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苗族群众共迎新春
——省经济文化促进会到平塘县水沟村冗兴组开展送温暖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蒋兴华
为弘扬协会“服务大局、服务经济、服务文化、服务社会”宗旨,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精神,1月11日,省经济文化促进会组织贵州天朝上品酒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到平塘县水沟村冗兴组开展送文化活动,让村民足不出寨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作为随行人员,记者在送温暖过程中,感受到了与苗寨群众共迎新春的浓浓气氛。
帮助贫困苗寨发展做点事
浓烈的气氛是从喝“拦路酒”开始的。
腊月数九天的冗兴苗寨尽管寒风凛冽,但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同胞热情好客,使乘车颠簸了三小时的大家顿消冷意。捧着醇厚的米酒一定要客人喝了才能进寨,这是很多少数民族村寨的规矩,但像冗兴全寨男女老少穿戴一新欢迎宾客的热烈场面,是很难见到的,因此,大家心里都感到热乎乎的。
唢呐奏响,鞭炮燃放,伴随着“邦邦”的打糍粑声,无不使人感到温暖异常。而就在热烈淳淳的气氛中,不经意间,一些苗族同胞拿出早准备好的苗族服饰给省政协秘书长李月成穿起来……
白花帽子、蓝色族袍、鲜红腰带,看上去似乎与寨里其他村民穿的服饰没什么区别,但对外来人来说,却是冗兴苗寨最高的礼仪。也就是说,只有寨老或族老级的人物才享有如此规格。
为什么要给李月成这种规格,水沟村支书陈明国动情地说,多年前,担任黔南自治州州长的李月成帮助冗兴寨解决了祖祖辈辈没有水的问题,从此,水沟村的老百姓就把李月成当成恩人敬重。老百姓是纯朴的,懂得感恩的,凡是为他们做了好事的领导,他们就会永远铭记在心。
的确,如同陈明国所说,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正是长久下乡走村访贫问苦,李月成了解到老百姓的所想、所需等多方面困难,于是,尽管职务变化了一次又一次,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对群众的关怀,尽管工作万分忙碌,仍然写出了振聋发聩的《民生7+3》。在该书里,李月成阐释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十个有”,即:“让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钱用、有自来水喝、有医院就医、有学上以及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在逢年过节有肉吃、有火烤、有酒喝”。
而正是读到了李月成的《民生7+3》,远在省城贵阳的贵州天朝上品酒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永毅知道黔南自治州平塘县有个村子叫“水沟”,有个山寨叫“冗兴”。民生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存在民生问题。读完《民生7+3》后,作为贵州天朝上品酒业公司的负责人,黄永毅决定:慰问苗寨,为贫困的冗兴发展做点事。
冗兴苗寨比过年还热闹
黄永毅的决定,立即得到了省经济文化促进会的大力支持。
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全面改善,扶贫,就是让贫困群众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协会的宗旨是“服务大局、服务经济、服务文化、服务社会”,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精神。如果说,贵州天朝上品酒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到平塘县水沟村冗兴组送酒送温暖、把回报社会当成企业文化理念,那么,省经济文化促进会给村民送去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村民足不出寨就能享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无疑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和谐。
对此,平塘县有关方面是怎么看的?
平塘县政协主席张永锋说:“印象中来水沟村有很多次感动,但最感动的,莫过于自来水通了,是谁使我们有水喝,是我们的老州长李月成;印象中,到水沟村的人有很多,但带来浓浓感情,为苗寨送温暖的是省经济文化促进会有关领导。星期六,他们本可以在享受天伦之乐,但为了苗寨村民过上好日子,不惜冒着严寒来到冗兴送文化,其精神令我们感动;印象中,到过平塘的企业家有许多,但为苗寨送酒送温暖的,是天朝上品公司。今天,冗兴苗寨之所以比过年还热闹,这要感谢他们。”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新塘乡乡长龙绪海激动地说:“新年擂鼓送大马,盛世歌舞迎新春。值此马年将临之际,省经济文化促进会与天朝上品企业不辞辛劳,来到水沟村冗兴与苗族同胞共迎新春,是一次文化惠民活动,非常好。” 龙绪海告诉记者,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惠民活动的举行,为苗寨营造了欢乐祥和的新春节日氛围,对于推动山村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
