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文章检索
关键字: 标 题: 作 者:
3726期 本期13728版 当前A4 上一版   下一版
正文 发布时间:2013-04-26


桂花香里的李清照

□徐金明

  那株桂花,就开在画栏边上,李清照倚栏而望。这段时间,她和丈夫赵明诚赋闲居住在老家青州。夕阳淡淡,桂花的淡黄色,有些暗。但桂花的馨香,却溢满了庭院,满院芳香,水一般地流淌着。这个时候的李清照,还年轻,但才女的美名,却已远播。她张扬的青春,她飞扬的才气,使她自信,也使她自负,于是,她写下了她的第一首桂花词《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桂花自芳,何须“浅碧”?何须“艳丽”?要的,只是那种内在的“质”,那种本性的柔和,那种虽“迹远”,却依旧留香的秉性,那种性情疏淡的野逸。桂花,有此性情,所以,“自是花中第一流”,不虚也。最是那个“中秋”时节,桂花倚栏而开,“中秋”花繁,可又有哪一种花,能赶得上桂花呢?这哪儿是在写桂花?分明就是李清照的自许。花容月貌,才气横溢,身边的那些“梅花”、“菊花”,也只能嫉妒,或者含羞了。桂花香里,倚栏而立的,是一个自得自负的李清照,是有宋以来的一位旷世才女。
  李清照,追随南宋王朝漂泊流荡,于绍兴年间,终于定居在杭州。这一个中午(也许是晚上),李清照正睡觉,她沉浸在一个美好的梦中。忽然,一阵浓郁的桂花香袭来,她霍然而醒,痴痴地凝视着眼前的一树桂花。桂花开着,碎黄的桂花,犹如黄金万点,看上去是那样的明亮而充满诱惑;碧绿的桂叶,层层铺叠着,像是手工剪过一样。花叶映衬,那桂花,就显得愈加灿然而耀人眼目。与梅花相比,梅花似乎就显得太俗了;与丁香相比,丁香又显得那样粗糙。思绪茫茫,苍凉,李清照援笔写下了她的第二首桂花词《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明,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在那个美好的梦中,李清照梦到了些什么?她一定是梦到了自己的家乡,梦到了“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那份初恋的羞涩,梦到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那种少女的无羁和烂漫,也许还梦到了中秋时节,江北青州家中的那株桂花。但梦醒之后,现实中的她,却是浮云一般漂泊不定的生活,是一个“丁香千结”般愁思身的“愁人”。“多情总被无情恼”,于是,李清照“恼”了,她痛恨这桂花香太过“无情”,生生打断了她的“乡思梦”。非是桂花“无情”,实在是那段时间,桂花香里,李清照有着太多的思乡情。
  暮年的李清照,多病。又一次大病初愈后,她写下了另一首《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煮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蕴藉,木樨花。”人至暮年,李清照已是两鬓华发。病愈之后,她的心情异常闲散。她会静静地看着一弯残月爬上窗纱,累了,就卧在床头,看一些闲散的诗书,或者欣赏一下门前雨中的风景。当然,也看到了庭院中的那一株桂花(木樨花,即桂花)。词中,只有末一句写到桂花——“终日向人多蕴藉,木樨花”。但那“蕴藉”一词,用的实在是太好了,它正是李清照晚年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经历了繁华,经历了苦难,铅华洗尽,李清照已是变得淡泊而宁静。
  桂花香里,我们看到的是,暮年李清照生命深处的那份宽厚和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