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漫步
发稿人:刘丽  来源:文史天地杂志社   发布日期:2024-03-12 12:43:03  文章字号:   
近代汉口人力车夫的日常生活

 赵煌

19世纪末,作为一种新式交通工具和舶来品,人力车开始引入汉口。它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市民的出行方式,也催生出新的职业群体——人力车夫。人力车行业既是城市中人们谋生的重要去处,也深刻影响了城市的职业结构。他们的生活日常成为折射近代汉口城市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汉口人力车夫群体的兴起

人力车最早于1870年在日本横滨出现,它是一种依靠人力拖拉行驶的交通工具。直到19世纪末人力车才出现在汉口租界的街头。由于该车最早从日本引入,因此又被称为“东洋车”。人力车进入汉口后,很快就兴盛起来。20世纪初期,汉口拆除汉口堡城墙修建起后城马路后,汉口城区得到进一步扩大,人力车又开始在华界流行起来。早期人力车车轮为木质结构,外包铁皮。由于缺少减震装置,车辆行驶起来,车轮与地面相碰,颠簸较为厉害。即使这样,与旧式轿子相比,仍新颖便捷不少,人力车迅速成为人们热衷乘坐的交通工具。乘坐人力车逛街欣赏沿街风景成为时髦风气。正所谓“玉带城门剩旧楼,东洋车子快归休。歆生路口人争换,道是洋街一码头”。1901年,仅在汉口租界工部局正式登记的人力车就有1000辆。

晚清时期在汉口后城马路拉车的人力车夫

1907年,汉口城中又出现了改良人力车。与之前相比,人力车由车座改为车厢,并设有坐垫,车辆的舒适性大为提高,同时车辆也改为由车夫握杆跑行,更加便捷。人力车也进一步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由此带动了人力车行业的发展。

人力车行业在汉口的日渐兴盛,让中外人士看到了商机,他们纷纷出资入市,加入到人力车市场的争夺当中。早在1905年,英租界当局见租界内商务日渐发达,就添加100辆人力车。随着后城马路建成后,城市日渐兴旺,又另添加300辆。除此之外,汉口当局也大力扶持人力车行业的发展。1908年,汉口劝工院自造人力车300辆行驶在汉口后城马路。各方力量纷纷进军人力车市场,人力车行业发展已蔚为可观。至1911年,武汉全市的人力车已达到3300辆,其中仅汉口就达到2500辆,占据大多数。在汉口的一些重要街道,由于人力车太过密集,还专门修建了停车场。民国初期,仅在汉口后城马路登记的人力车就达1000辆,沿途还设立了16处停车场,由此可见人力车在汉口的普及。

20世纪30年代,汉口设市后大力开展市政建设,又进一步刺激了人力车行业。由于汉口街道狭小,不利于马车、电车通行,也为人力车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正如时人所言“电车、公共汽车等在汉口是不需要的了”。1931年,在汉口市公安局登记的营业人力车已达3096辆,车行67家。至1934年,人力车已激增至8588辆之多。如此之多的人力车,以至于造成市场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部分车商因此亏损巨大,不得不申请破产。人力车市场的兴盛,吸引着人们纷纷来此处谋求生路,从而带动人力车夫职业群体的壮大。1929年,汉口人力车共有3066辆,人力车夫12500人。1937年,汉口人力车夫总数有所下降,但依然高达7721人。到1938年,武汉三镇人力车已达到10997辆,人力车夫3万余人,成为城市中人力车发展的高峰。如此多的人力车夫既说明该职业群体规模的庞大,已成为城市职业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们每天穿梭于城市中,与各方势力打交道,以自身实践的方式体悟和创造着城市的日常。

汉口双洞门马路竣工后行驶的人力车

二、谁在拉车?汉口人力车夫的群体特征

汉口人力车夫规模的庞大,与这一职业入职门槛低有很大的关系。

民国时期,汉口大部分从事拉车的人来自城市周边农村的农民或灾民群体。“全湖北的灾民,差不多都集中汉口。他们没有饭吃,稍有点气力的人,不论老小,就去拉人力车”。根据1934年的《武汉市人力车夫生活调查报告》来看,调查的38名人力车夫,来自武昌、汉阳等武汉市内的仅有8人,占比21%。其余人员均来自黄安、孝感、应城等周边城镇,另有车夫来自河南等外省。通过籍贯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民是汉口人力车夫的主力。

