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4754版 当前A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11-13

参政议政结硕果 支部生活展风采 公益服务开新篇

——民革贵州省直大专院校支部工作小记

□陈恒礼

  民革贵州省直大专支部是一个以大专院校教师为核心成员的省直属支部。自改革开放初期成立以来,已走过了近30年的风雨历程,现党员成份已由过去单一的教师队伍发展为由教师、医师、工程师等各条战线40余名业绩优异的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构成的综合性支部。2005年被民革省委评为“贵州省先进基层组织”,2010年被民革中央评为“民革全国先进基层组织”,2013年被民革省委评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许多支部党员多次获得“全国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和“全国祖统先进个人”……这些光荣称号的得来,正是民革贵州省直大专院校支部(简称大专支部)全体党员长期以来不断追求创新和卓越的思想引领,也正是该支部历届班子团结带领支部党员凝心聚力、履行职能和积极服务社会的结果。

  选择最佳着眼点——参政议政结硕果

  从2002年至今,民革贵州省直大专院校支部党员写过的提案,发表的论文,提供的信息多达几十人次,内容涉及对台、三农、孙中山思想、社会法制、民生、环保、文化、科技、教育、卫生、金融等方面。支部党员白贵春提出《贵阳市白志祥医院为在筑救助站救助对象免费治疗骨伤科疾病》提案,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赞誉和好评;支部党员陈明芷在全国孙中山先生理论研究会发表的《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论文,荣获全国优秀论文奖;支部党员王春雷撰写的《建立民工培训与转移常效机制》提案,作为2008年向全国政协提交的提案;现任支部主委齐新潮作为三届省政协委员,履职期间共提交提案40余件,多次荣获省政协优秀提案奖,如2003年提交的《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提案,被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评价为“具有独创性、前瞩性和全局性的好提案”。

  调动党员积极性——支部生活展风采

  民革贵州省直大专院校支部的组织生活,除了国家规定的暑假、寒假外,坚持每月例行一次,党员出勤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如:支部党员刘惠安是贵州师范学院的教师,由他牵线组织的大专支部与该院的教学调研活动,使每个参加活动的党员教师都获得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支部党员刘华荣是省农科院的研究员,由他牵线组织的大专支部与该院的农科调研活动,使到场的农业产业企业家党员获得了新的智力支撑;支部党员邓盛毅、谢明浩、谭小文都是企业家,支部党员近三年《团结报》的订阅,均由他们全资赞助;支部党员龚力力、白贵春,均为贵州名医,他们为支部党员提供的医疗服务,深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支部原委员许钟玲,不计报酬,兢兢业业为支部党员默默奉献,数十年如一日,使支部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支部原主委徐世光退而不休,始终带着他的相机记录着支部生活的每次场景,为支部优良作风的传承,保存了鲜活的资料;许多年过七旬的支部老党员不畏年迈,积极参加支部生活,为支部建设建言献策,并认为每月一次的支部生活,就是他们退休后最重要的政治生活和学习活动。

  整合资源汇力量——公益服务开新篇

  关注“三农”问题是民革参政议政工作的重心之一。2004年,民革贵州省直大专院校支部汇集全体党员之力,为惠水县龙泉村捐资一万余元,为该村修建蔬菜大棚10余个,使每个获益农民平均增收3000余元。教育问题是大专支部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2005年,大专支部全体党员为该村小学捐资5000元修建了简易篮球场,为该村学生解决了无正规操场和打篮球难的问题。2006年,支部为贵阳市花溪区牛场乡小学捐书800余册,赠送天文望远镜一部,支部党员中的相关音乐、数学、语文教师定点帮扶该校三年。2009年,支部联合贵州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向凝冻灾区贵定县捐资捐物共计20余万元。2010年与民革省委共同发起,联合贵州苏宁电器公司开展抗旱救灾捐资活动,共向安龙、开阳、西秀等县区捐资65万元。2011年,联合民革贵大支部向“思民书屋”捐书2000千余册,并与贵州省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一起,与贵定县定东乡完小签定三年帮扶协议,现已为该校捐资组建腰鼓队一支,赠书800余册、棉被300床,幼儿课桌60余张,受到了省慈善总会好评和表彰。2013年5月,大专支部又联合贵州省校园文化研究会,向国家贫困县罗甸县6家中小学捐赠图书十余万册,共计人民币20余万元。

  这些年来,为什么支部党员能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并持续地、积极地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而且取得显著的成绩?民革贵州省直大专院校支部主委齐新潮坦然地告诉笔者:“支部工作要推进,核心在于创新,关键在于行动,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新形势对支部工作的新要求,才能把民革省直大专支部的工作推向一个更好更高的新阶段。”

图为民革大专支部党员教师在贵定县定东乡完小教学生打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