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法制宣传 >> 法史故事

先秦诸子思想特点评议

原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31 10:31:24

  中国的思想史,因为殷商甲骨文属于“断烂朝报”,目前只能从西周周公说起。周公有两个特点,一是他本系巫师,熟悉巫师技能。他会看风水,去洛阳考察一番,便定为陪都;他会跳大神,成王病了,为成王跳大神治病;久旱不雨了,他主持祭祀。二是周公是个新巫,新就新在他改造了巫的观念。巫原来是人类与鬼神之间的媒介,既知人意,又知神意。周公之前的巫理念很神秘,商朝的那些巫师从龟壳烧灼后出现的裂纹中判断吉凶,很神秘。周公对此加以改造,认为鬼神是按照“保民”原则赐人吉凶的。如果统治者“以德配天”,鬼神就赐你吉祥富贵;如果德不配位,就赐你多灾多难。依据是什么呢?就是夏桀、殷纣王曾经说上天会保佑自己,最后不一个个都被上天抛弃了吗?“德”者,得也,有德才有资格统治天下。经过周公这么一番“旧瓶装新酒”,巫的神秘性少了,专断权力小了,常人不通过巫师也能知道一点“天下大势”了。可以说,周公对巫术的改造,使中国由巫术文化进入了史官文化。因为熟悉历史的人才知道在悠悠岁月中,谁因“保民”而兴,谁因害民而亡。历史成了人生的教科书,“欲亡其国,先灭其史”,史官文化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

  春秋是个动荡变革的时代,有人飞黄腾达,有人失意倒霉。老子大体属于后者。他的思想就是一个字:“装”。即:装傻、装穷、装弱。他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这里的“若”就是装。人生为什么要“装”?因为世界最后归于沉寂、虚无,所以不要逞强好胜,骄兵必败,哀兵必胜,柔弱胜刚强,知其雄,守其雌。

  面对春秋乱世,孔子是个想救世的人。他的学说就是一个字:“仁”,仁的含义是“爱人”,他把仁爱精神注入体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等级制度),想让礼焕发活力。爱人的含义主要是两方面,一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爱的东西,不要强迫别人爱);二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想得到的东西,应该让别人先得到;你想达到的目标,应该让别人先达到)。孔子的地位之所以高,主要是他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满足了古代家、国同构的社会需要。

  孟子是个迂腐的学者,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睁眼不看人间诸多罪恶而去高唱“性善论”,二是高唱“民贵君轻”,却不去进行相关的制度建设,高高举起,轻轻落地。孟子认为仁、义、礼、智这四种美德不是外力给的,而是天生就有的,属于“良知良能”,与生就有。如果西方人长期反思“天赋人权”,而中国从孟子开始,长期思考“天赋良善”。在我看来,孟子性善论缺乏详细的逻辑论证,凭着感觉而得出,显得武断。人类社会中固然有奋不顾身去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但也有看到别人溺于水中而站在岸上幸灾乐祸的,这两种现象都有,孟子凭什么抓住救人这一点就断言性善呢?他在中国学术史上开创了一个很不好的风气:只提理论命题,而不去逻辑论证。近代胡适有鉴于此,才提出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孟子的性善论表现了古人对人性认识的幼稚,不如基督教直言人类有“原罪”,治理“原罪”一靠教堂布教,二靠法治。

  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周公以来的民本思想推到了高峰。但他主张“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这就与民本理论相矛盾。根源就在于孟子的立场是站在君主一边,民本不同于民主,民本是君主为民做主,而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

  墨家是一批手工业者组成的小团体,核心思想是帮会义气理论,比如“兼相爱”,是说大家要不分彼此的爱;“交相利”,大家要利益均沾。《水浒传》里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习气,即是墨子思想的生动体现。

  法家大都是些“高干子弟”(贵族子弟),从小就目睹了宫廷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因此,对趋利避害的人性的认识,有着与众不同的深刻。比欧洲政治学之父马基雅弗利的学说不仅早了一千多年。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术、势三个字。法是法治,内容是君主定法,臣民守法;术是权术,内容是君主玩弄权术,令臣民感到高深莫测。势是权势,内容是君主的权力至高无上,臣民只能对其诚惶诚恐。法家的问题出在无法解决君权大、还是法权大这一中国历史的一道难题。法家连“王子犯法 庶民同罪”也没做到,秦孝公时,太子犯罪,商鞅只敢处罚太子的老师。

  先秦诸子里,荀子思想比较可取。一是他较务实,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后来经过圣人教化和刑法威慑,才弃恶从善。人为什么生来就恶呢?因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争,争则乱,圣人有鉴于此,一方面制定礼乐教化人们,另一方面制定刑罚威慑惩戒人们,从而使人们始于恶,终于善。二是荀子根据人性始恶终善的心理路程,提出“隆礼重刑”(德、法并重),比此前儒家讲刑治,比此前法家讲德治。后来的统治者大都釆用了他的治国方略。汉宣帝说的那句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法家)王(儒家)道杂之。”后来的朝代大体也是“霸王道杂之”。近代不少思想家都认为“两千年来的政治,秦政也;两千年来的思想,荀学也。”

  战国“百家争鸣”不是我们今天所要的百家争鸣。因为诸子百家之间不是在相互尊重人格的基础上展开争鸣,而是互相谩骂。最典型的就是孟子,他说“(道家)杨子为我,无君也;墨子兼爱,无父也。无父无君,禽兽也。”这是争鸣?分明是骂大街嘛。真正的百家争鸣,一要有法律边界,二要平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