人力车夫,也不完全来自于教育程度较低的阶层,由于自身遭遇和家庭变故,也有一部分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为了谋生而从事这一行业。据《社会周报》记载,某报的魏姓记者曾乘人力车行至万国跑马场。魏某因嫌车夫拉得太慢,下车给钱时说了车夫几句。此时汽车飞驰而过,车夫冷笑并随即咏出“风驰电掣往来频,绕脚黄沙拂面尘。寄语骄奢座上客,阿侬曾是个中人”的诗句。魏某大为吃惊,当即赠送车夫5块大洋。能脱口吟诗,说明了人力车夫当中也确有“高人”。 

人力车要靠人来提供动力,因此拉车的人要有较好的体力和脚力。1937年汉口7721名人力车夫当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825人,占总数的10.6%;17岁以下的人员118人,占总数的1.5%,其中最小的年龄仅为12岁。这表明青壮年是人力车夫的主力。不过儿童和中老年人依旧占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了普通民众生活之艰辛。

事实上,大多数人力车夫都是已有家室的人。1934年统计的38名人力车夫中,有妻室的有21人,占比55%。这说明大多人力车夫拉车不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家人。

人力车夫的收入微薄,还要支撑家庭,因此他们的居住环境较为恶劣。通常他们住在大智门后街五马路附近,有的还栖息在铁路附近以及菜园内。即使这样,有时候还会遭遇到意外的灾祸。1938年7月,日军飞机轰炸汉口市区,投弹多枚,均落于贫民居住地带。在中山路中段的循礼巷处的居民多为人力车夫和各种小贩,此次袭击震倒房屋10余间,死10余人,伤10余人。

在汉口租界拉车的人力车夫

三、拉车人的生活日常

在汉口想要成为一名人力车夫,需要到车行办理租车手续。这通常有两种办理形式。一种是缴纳押金,一般需缴纳三元押金;另一种是有担保人员。不过,如果与车行行主认识,或由行主亲戚好友介绍而来,则可以既无需担保人员,也不用缴纳押金。

人力车夫一天的收入十分微薄。据统计,1929年汉口人力车夫在华界每日净得车钱仅为三千文。即使是这样的微薄收入,每一辆车所得收入全额的43%还要作为租捐缴纳。而在租界,每一辆车仅以收入的25%作为租捐缴纳。除了收入低微外,汉口人力车夫的工作时间还非常长,从上午5时至晚间12时,长达19个小时。分3班轮流。其中,华界的第一班时间为上午5时至12时,工作7小时;第二班为上午12时至下午6时,工作6小时;第三班为下午6时至晚间12时,工作6小时。而在租界,第一班为上午5时至下午2时,工作9小时;第二班为下午2时至下午6时,工作4小时;第三班为下午6时至晚间12时,工作6小时。从中可以看出,华界的第一班时间要比租界的少2小时。

由于收入低微,且辛苦异常,人力车夫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大多喜欢吸烟、喝酒和赌博。在调查的38名车夫中,喜欢吸烟的人有28人,占比达73.6%。

因为入职门槛低,且能有所收入,很多人力车夫还是愿意将其作为持久的谋生手段。1934年统计的38名武汉人力车夫当中,仅有1人拉车时间在1年以内。其中,超过5年以上的有18人,占总人数的47.3%;仅有2人拉车时间在30年以上40年以下,算是资深的人力车夫。长时间高龄从事人力车夫行业,既反映出这一职业确实能带来稳定的收入,也道出了普通民众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为了生计,人力车夫都得出去拉车。因此,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在汉口,尤其是到了夏季,酷热难当。有些乘客为了赶路甚至还不停催促车夫跑快些。这导致人力车夫因受热过度而倒毙街头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汉口市政府还专门下令禁止乘客催促车夫加紧奔跑,并由在岗巡警随时制止。同时,政府还在城市各处搭盖61架凉棚供人力车夫避暑。

