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34期 本期13768版 当前B2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5-09


民革省委:打造诚信贵州 保障社会公平

□本报记者 顾怡

  诚信是构建良好社会秩序、和谐社会关系的基石,也是稳定社会环境,实现公正司法和确保司法公信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指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这既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是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阻碍。没有诚信,法制便犹如建在沙土上的高层建筑。全社会关注的安全事故、社会治安、行贿受贿、制假售假、食品安全等突出问题,无不与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有关。贵州要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就必须充分认识诚信缺失引发危害,必须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全力打造“诚信贵州”。为此,在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民革省委向大会提交了《打造诚信贵州 保障社会公平》的提案,希望通过提案的办理早日建成“诚信贵州”。

构建政务诚信 提高政府公信力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保障房建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教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安全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做了大量工作,人民群众也得到了不少实惠。但是,现实中却仍然存在穷的不满意,富的也不满意的社会心理现象,出现“仇官”、“仇富”、“仇政府”等社会心态。当前,一些党委政府公信力未能得到根本提升,干群关系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原因是群众认为少数公务人员以权谋私,作风不正,弄虚作假,导致社会不公平,法律和政策规定应当享有待遇未能实现,从而引发心理失衡,引起群众不满。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进行权钱、权色交易,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为满足个人私欲,不惜损害国家利益、群众利益;有的不负责任、失职渎职,给国家财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有的办事拖拉,吃拿卡要,损害公务人员形象;有的逞威风、耍特权、讲排场,奢侈浪费;有的公款大吃大喝、公款请客、公款送礼,编织个人人脉资源网络,损公肥私;有的明哲保身,遇到特殊主体违法乱纪的行为不愿作为、不敢作为或变通作为,损害法制统一和权威;有的为了捞取政绩,不顾客观实际,急功近利,损害发展基础,牺牲发展潜力,打造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导致财政困难;有的执行政策法律实行差别待遇,突破政策法律,违背社会公平;有的虚报浮夸、贪图虚名、不求实效,言行不一、阳奉阴违。
  民革省委认为,这些问题都是不以信用立身、不诚实做事造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严肃工作纪律,强化监督,建立“靠真本事立身,靠干实事吃饭”和“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专营者得利”的制度保障。树立实干兴邦、诚实做事的理念,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一是要建立机关单位、公务人员诚信档案,为单位、个人考评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来源。二是要把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情况录入诚信档案,进一步推进政策法律公开、决策公开、权力运行公开、行政审批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机关内部事务公开。特别是公开办理主体、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事结果、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着力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三是畅通监督渠道,提高监督效果。进一步拓展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形式,建立网上交办、转办、举报、投诉、办理、回复等监督平台。

构建商务诚信  建设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民革省委指出,尤其是政府,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个体,每一户商家,真正为他们服好务,让他们更加安心用心的做事,激发其干事热情和信心。针对社会当前出现的商务失信问题,各级政府及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建设的若干意见》,完善行业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金融业统一诚信平台,培育信用服务市场,稳妥有序服务社会。推进信用信息共享,整合信用服务资源,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为制裁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欠债不还、任意违约等不诚信行为提供信息来源。

构建社会诚信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幅提升,但是社会心理却更加浮躁。然而,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只有强化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民素质,才能构建诚信社会。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提倡忠诚老实,诚恳待人,有信无欺,信守诺言,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推动诚信村居、诚信单位、诚信贵州建设,保障公平正义,预防违法犯罪,减少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幸福指数。

推进司法公正  提升司法公信

  “公正司法”、“司法公信”的核心价值就是诚信。公正司法是指司法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的客观标准,确保执法公正;而司法公信是社会和人民对法制的信仰度问题,如果司法公正了,司法公信度就自然高,人们的法律信仰自然强;反之亦然。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都是司法不公,以及丧失司法公信的表现。当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一些执法者的诚信缺失或者丧失了诚信所致。当今社会讲诚信,不能仅靠传统的凭良心办事去约束,必须要通过法治建设做保障,诚信没有法律的强制力做后盾是不行的,也不符合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要构建诚信社会,打造诚信贵州,必须确保司法公正,推进司法诚信,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