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漫步
发稿人: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2-10-18 17:00:25  文章字号:   
王若飞:“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经历风雨经历沧桑,培育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在贵州革命老区,有着无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他们的奉献与业绩,是贵州人民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王若飞(18961945)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之一,他的一生践行了“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初心和理想。

 

学生时代的探索

18961011日,王若飞出生在贵州省安顺城北街王家祖宅,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后来,因家庭变故,父亲在潦倒中去世,母亲黄固贞带着他和妹妹王若芬依庶祖母度日。

王若飞八岁(1904)那年,二舅父黄齐生把他接到贵阳,入达德学校上学。随后又把他的母亲和妹妹王若芬接到贵阳大舅父黄干夫家中,从此他们一家依靠二位舅父生活。

1911年,王若飞从达德学校毕业,随大舅父黄干夫到铜仁矿务局任文书兼会计。年轻的王若飞看到了矿工的悲惨生活,深感国弱民贫,政治腐败,对他产生了很大的触动。此时,大舅父黄干夫、二舅父黄齐生都投身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大舅父黄干夫说服驻军团长彭公武举义讨袁,二舅父黄齐生为赴各省联络的贵州代表,取道昆明、海防、香港赴上海,对倒袁成功后的总统问题表达贵州的意见。王若飞作为秘书,携款往上海与二舅父黄齐生会合。途经湖南辰溪时,被驻地袁军扣留,被关一月有余才得脱险。这是王若飞为了革命事业第一次被捕。

 

出国探革命真理

1917年冬,王若飞考取官费留日生资格。19181月,随黄齐生带领的贵州籍留日学生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明治大学。因为不满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侵略中国的强盗行径,他和30多名贵州籍学生愤而归国。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王若飞回到上海。当时,吴玉章等人提倡赴法勤工俭学,王若飞决定赴法学习。同年10月,黄齐生在上海多方筹措到经费后,率领王若飞等前往欧洲,先后在伦敦、巴黎等地共同生活。他们租了一间小房间,黄齐生和湖南来的徐特立睡床上,王若飞睡地上。白天学生们出去上工,黄齐生和徐特立在宿舍为他们洗衣做饭,晚间听学生们谈论工厂、学校情况,一起讨论天下大事。有一段时间,王若飞甚至到铁工厂去做打铁工人。王若飞在圣夏门铁工厂勤工俭学期间,写下了著名而宝贵的《圣夏门勤工日记》。王若飞与陈延年、赵世炎、周恩来等在巴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厚道、热情的王若飞多方联络、沟通、斡旋,使大家团结起来,积极探讨中国革命的问题,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寻找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

19233月,受中国共产党指派,王若飞赴莫斯科入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黄齐生在巴黎送别王若。后返祖国,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往返于上海和贵阳。

 

营救革命同志

王若飞回国后,19255月下旬,中共中央根据李大钊与国民军第二军军长、河南军务督办胡景翼商定的计划,派王若飞到河南帮助国民军第二军开办军官学校。王若飞到达开封时,由于胡景翼病故,继任国民军第二军军长的岳维峻放弃了开办军校的计划。开办军校未果,王若飞留在河南担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在此期间,与党组织派到豫丰纱厂做女工工作的李培之相识相爱,结为革命伴侣。他们结婚仅仅十几天,王若飞就送别新婚的妻子李培之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是年冬,王若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秘书长。这时,王若飞的大舅父一家、二舅父一家及母亲、妹妹都在上海居住。

自欧洲一别,王若飞与二舅父音讯不通,与家人失去联系。家人隐约听到王若飞也在上海的消息,到处寻访不得。一日,王若飞与二舅父突然在路上相遇,二人惊喜不已,同入酒家叙谈。舅父说:你的母亲和妹妹近在沪上,何不一见呢?王若飞低头垂泪,良久不能语。正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大屠杀,大批同志被捕,亲密战友陈延年身陷囹圄,自己也身处极度危险之中。自己从小为二位舅父抚养长大,培育成人,东渡日本,远赴欧洲,再到苏联,母亲和妹妹一直为二位舅父照料,自己分毫未有回报,虽知亲人近在咫尺,怎么能让他们因自己涉险呢?然而,与亲人多年未见,怎么能不思念呢?终于在一个夜晚,他来到大舅父家,与母亲相见。母亲深明大义,知道儿子的事业不能言、不能问,必是有关家国的大事业,便叮嘱他不必以己为念。

