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总督成世瑄墓群建筑艺术赏析
□陈 政
成世瑄(1790—1842),字师薛,号琨圃,亦号兰生。自幼聪敏,勤奋好学。嘉庆九年(1804年)府试第一名,院试考取生员,旋补廪生。嘉庆十八年(1813年)选拔贡并乡试中举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赴京会试,中第14名进士,入翰林院进修为庶吉士。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授翰林院编修,供职司空署。公余常向郭太仆请教书法,书艺大进。
道光元年(1821年),充英武殿提调。四年(1824年)京朝考绩列一等,记名以道府候用,次年任浙江衢州知府,9月改任福州知府,一年后又调任杭州知府兼署粮道。治杭4载殚精竭虑,小大毕举,弊绝风清。道光十年(1830年),朝廷拟派任台湾道,不意其父殁于杭州,循礼守丧3年,孝满,清世宗先后在圆明园、勤政殿7次召见,即任命为宁夏知府,后升江(苏)、安(徽)粮道,河南按察使司、旋代理布政使司。
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江宁(今南京)布政使司,当时正值鸦片战争暴发,英国侵略军进攻定海,两江总督裕谦御敌阵亡,由成世瑄署理两江总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帝国主义侵略军侵犯吴淞口和镇江等地,成世瑄力主抗英,并积极组织抗英斗争。因军务紧急,用度浩繁,又遇江淮洪水泛滥,无数灾民须筹措赈济,诸事纷至沓来,数月之间,每日咯血数次,仍不偷安调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4月18日,力尽身颓,忧劳卒于任所。嘉庆十二年(1817年)石阡府成世瑄、张海澜、徐培琛同科考中进士,被京城名宦誉为“贵州三杰”,凸现“十里三进士,隔壁两翰林”的美谈。对他们的政绩、词诗、书画造诣《贵州省志·人物志》《石阡府志》有记载。道光五年(1825年)任杭州知府时,闲暇之余作《西湖鉴影图卷》,图中设色画成氏小影,便服坐于舟中作观水状。图后题跋诗文者有70余人,都是嘉庆、道光期间著名人物,有不少是卓越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如梁章炬、石温玉等,以及贵州籍名人徐培琛、唐树义等,这些人不但诗文有功力,书法也出类拔萃。省博物馆还收藏有成世瑄书画,并附有难得的清朝名士的题词。
成世瑄病逝后,按其身前遗愿,将灵柩溯长江而上渡船进乌江经龙川河回到故乡石阡府,择吉日葬于府城西北15公里大沙坝西坡成氏墓地。墓地经多次扩修,形成了以成世瑄等为主,共10多座墓组成的占地5平方公里的成氏墓群,历经数百年的风雨,墓群规模仍呈现其宏大别致,尤其雕刻、墓志书法可见一斑,属明清名人学士之珍品,是难得的贵州明清时期墓葬中的瑰宝。
1958年以前,成氏墓群满山青松翠柏,树大于合抱的百年古树。由大沙坝风洞坡麓拾砌石级而上,路宽4米,每20至30级建小石坪,两侧置石凳、石茶桌,供拜谒或游客小憩。约登数百级,始至墓前,一路松遮柏掩,只见悠悠一线蓝天。虽盛夏酷暑,顿觉清爽荫凉;春秋时节,田畔路边,野草闲花,争奇斗艳;紫荆桂树,香气扑鼻。一面欣赏当朝翰林学士所题牌坊书法,一面置身能工巧匠雕龙画凤之中;耳闻鸟语切切,目睹彩蝶纷飞,意入艺林翰苑,看不厌的奇花异卉,学不尽的书法墨宝,览不尽的石雕艺术。墓群建于清乾隆至咸同年间,距今250多年,墓坐西向东(除成人墓外),面对红面坡和香炉山,远眺盈沃一片。墓均用六棱条石仓成,各墓长5米,宽3米,高2米;墓前建牌楼形三镶石碑,框以精雕抱柱,正中书刻墓主官阶姓名,左碑书刻题墓字人官司阶姓名及题字年月,右碑书刻墓之亲属姓名和建碑年月;碑最上部为宝瓶式垂眷式碑帽,碑帽下有题字抱柱或刻对联,或刻龙纹,雕刻精致,深刻有度,工法严谨灵活,雕鸟如展翅飞翔,刻龙似腾云穿雾。根据墓的分布,将墓群分四大块表述:
