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的另一面
□贺 剑
北京地铁官方微博发布图文,称“‘蝗虫’过后的10号线,一片狼藉”,并称“北京有时候宽容过了头,对于恶意破坏北京首都的行为,我们只想说这里不欢迎你!”
其实北京地铁对外地人随地扔垃圾的愤怒很多人是能理解的,本来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地铁车厢,一趟车到站后狼藉一片,怎么看着都让人窝心。
北京地铁眼中的“蝗虫”都是哪些人呢?他们多是乡下来北京务工的人,他们数量众多,不讲秩序,穿着不入流,说话大声嚷嚷,吃完东西包装乱扔,甚至随地吐痰。
不过这些只是北京地铁眼中“蝗虫”的一面,他们还有另外不大为人注意的一面。他们住的要么是污水横流的城中村要么是没有窗户的地下室,他们干的活基本是又脏又累待遇还不好,他们不会出入咖啡馆,不会现身CBD,他们之所以会出现在地铁上,是因为他们懂得2块钱在北京永远是最省钱的通勤方式。因此在地铁上,他们跟北京本地人相遇了,并留下了“蝗虫”的印象。
乱扔垃圾怎么说都是理亏的,我也无意为他们的这种不良行为辩护。不过不能忽视的是这些人常年生活在穷乡僻壤的乡村,他们已经习惯于将不要的东西随手乱扔,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垃圾箱;他们大声嚷嚷已经几十年,因为他们之间相隔一百米就会打招呼;他们不懂得做事要排队,因为他们那里基本没有办事窗口。但他们并非天生野蛮,天生自私自利,不然怎么出现那么多农民工拾金不昧,捐款捐物等感人事迹呢!
他们不远千里来到北京,他们的归属感在于那是中国的首都,那是一个国际大都市,那是一个寻梦的地方,一个可以挣钱养家糊口、让孩子上学、让父母治病的地方,所以他们起早贪黑、走街串巷,他们永远都有用不完的力气!
面对如此有爱、有希望的群体,我们的同胞,怎么忍心蔑称他们为“蝗虫”呢?怎么能说是“宽容过了头”呢?如果非要说他们没素质,那只能是高估了整个中国的国情,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居住在乡下的一批人。
在经济上我们讲“先富带动后富”,其实在文明上我们不也应该如此吗?相对于懂秩序,讲礼貌的北京城市人,那些外来务工者的文明程度要低一些。作为先“富”起来的城市人不也有义务帮助这些落后的人“富”起来吗?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对于这些还在为生计奔波的人,如果拿物质较大富足的人来要求他们似乎有些太过苛刻了,况且城里人“仓廪实”还留有“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历史印记呢。经济上我们讲共同富裕,文明上也是如此,如果在文明上先“富”起来的人不仅不帮助后“富”的人,反而讥讪,这本身不也是一种不文明之举吗?这种“先富”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