刘方岳是少年王若飞在达德学校的同学,后一起东渡日本,远赴法国,当年因里昂大学事件被送回国。后来在贵州商人王从素在上海所开的德胜棉花号做经理。一日,王若飞突然来访,一进门就说:快弄点吃的来,饿极了。刘方岳马上出门弄来一只蒸鸡,见若飞狼吞虎咽,他暗自思忖,王若飞可能处于被追捕中。王若飞在老同学的寓所住了两三天,白天躲在家里,畅叙别情,描述红色俄国之所见,特别对陈延年的才能、气节大加赞赏。每当夜幕降临他便外出,直到深夜方回,照例狼吞虎咽吃掉老同学为他准备的丰盛晚餐。其实,营救陈延年和被捕同志的工作在秘密而紧张的进行中。半个月后,有一位自称陈延年夫人的年轻妇女来找刘方岳,向他陈述陈延年被捕的经过,并请求他设法营救。不久,刘方岳收到寄自哈尔滨一家俄国商号1万元的巨款,请他转给上海的某君。联想到最近发生的事情,刘方岳想到这是地下党的经费,他马上把款项汇往指定的账户。大约过了10天,他又收到500元汇款,请他出面营救陈延年。他遵照所嘱到上海四马路找吴凯声律师,出庭为陈延年辩护,终未果,陈延年至死不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狱中的斗争

19286月,王若飞赴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并留在苏联,进入列宁学院,与妻子李培之重逢同窗学习了3年后,他们又一次分别,王若飞回国担任中共西北特委书记。他化名黄静斋,以皮毛商人的身份,经乌兰巴托进入内蒙古,住进包头的泰安客栈。没多久即被特务盯梢。这个特务姓樊,开着一家妓院。他发现王若飞威严非凡,不同于一般商人。虽然多日盯梢未发现破绽,但他还是密告公安局稽查处,以查店为名,逮捕了王若飞。得知外甥被捕的消息,黄齐生四处奔走营救。他去找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何应钦,但被拒之门外。他门前大骂何应钦,何应钦只得出来应酬一番,但最终也不肯救王若飞。黄齐生不顾年老体弱,到包头住下来,给若飞送吃的,送报纸、送消息,每到探监日就去看望。舅甥二人旁若无人,高谈阔论,说到兴起还哈哈大笑,弄得狱卒面面相觑。他们怎么知道,为了解放苦难的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事业,王若飞已抱定必死的决心,要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在艰难中成立起来的党组织,保护革命同志和战友。舅父问他:万一不幸,遗体何归?若飞坦然而浪漫地回答:一火了之。如果有幸,可葬于大青山昭君墓侧。黄齐生也料定国民党当局会杀害王若飞这个大共产党,忍着悲痛花了20元钱托人在大青山下的昭君墓侧给他买下一块墓地。

 

塞外风寒日甚,王若飞劝舅父离开。他从西服衬里撕下一方白绸,给不知身在何方的妻子李培之写了一封诀别信:

培之,忘掉我!不要为我的牺牲而伤痛,集中精力进行战斗,继续努力完成党的事业。培之,别了,我们在红旗下聚齐,又在红旗下分手。战士们虽然在红旗下倒下,但革命的红旗永远不倒,它随着战士的血迹飘扬四方!这,就是我们的胜利!请你伸出双手,来迎接我们的胜利吧!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王若飞始终守口如瓶。黔驴技穷的敌人导演了一出假枪毙的把戏,在夜深人静之时,将他押到荒地,用枪对着他叫:招不招,不招就开枪了!他平静地说:开枪吧!把敌人惊得目瞪口呆。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十分震撼,他对人说:军人上战场脸也得白一白,

王若飞在刑场上竟面不改色、度自若,真了不起!人才就出在共产党里啊!

为王若飞的人格魅力所感动,傅作义经常请他到家里,说服他为国民政府服务。王若飞则利用这个机会宣传共产党救国救民的主张,团结抗日的政要。后来傅作义说:我能够在北平接受共产党的条件,和平解放北平,跟王若飞在狱中对我的教育分不开。

1936年,王若飞被转押到山西监狱,山西省主席阎锡山钦佩王若飞的为人和才华,多次说服他为己所用,均被他拒绝。

 

出狱后的革命工作

19375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营救下,王若飞结束了五年零七个月的牢狱生活。得知自己即将无条件出狱,王若飞主动要求党组织对自己进行审查。

▲1945年8月28日,赴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左二)、周恩来(右二)、王若飞(右一),与陪同的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左三)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左一)离开延安时合影

