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2期 本期13874版 当前A3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5-29


学唱样板戏

□王书伟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来说,有谁不知道样板戏?有谁不会哼唱几段样板戏?样板戏成为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元素,镶嵌在记忆当中。关于样板戏的一些趣事,至今不忘。
  上小学时,有一年学校“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老师组织我们班同学排演《沙家浜》里面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一场戏。扮演郭建光的是我们班有些文艺表演才能的三小子。三小子在同学当中个子最高,长相也很英俊,非常有英雄相。我们十几位同学则扮演伤病员。那段唱腔有些难度,领唱特别高亢,合唱节奏很快,歌词也不容易记住。演出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每天课余时间我们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排练。大家花费心血认真准备,心里都憋了一股劲儿,只待在学校汇演时来个一鸣惊人。
  汇演那天,参加演出的同学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拿全校汇演第一名。到我们上台表演时,我们一脸英气地走到舞台上,摆好了造型,只听扮演郭建光的三小子一声高亢的“同志们”,我们立刻变得虎虎生威,全场鸦雀无声。接下来,三小子要顺势登上摆放在舞台中央的椅子上,以突出郭建光这个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三小子太想展现出英雄形象了,一个飞身箭步跳上椅子。谁知道,他用力过猛,一下子把椅子踢翻了,人也“扑通”一声摔倒在地,裤子也被扯烂了。台下的师生笑翻了天,我们梦寐以求的第一名也泡了汤。后来,大家都笑话三小子是“要学那舞台顶上一扑通”,这让三小子脸尴尬了好长时间。
  我也有一件学样板戏的趣事。我最喜欢的样板戏人物,是《智取威虎山》里的杨子荣。他的那双剑眉,潇洒的亮相,还有机敏的道白,都让我着迷。我时常在嘴里念叨着“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得蜡。”有天晚上,我在家里拿着小木枪,模仿杨子荣在威虎厅里举枪射灭吊灯的样子,一边念着台词,一边抬臂挥手,举枪朝灯泡射击,只觉得自己像杨子荣一样浑身充满英雄气概。没成想,动作太快,木枪一下子脱手飞了出去,把家里的灯泡给打碎了,害得我挨了父亲一顿揍。
  几十年的光阴,一晃儿就过去了。现在偶尔能在电视上看到样板戏,还会勾起我对童年学唱样板戏的幸福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