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贵州教育发展 助推建成小康社会
□卯明录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贵州到2020年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育将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发挥着基石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经济加快发展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撑;二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育人服务;三是为文化软实力增强提供文化艺术人才支撑;四是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善民生提供服务;五是为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人们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因此,就如何加快贵州教育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内行领导机制,优化管理队伍建设
教育是培养人、感化人的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规律对学生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的人才。教育的成败,不仅与教师有关,而且还与管理者有关。管理者懂教育,才有可能对教育实施正确的管理,推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反之,如果管理者不懂教育,就很难制定出正确的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办法。因此,建立教育行家担任教育领导职务机制,优化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结合城镇发展所需,合理规划学校布局
现在多数乡村学校已出现生源不足现象,有些学校已成了空壳学校,一个学生也没有。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今后不应该再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去规划布局缺乏长远思考,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安家、生态移民搬迁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乡(镇)、村就出现了生源不足和空壳学校的现象。在今后学校规划布局的修编工作中,各地应结合城镇化推进战略和道路交通规划的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三、根据普及程度要求,严格落实控辍责任
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教师责任心不强和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厌学而辍学;二是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配合而辍学;三是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而辍学;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方案不科学,不合理,导致有的学校、教师想法挤走差生,吸收优生,导致学生辍学。针对这些因素,政府应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监护人)及有关部门签定责任书,确保控辍保学工作落实到位。
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教育质量能否全面提高,除其它因素外,在管理工作中,评价激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办学条件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是影响教育质量的三大关键因素。如何紧扣教育方针和法规,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激励调动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教育实践问题。
五、紧扣贵州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大力推进“三化同步”,坚持以“三化”兴“三农”、以调整促转型、以开放促开发、以民生带发展。在实施这些战略的过程中,除了向外引进高端人才外,需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提供数以千万计的初级、中级、高级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现代工人、现代农民。教育部门应抓住这个大好的机遇,制定方案,明确要求,采取措施,全方位大力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
六、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补充公办教育不足
贵州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公办教育与发达省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虽然近几年财政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各级党政也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但由于贵州财力有限,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相对滞后,公办教育难以满足社会大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民办教育由于举办者能根据社会需求人群的愿望融资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水平,能发挥好补充公办教育不足的作用。因此,为加快贵州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有必要鼓励民间融资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七、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借力推动跨越发展
一是加强教育的对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建设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教师队伍;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先进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三是用好用足国家扶持贵州以及西部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抓住各种有利机遇,加快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四是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外部援助,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织金县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