王若飞出狱后,在西安见到了舅父黄齐生和妻子李培之,随后共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的岁月他一生中最畅快的日子。他先后任军委总政联络部部长、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军委副参谋长、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等重要职务。
 
李培之在延安生下了他们夫妻唯一的儿子王兴。

19445月,抗日战争进入后期,国民党常常挑起事端,国共两党摩擦迭起,大后方人心动荡。党中央派林伯渠和王若飞赴西安、重庆,与国民政府谈判。王若飞后任中共南方局工委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他广泛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斗争。

中共贵州地下组织自1940年后一直在南方局的领导下工作。1944年底,日寇侵入贵州,抗战形势危急。省临时工委向王若飞请示,派部分地下党员回乡发展抗日武装,组建游击队。安顺青年沈守鸿受组织委派,在重庆温泉国民党中央大学受训,搜集情报。这时接到组织通知,要他立即撤离,回乡开辟游击区。沈守鸿接到指示,借口家中老父生病,托同学代请假,匆匆收拾行李,进城找到南方局青年工作部的刘光,刘光把他带到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告诉他:今天若飞同志要和你谈话。

沈守鸿终于见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询问了沈守鸿一些情况后,为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然后作出指示:现在组织要派你回贵州参加开辟抗日游击区的工作,这是一项紧迫重要的任务。你要像救火一样快速行动,迎着敌人去,迟了,有的人在混乱中走散了,投敌了,要赶在敌人占领之前到那些地方去进行工作。

王若飞要沈守鸿谈谈回去后的工作打算。沈守鸿说:回到家乡隐蔽下来,把当地各种社会力量组织起来,打出抗日保家卫国的大旗,按照游击区的经验创建敌后根据地。王若飞问到还有哪些同志可以回贵州工作时,沈守鸿提出有罗明、聂静涵、朱立影等同志,若飞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当沈守鸿提到组织问题时,王若飞明确指示:你们工作开展起来后,再把组织建立起来,暂仍直接与南方局联系。

接见一直持续到傍晚。饭后,为避免特务盯梢,沈守鸿和王若飞乘车一道离开曾家岩办事处。车行至观音岩马路僻静处,王若飞即示意沈守鸿下车。

沈守鸿回到家乡安顺新场乡后,联络思想进步、爱国心强、同情共产党的进步人士和回乡大学生,成立“安顺县大学生协进会”,并分头联络,发展成员。

这是王若飞离开家乡多年后,和家乡的一次重要的联系。

 

参加重庆谈判

19458月,王若飞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随同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和平谈判。重庆谈判期间,王若飞日夜操劳、呕心沥血,协助毛泽东、周恩来工作,参与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在谈判中,王若飞按照党中央要求,既坚持原则,又掌握灵活的斗争策略,在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重大问题上,团结各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的独裁政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赢得了“王铁嘴”的美誉。

194648日,王若飞乘飞机回延安请示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0岁。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是王若飞与周恩来临别时说的话,也成为他留与世间最后的遗言。

自加入党组织,王若飞便以共产主义信仰为终身追求,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虽历任党内许多重要领导职务,却始终保持质朴的为民情怀,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和其他同志:作为一个党员,应该根据自己的环境,为党和人民做一份服务工作,这是每一个党员的神圣义务,绝不能自称为领导人。就一个领导人说,他也必须亲自动手,取得经验,然后才配领导别人。应该虚心放下自己领导人的架子,向群众学习。

王若飞卓越的工作才能和领导能力,不仅赢得了党内同志的尊重,也赢得了许多民主人士的由衷钦佩。马寅初称赞王若飞:“确有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的本领”“有‘说得出做得成’的才能”。沈钧儒高度评价王若飞在参加重庆谈判中的表现,说他“那一种韧性的辩争,众口纷拿,屹然不动,虽有责难弗避,真不愧为民主战士的前导”。

更为难得的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王若飞没有因为自己光荣的斗争历史骄傲自满,而是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组织分配的每一个岗位上全心全意为党工作,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习仲勋的回忆中,王若飞“朴实、谦和,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志勤勤恳恳”“常说自己懂得不多,没有为党做了多少工作”。蔡畅说他“无论受到怎样的委屈,总是不声不响,毫无怨言”。可以说,一心为民、一心向党的无私情怀,伴随王若飞走过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完美诠释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王若飞的革命生涯中,领导过多次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从事过统战、组织、宣传、军事等多种革命工作,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无论身处顺境逆境,甚至面对生死考验,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如磐石,对党忠诚始终如一,是一位忠诚、干净、担当的革命家,堪称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1700841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499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