为了补贴家用,有的车夫除拉乘客外,有时也会用人力车拖运货物来搞些副业。他们或拖运大批货物,或为普通用户和小贩商人买卖零星货物代运来增加收入。用人力车载运货物的行为难免会影响到码头工人、板车工人的工作和生意。为此,政府不得不下令凡用人力车拖运货物者,以一车为限,两辆以上拖运货物的查照取缔。

有些人力车夫工作经验丰富,知道哪里生意好做,会主动出击上门找生意。他们将车辆放在咖啡馆的门前,通常这样会遇到美国水兵,随时可以拉起飞跑。有的车夫只会坐等机会,这样来钱自然少一些。有运气坏的车夫,一天什么钱也赚不到。赚到钱的车夫会到小馆里饱餐一顿,去车行付了车租,余下几百文交给妻小开伙,再多点会存在铁箱中;赚钱少一点的车夫就会到茶馆坐坐,买几个馍馍填个半饱;而没赚到钱的车夫则只能深夜喝点西北风,装上一肚子闷气,一家老小跟着挨饿。

人力车夫在拉车时还要处理复杂的职业关系,稍有不慎,还会带来人身安全的风险。一方面,人力车夫要面临来自同行的竞争。由于人力车夫过多,为了生意,车夫之间还会经常出现竞争的现象。1935年,一名叫汪如玉的记者记录了人力车夫争抢生意的事情。车夫从江汉路出发拉20多里路,车费为3角钱,还得放空车回来。就是这样的一笔生意,人力车夫都争得头破血流,最后还被渔翁得利者拉跑了。除了应对同行外,车夫还要处理好与乘客的关系。1927年,在汉口总商会附近,一名士兵因欲强行用库券换取车夫的铜元,双方产生纠纷。车夫被押送至警察七署,遂引发人力车夫罢工。有的车夫甚至因车资问题失去了生命。同年4月3日,有日本水兵两人分乘人力车至日租界燮昌小路转角,因下车不给车资,车夫向其索要,日兵竟用刺刀直刺车夫,致使其当场流血昏厥。可见人力车夫在当时社会身份的卑微,以至于有“亲戚六眷你莫笑,我在洋街做马跳”“人力车杠拉在手,祖宗三代被人欺”之说。再者,人力车夫还要处理好与警察的关系。人力车夫上街拉车,是警察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人力车夫拉车时最害怕被警察抓到罚款,以至于人力车夫中间流传着“拉着车子心发颤,生怕坐牢和罚款,人力车子拉上岸,不卖油条就讨饭”。

四、生活中的小庸常,也是城市社会的大日常

人力车夫虽然处在社会底层,却是城市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积极开展反帝斗争、支援武汉保卫战,推动了城市社会历史发展。早在辛亥革命时期,人力车夫的义举就引发关注。据《楚报》记载,当时有一位受伤革命军人乘人力车前往天主教堂红十字会医院,下车时向车夫付钱,车夫竟说“不要钱不要钱”,最终不收而去。此举引得报社发出了“人心如此,革命事业安得不成哉”的感慨。汉口的人力车夫还积极开展反帝斗争。1925年,人力车夫沿着租界的边街分3组开展游行,并沿途演讲了英国巡捕的种种压迫情形。武汉会战期间,汉口人力车夫纷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前线斗争。1938年7月7日,“七七献金运动”在武汉举办。献金的第一天,很多的人力车夫载着乘客经过献金台时,都自动放下车杆,将挣来的5分、1角等血汗钱投入木箱,就连乘车人都大受感动。武汉沦陷前夕,政府将汉口城区所管理的8000辆人力车全数撤出。此举不仅增加了西去及南运的交通工具,也帮助了难民快速撤离。而人力车夫中的壮丁,或被征入伍,或服军役,赴前线作战,或者从事服务工作,有力支援了抗战事业。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4年第3期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2022003284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400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