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58期 本期1414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7-19


幸福之歌“飞”出高寨村

——平坝工商以“农专社+微企”助新农村建设小记

□赵秋阳 高同     

  “过了一山又一山,银子坑边种刺梨;国家帮过资金关,蚌壳井下挖坑坑;小微企成顶梁柱,边栽刺梨边泼水;政府好处说不完,工商扶持记在心……。”这是笔者7月11日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白云镇高寨村回访微企时,听到微企业主赵大姐她们自编自唱的屯堡山歌——《金刺梨》。
  近年来,平坝县工商局积极探索微企发展成长之路,结合自身优势条件,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微企” 的模式助推新农村建设,引导村民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微企业主赵大姐的金刺梨种植基地,一眼望去绿油油的金刺梨长势喜人,一株株金刺梨树上挂着蚕豆大小的金刺梨,在明媚的阳光下随风摆舞。“因为才栽种第二年,挂果还不多,但总已是初见成效了。待到明年丰果期,每株金刺梨树可以结20余斤金刺梨,280亩收成大概能达到30余万斤;如果按每斤5元销售,销售额能达到150万元。”看着眼前一颗颗的“小金豆”,赵大姐笑着对我们说道。
  在谈及自己的发展之路时,朴实的赵大姐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二字。
  2011年底,赵大姐带领村里15名农妇把自家的土地拿出来“化零为整”栽种了220亩金刺梨。为进一步落实好平坝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加大全县金刺梨产业化发展思路,工商部门主动上门指导赵大姐成立了平坝县高寨村巾帼金刺梨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当天阴雨绵绵,但工商部门干部还是主动到场为赵大姐帮忙,山路泥泞,一路下来,同志们的鞋沾满了泥土,足有五六斤重。“从注册到今天,要感谢的就是政府和工商部门的帮助,合作社的每名成员预计年收入能达到10余万元。”
  2012年初,省政府出台了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3个15万元”政策,平坝县工商局又主动将政策送到赵大姐家,建议赵大姐及巾帼金刺梨种植合作社符合注册条件的成员创办微型企业,依托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市场等优势发展微型企业。
  在工商、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赵大姐及合作社的两名妇女作为第一批微型企业扶持对象在工商部门注册了3家个人独资企业。得到扶持资金后,赵大姐们又承包周边农户闲置土地种了280亩金刺梨,并雇当地农妇20余人,并手把手培训金刺梨插种技术,让农妇们在每月有1千多元收入的同时又学会了栽种金刺梨的技术。在赵大姐的感染和带动下,合作社的另外3名农户也打算在今年成立微企扩大种植规模。
  “饮水思源,致富不能忘记党的恩情和乡亲们”,在谈到自己未来的想法时,赵大姐如是说道,“我打算在金刺梨基地开展林下养鸡项目,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
  2012年以来,平坝县工商局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微企”发展模式带动了高寨村、山背后村、芦车坝村等地农民充分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达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