陈明国说:“省经济文化促进会携手有关艺术家为水沟村冗兴苗寨送温暖,对我们水沟村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大喜事。这项活动,送来的不仅是酒和演出,还有书,这体现了对苗寨老百姓的关心,为新农村建设增添了力量。”
城乡携手共建新农村
锣鼓敲起来,民歌唱起来,一片欢歌笑语中,与苗寨群众共迎新春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一片欢歌笑语中,李月成向苗寨村民赠书,天朝上品酒业为村民送酒;20多位艺术家们为村民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书画艺术家为苗寨村民书写对联。
融融气氛中,省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龚晓宽走上舞台,不仅现场高水平地演奏了手风琴独奏曲《我是一个兵》,而且还即兴演唱了一首送温暖的歌:走过一坡又一坡,过了一河又一河,苗家没有共产党,还在岩脚滚草窝……
被现场气氛所感染,省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朱家淮当场吟诗:苗寨水沟村,敲锣吹芦笋,喜迎亲友至,众目亮彩灯;老州长著书,珍贵胜黄金,心系咱苗寨,字字讲民生;天朝上品酒,报答党深恩,城乡互关照,共建新农村。
喜庆中,省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何中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廖兴业、秦远不顾气候寒冷,铺开红纸热情洋溢为村民写对联。他们告诉记者,平日,许多亲朋好友想要他们的“笔墨”,他们总是推三推四,但对送文化下乡为村民写对联,却非常乐意。因为居住在大山里的村民太需要精神食粮了,能为他们写写对联,也贡献了一份力吧。
的确,偏僻乡村太需要文化了。记者见到,书法家刚写完一幅,许多村民就又催书法家写下一幅了,而且索要春联的村民络绎不绝。
一个穿着节日盛装的村民笑着说,家里新盖了房子,马上过年了,艺术家为我们写红红的对联贴上去,肯定喜气满屋,喜气马年。
冗兴苗寨的“四个第一次”
苗寨的欢乐气氛,感染着每一个村民。
“比过年还热闹万分,这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冗兴村民陈明富说。
陈明富对记者说,他是冗兴苗寨的“厨子”,谈及冗兴喜庆,他用了四个“第一”来形容:第一次将最高礼仪的苗寨服饰给外人穿上,第一次见过省里的艺术家来为村民表演;第一次喝上这么好的美酒;第一次摆了66桌“杀猪饭”(以往冗兴最多只摆过40桌),一句话,2014年1月11日,对于冗兴苗寨来说,是开天辟地的。
村民杨昌锋、唐开庭说:“我们不会说话,但李月成为村民解决了水的问题,我们世世代代不会忘记。目前,不仅冗兴全寨都安上了自来水管,而且还延伸到了附近的联民、新营几个村组,使得340户村民又喝上了自来水。”
在村民中,最为活跃的要数苗族妇女王国英了。
记者注意到,从见到李月成起,她的眼眶似乎就一直红着,不管是打糍粑时,还是一起看演出,她总是紧紧地拉着李月成的手。她告诉记者,当听说李月成要来时,她激动得睡不着觉。凌晨两点,她起来看天,祈祷着不要下雨,凌晨三点后,当确信不会下雨时,立马叫醒苗寨姐妹们起床打扫卫生,让干干净净的冗兴苗寨迎接恩人。
之所以把李月成当成恩人,王国英说,2009年,水沟村出现特大旱灾,为解决群众用水,作为村支书的她率领着50多人的马帮队到六公里外驮水。因山高路险,一次驮水中马匹掉下了十余米的山坡…… 此事被李月成知道后,李月成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水沟村现场办公, 决定采取两级提灌方式并划拨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水沟村人饮工程建设,解决了全村2000多苗族群众饮水困难,从此也结束了水沟村世世代代马帮驮水的历史。
因为水,王国英与李月成结下了深厚情谊。
未来生活更加甜
载歌载舞,其乐融融。宾客与冗兴苗寨村民们欢聚一堂,度过了难以忘怀的一天。
在共迎新春活动快结束时,王国英情不自禁高唱道:时冬腊月数九天,领导嘉宾共团圆,赠书送酒演节目,帮助群众写春联。嘘寒问暖处处在,欢歌笑语迎新年,美酒文化进苗寨,大家共建幸福园,感谢党指民生路,未来生活更加甜。
时值深冬,夜幕降临得很早。
欢乐祥和的迎新春活动,无不使苗寨村民与慰问人员意犹未尽。当慰问人员要离开时,苗寨村民难依难舍。
送至寨外,朱家淮对水沟村支书陈明国说,送温暖到冗兴苗寨,今天仅仅是开始。下一步,我们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沟通是增进友情的桥梁,交流是合作的基石,省经济文化促进会愿以此为新契机、新起点,加强沟通,加强交流,共同促进水沟村冗兴苗寨的发展。
朱家淮表示,回去后,将认真研究,进一步联系省里更多的企业来帮组冗兴苗寨发展,进一步联系更多的艺术家为冗兴送文化,争取把冗兴苗寨在打造为全村第一个过上小康生活的村民组。
的确,如同朱家淮所言,记者了解到,推动实施更多的文化下乡和文化惠民活动,是今年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老百姓十分渴望丰富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乡村的老百姓对文化更加渴望。所以说,把文化送到苗寨,繁荣农村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就是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