一是成世瑄墓。墓地为石料铺成之小坪,面积1000平方米,墓居中,其墓碑阴刻“赐进士出身通奉大夫江宁布政使司成公兰生先生之墓。”抱柱刻龙纹,无对联。墓前原有古老葡萄两株,左右各一,藤条相互盘绕,组成晋门;晋门有石狮子,左右各一,昂首挺立,似仰天长吼,狮身高70厘米。现葡萄连根拔去,狮子尚存一只。文革末期炸墓盗殉葬品处已修复,比上坪略低1米的前坪,原亦石料所铺,有石级可登上墓地,现已变为土坪,石级全无。但土坪内石碑牌坊仍安然无恙。石牌坊三门四柱,各柱均有滚墩石,柱下有基座,坊顶宝瓶式,明间上雕九老,各老之距离大小不同,手势各异。中间一老骑马,马在原野奔驰。小额坊刻墓主简历:“府君讳世瑄,字师薛,号兰生,嘉庆癸酉拔贡,本科举人,丁丑会魁,翰林院编修,武英殿提调,道光壬午顺天分试同考官,乙酉京察一等记名。历任浙江杭州、福州、衢州、甘肃、宁夏、兰州等处知府,浙江督粮道,钦命江南十府粮道,迁河南按察使司,署布政使司,再迁江宁布政使司、庚子科监临院,护理两江总督,在任二年,以劳疾终,卜宅于此。戊申秀冬之吉,男其炳承重孙学醇酝曾孙钟义彦等敬建。”简历左右两侧雕花瓶插花,上边雕双凤朝阳,大额坊分左中右三格,左格右格各雕一衣带袍笏俱全大像,中格中间刻“圣旨”二字,周围盘绕以龙,“圣旨”下有一人两手上举,与头成一“山”字。中格左右两侧与人像隔开,框上雕小额坊,瓶中有插鲜花卉。左次间之上雕舞图,楼下刻飞仙图,飞仙图舞图之间为镂空龙纹;右次间之上刻饮宴图,楼下为舞花图,中间镂空龙纹。以上为牌坊向内一面之雕刻。其向外一面,额上题“成方伯坊”4大字。明间次间均有类似向内一面之各种雕塑。从大沙坝坡脚上坡,第一眼所见“成方伯坊”,再上始见成世瑄墓。此墓从建筑规模上看系墓群之首,建筑艺术独具匠心。
二是成世瑄曾祖父墓。此墓建在龙洞雪峰塘,坐东向西,占地300平方米,墓主成人,清乾隆乙丑进士,曾任知县。五镶墓碑,巨石包砌,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是墓群中时间最早的一所墓葬。
三是成世瑄父母等人墓。墓地系太师椅状,分拜台、天井两层组成。拜台在墓前,细料石砌成,长宽500平方米;天井居拜台下面,宽1000平方米,料石砌成。原有紫荆树一株,桂树一株,皆百年古树。天井前方为细磨石砌花窗栏杆,长100米,高1米。从石栏杆左右两端向后以墩石砌墙,平均高7.5米,厚0.7米,大半园长300米,约有石方315立方米。拜台上靠后面从左起,第一座墓正碑刻“皇清例授文林郎成君小兰先生之墓。”左碑刻“道光岁在戊申孟秋月上浣赐进士出身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士世愚弟宋晋顿拜题,”右碑刻立碑子孙落款:“石阡府学庠生男学醇庠生男学 、孙钟义彦敬立。”内外柱刻对联两副,内柱:“甲弟钟祥永,壬林袭庆长;”外柱:“款诒昌凤卜,相茂宠龙章。”碑顶如垂脊式房顶,其下匾书“瑞北瓜 。”第二座墓正碑刻“皇清诰封朝议大夫浙江杭州府知府成公谦庵之墓。”左碑刻“道光十有二年岁在壬辰孟夏月上浣赐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分巡陕西延检缓等处地方兵备道前翰林院编修掌湖广道监察御史知贵州大定铜仁石阡等府事加三级年愚侄汪琳顿首拜题。”