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71期 本期13988版 当前B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6-21


品牌效应助力“多彩贵州”扬帆远航

  经过这些年的打造,“多彩贵州”已成为外界耳熟能详的一张靓丽名片,“多彩贵州”品牌也已驶入发展快车道。诞生至今,“多彩贵州”品牌已成为贵州旅游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
  2006年,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期间申请注册的4个类别“多彩贵州”商标的申请人由贵州电视台变更为贵州省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下称中心)。2008年,中心对“多彩贵州”商标进行全面保护性注册,新提交了42个类别的商标注册申请。截至2010年11月,“多彩贵州”商标全类注册工作全部完成,中心拥有“多彩贵州”商标注册证46件,涵盖45个类别,460个商品(服务)项目,覆盖了所有行业,使“多彩贵州”成为全国首个以省级地域名称注册的文化品牌商标。

  “双轮驱动”模式取得大丰收
  中心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逐渐走出了一条“多彩贵州”商标公益化、市场化“双轮驱动”模式的发展之路,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抓好公益性授权,扩大商标影响力。中心积极支持每年举办的“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舞蹈大赛、小品大赛、原生态摄影大赛以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和旅游商品展销大会等“多彩贵州”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支持省内各项“多彩贵州”公益性外宣活动项目,使“多彩贵州”品牌形象得到有效传播,在全省形成了以品牌为引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共识,有效拉动了贵州旅游产业发展。
  抓好市场化运作,提升商标价值。中心立足于促进文化与不同行业相结合,在“管理统一化、分工专业化”原则下,以品牌入股、商标有偿使用等方式,调动社会与企业资源为“多彩贵州”聚力,同时参与各方又相互共享“多彩贵州”品牌资源。目前“多彩贵州”商标已使用在白酒、啤酒、茶叶、特色艺术品、饮料、酒店、文化旅游网站、演艺等10余个行业、19家企业中,拉动投资在1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多彩贵州”品牌大家族及“多彩贵州”特色产业集群,成效明显。其中,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演出已突破2100场次,2011年至今演出总收入达5000万元,成为引领贵州演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三化运作”路径实现大发展
  中心采取“三化运作”路径,提升“多彩贵州”整体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商标价值标准化。即:确立商标核心价值为“原生态”,以原生态文化的原生性和本真性挖掘市场潜力,指导商标的市场推广,防止商标的滥用。同时,把严守品牌和商标“原生态”核心价值、突出贵州文化优势和特色作为商标延伸领域界定的原则,对于关联度不高的行业原则上不予授权或慎重授权。中心针对“多彩贵州”商标涵盖45大类行业的实际,在商标授权过程中采取了母子品牌的架构模式,从而有效避免商标授权和品牌管理的混乱。
  商标管理科学化。中心聘请一流的商标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团队,组织品牌顾问团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智力保障队伍。2012年委托专业品牌管理机构编制完成了《“多彩贵州”品牌价值研究与品牌“十二五”发展规划》,厘清了“多彩贵州”品牌发展战略和商标管理运作等具体策略问题。
商标营销专业化。全面开展“多彩贵州”品牌商标的多元化传播,形成了“党政传播、媒体传播、机构传播、企业传播”相结合的大格局。积极构建和确立了“一个中心、两大体系、三大标准、四个平台、五大利润”的品牌及商标营运模式。同时,中心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多彩贵州”商标采取了多元化的授权费用模式。
  目前,中心已启动实施多彩贵州品牌研发基地项目,搭建多彩贵州文化研究、多彩贵州特色文化产业孵化和培育、多彩贵州文化展示和宣传、多彩贵州文化培训和交流四大平台,进一步提升“多彩贵州”商标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争取把“多彩贵州”打造成中国乃至全球的知名文化品牌。


遵义市新蒲新区工商分局工作人员深入企业,指导其实施商标战略的情景。


截至2013年3月底,全省驰名商标达到35件。图为“牛头牌”商标荣获驰名商标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