮福集团董事长何浩明拍板:这个事要做!

  何浩明专程去美国调研无法兰长距离输水技术,很快与美国的专业技术公司达成技术服务协议。2007年4月28日,该工程正式开工。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施工,全长48公里的酸性废水通往新龙坝选矿厂的管道终于全线贯通。瓮福又一次以突破常规的思路造就了又一个“行业首创”,该技术成功申报了两项国家专利,每年可产生节水降耗综合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至今运行良好。

  创新:坚实支撑生态文明

  循环经济的发展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在瓮福实现了良性互动:建设循环经济的思路,推动了针对性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又使得循环经济的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2013年,瓮福提前实现了“十二五”期末专利申请达到1100多件的目标,已拥有40多项环保治理技术成果、6项自主创新的环保治理核心技术。含磷池水制饲钙、用清洁能源二甲醚替换燃煤等生态环保新项目、新工艺的实践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瓮福迈向生态文明型企业的道路愈发坚实有力。

  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瓮福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成绩斐然: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全国十户国企典型、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示范矿山、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首届全国矿山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全国节能先进集体、“三型矿山”首批试点单位……一个个荣誉,既是对瓮福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成绩的赞许,也是对瓮福继续坚定建设生态文明企业的鼓励与鞭策。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指出,化肥并不会有害人体健康,它只有氮、磷、钾营养成分,跟人体需要淀粉、脂肪、蛋白质是类似的。那种发展磷肥工业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生态破坏的观点事实上扭曲了工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生态文明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不仅是青山绿水,生态工业的发展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瓮福已经证明:只要企业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化工生产未必与恶性污染相伴相随,社会民众“谈化色变”的难题完全可以破解。

  “安全环保不解决,企业不可能发展,2014年是瓮福安全环保管理提升年,我们坚持对环保大力投入,提升集团环保水平,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更有义务还地方一片蓝天碧水,为我们子孙后代造福!”1月20日,瓮福集团董事长何光亮在瓮福集团安全环保管理提升年启动仪式上郑重表态,重申了瓮福对于环境保护的坚定立场。

  目前,瓮福集团已与各单位负责人签署了安全环保责任状,严格考核,依律奖惩,力争在2014年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0年,瓮福要初步建成生态文明型企业!”这既是集团领导集体的决心,更是公司全体员工的誓言与行动!

 

开一座矿山 还一片绿地

发财洞治污治水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活性焦烟气脱硫工业示范装置

瓮福-川大项目

瓮福厂区一景

瓮福集团领导向重安江投放鱼苗

正在进行铺膜作业的渣场

铺膜处理后的磷石膏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