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统战资源 服务转型发展
——万山区统一战线实施“同心共创·同步小康 ”工程记事
□万 彤
今年以来,万山区统一战线大力实施“同心·工程”,创新工作方法,立足实际,打造“同心·温暖工程”、“同心·民生工程”、“同心·扶贫开发工程”、“同心·智力支持工程”、“同心·人才成长工程”,在提升服务光彩事业、服务公共事业、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帮扶工作、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心·温暖工程,服务光彩事业。充分发挥统战协调各方、联系广泛的特点,始终坚持把各方力量组织起来,积极参与到全区发展工作中,形成组合拳,打好扶贫济困仗。一是整合力量。以开展“同心共创·同步小康”活动为契机,实行县级领导干部1+5(即一名县级干部要联系一个以上贫困村,联系一个企业,引进一个项目,结对一贫困户,帮助一产业户),组建9个驻村工作分队,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6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465件,化解矛盾纠纷136件,争取帮扶项目619个,资金1836.47万元。二是合力共建。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主动参与全区转型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和扶贫开发,深入开展“村企合作”和“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活动,目前,全区已有17家非公有制企业与12个行政村成功结对,组织非公人士捐款131.53万元,修通组路17公里,建便民桥5座。三是主动作为。加大上跑力度,通过积极协调,顺利实施了“同心·海联卫生室”项目1个,实施了“同心·温暖助学工程”项目,引进并较好地实施了“腾讯梦想课堂”项目2所、资金20万元,体育包100个资金10万元;开工建设了“同心·商会大厦”项目;开展“金秋助学·圆梦大学”行动捐资助学45万元,支助贫困大学生105名。
同心·民生工程,服务公共事业。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重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的启动之年,更是万山“两个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结合“干群连心·同步小康”活动,大力实施驻村帮扶工作,万山区主动协调各统战成员单位积极向上争取实施了乡村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改造等一大批项目。筹集资金1800万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87个;实施了25处农村“同心·饮水安全工程”,惠及群众10386人。完成黄道乡、高楼坪乡“同心·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23处“同心·抗旱应急工程”,实施了“同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同心·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了下溪豹溪110千伏“同心·变电站”2期扩建工程,电表轮换3200户。完成100公里“同心·通村水泥(油)路”建设和171.08公里“同心·村寨串户路通组路硬化工程”;全面启动黄道乡和谢桥新区650户2500人“同心·扶贫生态移民工程”。
同心·扶贫开发工程,服务产业发展。以“同心共创·同步小康”行动为载体,凝聚民营企业力量,发挥正能量,为万山“转型发展,三化同步”发挥应有作用,为万山同步小康助力。发展产业是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为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事宜,主动实现从政治统战向经济统战的角色转变。一是在增进友谊的基础上,广泛争取各界人士的资金支持,累计争取农业产业项目40个,资金3.26亿元,集中连片发展蔬果、枣子、油茶、中药材、楠竹等特色优势经济作物种植;重点扶持绿壳蛋鸡、大鲵、獭兔、竹鼠等特色养殖。二是充分发挥工商联内引外联作用发展农业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头投资建设谢桥梵净山生态农业科技园、高楼坪生态农业扶贫产业园、鱼塘特色养殖农业产业园,吸引17家农业企业入驻进园,辐射带动103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1.9万农户增收,初步形成了“三园、三带、四基地”农业产业格局。三是深入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积极协调科技、工商、农业等部门组建“同心·三农服务团”、“ 同心·科技服务队”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和鼓励有志青年、返乡农民工创业。目前全区建立微型企业160个,实现就近就业2597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35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58元,增长18.5%。
同心·智力支持工程,服务帮扶工作。全省统一战线支持武陵山片区(铜仁)扶贫开发推进会确定了民盟省委对口帮扶万山,吹响了智力支持万山的号角。通过万山区积极对接协调,与民盟省委初步达成了智力帮扶申报一所示范性学校、互派一批干部、建立一个地质研究基地、建立一套联系沟通机制的“四个一”帮扶对接机制。今年6月下旬,民盟省委医疗专家到万山进行为期3天的授课,涉及12个课题;来自9个乡、镇、办事处及医院的医生230人接受外科专家、影像专家、院感专家的培训和业务指导。通过民盟省委牵线搭桥,中国科技大学地质考古系金正耀、范安川两位教授到万山区开展地质考古工作,拟对汞矿开采、朱砂冶炼等遗址进行科学断代,到万山汞矿遗址申遗提供可靠、科学的理论支撑。目前,已经申报10万元项目资金,专项研究该项工作。农工党为万山区贫困乡村捐赠了药品10件,捐资5万元人民币。今年,持续高温干旱期间,农工党铜仁市人民医院支部到万山区林海村为群众进行义诊,受益1280余名群众,共发放了“同心·药品”,价值10000余元。
同心·人才成长工程,服务人才队伍。近年来,万山区委非常重视人才工作,以“抓人才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更加重视人才培训引智工作。全区共有党外代表人士805人,其中民主党派代表人士6人,无党派代表人士590人,非公有制代表人士96人,民族宗教代表人士27人,港澳台代表人士86人。2012年以来,新提拔党外干部正科级6人,副科级7人,同比增长43.3%。党外干部正科、副科分别达到16人、35人,科级副职3人,其中担任政府文广、工贸、民宗、卫监等工作部门行政正职5人。同时,加大党外干部的培训力度。2013年,选派7名党外县级干部、12名党外科级干部参加省、市举办的党外干部培训班,举办区级“同心·党外干部培训班”一期,受训人数100余人。
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配合区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组织5名党外科级干部到山东寿光培训基地学习,选派86名业务骨干赴区外学习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知识;举办以枣子、油茶、蔬菜种植技术为主的各类培训37期,培训5670人,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2131人;建立了农业实用技术人员信息库,现有中青年扶贫业务骨干22人,农村致富带头人76人。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2012年引进人才68名,其中包含“211”、“985”院校在内的高校毕业生52名,科级领导专业技术人才3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15名;建立了夜郎矮化蜜枣基地、和泰农业产业园、野禽野畜养殖场3个特色“同心·农业人才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