左碑刻“诰授朝议大夫浙江杭州府知府男世瑄、石阡府学禀生男世瑾、石阡府拔贡生候选直隶州知州男世 ……等立。”此墓即是成世瑄父墓。全墓无对联,刻龙纹,碑顶为宝瓶式房顶,顶下匾刻“纯终钦闻。”第三座墓正碑刻“皇清诰封夫人成母方太夫人之墓”。左碑刻“咸丰三年岁次癸丑季冬月中浣吉旦诰授资政大夫湖北布政使司布政使署理湖北巡抚前陕西按察使司按察使甘肃兰州兵备道知兰州巩昌府事愚侄唐树义顿首拜题。”右碑刻“山西候补知县前署赵城县武乡县知县男世理……等敬立。”无对联,刻龙纹,碑顶为宝瓶式房顶,顶下匾刻“珩璜表德。”第四座墓正碑刻“皇清诰授奉直大夫山西武乡县知县成公樨先生之墓。”系进士周尊彝题,对外篆书“云山昌凤卜,松柏蔚牛眠”,是此墓群唯一篆书墓对;内对为龙纹,碑顶为垂脊式房顶,顶下匾刻“清日垂休。”四墓完好,拜台无恙,惟石天井变成土坪,石材作村民组晒坝;古树连根拔去,石花窗栏杆和石围墙小部分石块抬走;石天井北侧有石牌坊一座,三门四柱。柱有滚墩石、基座等,高10米,形式大体上同“成方伯坊”,唯有花纹题字不同,向内一面明间上方刻飞凤,小额坊刻“令德践修”,两边古老泉花瓶插花,大额坊中格刻“纶音”,周围绣以龙纹,左右格雕像同“成方伯坊”,“圣旨”左右像,唯有执朝笏有所不同,斜横胸前,“纶音”上雕八仙;上为楼,再上为宝瓶式坊顶;左右次间额坊为镂空龙纹,其上为飞龙,其下左角雕一柳树,右角和中间刻两只船,每船上立二人,似划龙船状;飞龙之上为古老泉花纹,上为楼,再上为左右屋顶;向外一面明间小额坊匾刻“式谷宣献”,两边古老泉花瓶插花;其下横框雕树、竹、房屋、人物等多种浮雕,其上框为龙纹,大额坊中格刻“纶音”;上左右三面围以龙纹,下面雕一人像,右手上举,左手下抱,两边框上刻龙纹,左右格内雕同内一面;其上雕八仙,再上为楼,最上为顶;左右次间额坊镂空龙纹,其上框刻飞龙,下框雕人物房舍;飞龙上古老泉花纹,上为楼,再上为屋顶。牌坊大体保存原状,惟宝瓶到右正吻一截被砍树撞缺脱落。
四是烟岗岭墓。又叫成世瑄妻妾墓,共五座,布局与以上三处不同。墓地共分两层,上层只墓一座,下屋四座,左右后三面围石墙,左右墙端似滚墩石状。石桅杆一对,笔立于下层四墓间。上层墓与下层墓直接距离10米,桅杆高8米。碑顶均似垂脊式屋顶,上层一墓中碑刻“皇清诰封二品夫人成母杨太夫人之墓”左碑刻立碑时间和进士梁敬亭题款,右碑刻立碑人,无对联,刻龙纹,碑顶下刻“苹藻流声”匾额。下层墓由左起:一为“清新逝成母苏姨太太之墓”,此墓前多墓龛,龛外龙纹,柱对称;两侧为凤咀半圆,花纹凸出,中碑顶下匾刻“居之安”;左碑顶下匾刻“冰清”,左碑顶匾刻“玉洁”。用“地久翔鹤凤,节早肃冰霜”来描绘逝去的故人,这也许是总督生前最心爱的人。二为“清恤赐云骑尉郡庠彦显考成公字继武老府君之墓,”柱联为“此地有崇山峻岭,其人如翠竹碧梧。”三为“清例授奉政大夫曾祖成公幼兰府君墓,”中碑顶下匾刻“是谓不朽,”左右为龙纹方柱。四为“例封宜人成婆糜太宜人墓,”中碑顶下匾刻“万古佳城”,左右柱联为“曲水重山开地脉,流风余韵启人文”;左右碑联为“玉人归月窟,金地是烟岗。”烟岗岭墓地保护完好,地势宽阔,双杆耸峙,倍觉雄伟,其墓联、建筑充分体现妻妾墓冰清玉洁的赞美辞藻。
成氏墓群,是省级文化城石阡的一道难得的亮丽风景线,根据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品位,1981年11月1日,石阡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成世瑄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