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4158版 当前A1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7-23


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3年7月20日)

赵克志

尊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先生,
尊敬的于利·毛雷尔主席、斯凯里特总理、图伊瓦卡诺首相、尼瓦塔隆副总理,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在这草木葱茏、生机盎然的盛夏时节,来自世界各地的贵宾齐聚多彩贵州、爽爽贵阳,共论生态文明建设。在此,我谨代表贵州各族人民,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此时此刻,我们特别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为论坛发来贺信,感谢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国务委员杨洁篪、原国务委员戴秉国、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徐匡迪等国家领导人对论坛举办给予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感谢他们对贵州的亲切关怀和高度信任;我们还要感谢不远万里前来出席论坛的各国元首、政府首脑、联合国机构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各方嘉宾,你们的到来使论坛蓬荜生辉、异彩纷呈!
  800年前,中国诗人赵希迈作诗咏叹,“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意思是说,要经过一座座驿亭,走二十多天才能到达贵州城。在这里,白鹭沿着弯弯曲曲的河流自在飞翔,云雾在连绵不断的青山里生发缭绕。这首诗写出了贵州让人沉醉的自然之美,也道出了贵州交通闭塞的发展之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各族人民奋力突破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今天,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已具雏形,贵州具备了经济起飞的基础条件,进入了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阶段。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近300年来,人类在工业文明进程中付出了沉重的环境资源代价。贵州生态保存良好,但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破坏而很难修复。我们绝不能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必须选择一条既不破坏生态,又能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路子。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路径和方向。从2009年起,我们连续召开四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与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一起,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今年1月,国家批准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升格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使之成为我国目前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两天前,习近平主席会见出席今天论坛的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先生时指出:“贵州地处中国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希望双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这一精神,以举办论坛为契机,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努力建设“东方瑞士”,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我们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具有山区特色的绿色城镇化道路,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快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我们将积极探索建立符合贵州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女士们、先生们!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为我省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各位嘉宾围绕“绿色变革与转型”的年会主题发表崇论宏议,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打造成一个贵州参与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的高端平台。
  最后,祝论坛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心情愉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