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医疗航母 确保群众“病有所医”
——访省政协港澳委员程燕
□本报记者 蒋兴华
“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多民族聚居省份,我省医疗资源紧缺的实际更加突出,挂号排长队、走廊加病床、医院常‘爆棚’等,成为我省多家医院最尴尬的‘风景’。而与此同时,我省每年毕业的医学生在本省从业的不足两成,医学人才外流甚为严重……”谈及医疗方面的问题,省政协港澳委员程燕忧心忡忡地说。
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程燕提交了《关于把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阳城区校园变为医院或实习医院,打造二至三家优质医疗资源航母,解决当前医疗资源紧缺的建议》的提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程燕说,是为解决当前贵州省医疗资源紧缺、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病有所医是民生之本。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除此,《决定》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等精神,有助于推动医疗资源有效利用和人才合理利用。
程燕说,相关数据显示,世界卫生组织在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公平性的评估排序中,中国位居第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倒数第几位,“分配公平性”这一指标包含医疗资源、尤其是优秀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另有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有接近50%的人应该到门诊看病、30%的人应该住院,但他们却因各种原因得不到救治。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多民族聚居省份,贵州医疗资源紧缺的实际更加突出,医院“爆棚”,宛如集市。
程燕指出,我省拥有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遵义医学院、遵义医专、黔南医专、贵阳护理学院等高教、高职院校,但相比其他省份,我省每年毕业的医学生在本省从业的不足两成,医学人才外流甚为严重。
医药行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医生资源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促进我省医疗制度深化改革,实现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能全面为百姓提供良好的就医条件和环境,确保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程燕建议:一是把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等打造二至三家优质医疗资源航母,扩大就医容量;二是紧密结合几所高校的医学教学科研资源,解决当前我省医疗资源紧缺、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三是通过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体制和制度建设,扩大医学生就业机会,保障我省医疗人才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