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贵州
发稿人:刘丽  来源:文史天地杂志社   发布日期:2024-03-21 13:35:17  文章字号:   
学者型官员赵翼与贵西兵备道

 高永川

赵翼,字耘菘(云崧),号瓯北,别号三半老人,江苏常州武进人,是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考据学家和史学家,主要在作诗、治史和著述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他曾因《论诗》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句而声名大振,还以著有《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集》等皇皇巨著而名留青史。纵观其一生,早年潜心科举,笃志仕途;中年却因壮志难酬,卸官归里;退居乡野后潜心治学,教示后辈。在其去官谪居期间,除短暂重入围帐做过幕僚外,还曾主讲于扬州安定书院,也曾欲复出补官宦游,但最终以身体抱恙未成。过去学界多热衷于讨论其传世作品,鲜有人关注其生平经历,更无专文谈及他那段艰辛坎坷的仕宦生涯,尤其对他任职贵州的事迹,仅在少数文章内寥寥数笔便带过。

一、瓯北无奈赴贵西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四月,赵翼升任贵州分巡贵西兵备道道员。当时,贵西兵备道衙署设在黔西北地区偏远高寒的威宁州(今威宁自治县)。当地地势崎岖、黔首困顿,生活条件和环境都相对艰苦,一般在外界看来贵州全境常年云遮雾罩,各地遍布蛮烟瘴雨,属于极其荒僻苦寒的地方。并且如同我们今天所见,赵翼对于“升任”贵西这项“殊荣”原本就从未表现出过多大的热情,反而这次突如其来的擢升还使其被迫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换言之,在被擢授贵西兵备道之初,赵翼很可能并非自愿调离在其看来堪称“繁华善地”的广州,只不过对于历代仕人而言,又怎么能违抗皇命?

1790年《京版天文全图》的贵州部分

五月,赵翼卸任广州知府,七月正式交接完毕,直至八月,他才带着家人溯珠江水道而上,远赴贵西威宁州上任。尽管按惯例清代官员作牧地方可以携家带口,然而,自其出京师任职以来,几乎“一年辄易一地”。他曾先后出任镇安(今广西德保)、广州两地知府,在镇安任内,还被征调至滇南随军参加“平缅之役”。原本开府南方边陲已并非其所愿,况且相较于物阜民丰的两广地区而言,贵西威宁偏安一隅,无论生活条件还是办公环境都差得多,加之此去赴任前途莫测,路途遥远艰险。赵母年老体衰,才刚刚历尽千辛万苦从江苏常州跋涉千里来到广州与之团聚,如今恐怕是难以再随行奔波了。此外,在仕途上屡屡受挫,使得赵翼倍感前途无望,才会在擢授贵西兵备道时产生卸官归田的想法。

八月,赵翼携带家眷自广州府出发,由珠江、西江水道溯流赴黔。先由西江水道经三水、德庆、梧州、浔州(今桂平)等地,然后,转入柳江水道过柳州府怀远(今三江)境,沿柳江上游支流都柳江进入古州厅(今榕江)。自古便属黔粤通津的古州厅属其入黔首站,也是其离粤赴黔途中首次受到地方官员盛情款待的地方。赵翼一家便在古州驻足数日,还顺道寻访了当地的多处名山胜境。经过一番休整后,又顺都柳江水道经都江厅(今三都水族自治县),转驿道行至独山州境内,再由驿道陆行过都匀府,最后途经贵定、龙里等地,直奔贵阳府的贵筑城。

十月初,赵翼刚抵达黔中贵阳,恰逢朝廷调遣云南驻军前往川西戡乱,需取道贵西的威宁、毕节等地。因其早年在镇安任内曾被征调至滇南随军,故而在驻滇官兵中有不少故交旧识。赵翼在贵阳拜访完时任贵州巡抚李湖后,还没等到巡抚为其举行正式“受代”仪式,便又匆忙地赶赴威宁。刚一到任,他便立即组织衙役连夜“办集夫马,料理过兵”,办理赴川官兵过境事宜,同时,还顺便与往日在滇军营中的故交赵文哲、王昶、上司阿桂等人短暂重逢。同年底,因川西战事持续吃紧,朝廷又征调黔兵入川增援作战,赵翼又亲自到所辖毕节驿办理官兵过境事宜。

明清以来,贵阳至威宁的官道通常都必须经过龙场驿、陆广驿、鸭池河、水西驿、落脚河、毕节驿等地,抵毕节驿(今七星关区)后,再转由滇黔驿道北支的乌撒道西行,过七星关、七星河、黑张驿(今赫章)等地,一路西行方可往返贵西威宁。赵翼在宦黔期间曾多次往来黔中多地公干,都是沿前朝奢香夫人所辟“龙场九驿”进出水西腹地,往返贵西威宁,此间其足迹几乎遍布整个黔中大地。

二、耘菘宦黔主矿政

清代贵州境内设有贵东道、贵西道和粮储道三员,前两者为分巡兵备道,后者为粮储道兼分守道。贵西兵备道自康熙二十年(1681年)建置,辖四府两直隶厅,初设时署在安顺,乾隆十七年(1752年)移驻威宁州,后又迁回安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被裁后改设劝业道。兵备道创设始于明代,清代沿袭,主要职责是整饬兵备,监察镇及其以下地方武官。赵翼的主要职责便是整饬兵备和监察镇及以下地方武官,因其曾在翰林院、军机处供职以及随军等经历,使之在宦黔期间纵然以文士身份出任地方武职,却不仅勤于整饬兵备和监察地方武官等分内之事,还在署理地方矿政、筹备军需、征调兵丁以及稳边固民等方面做出许多政绩。

赵翼画像

当时,贵西兵备道管辖今鸭池河以西至川滇黔三省交界的大片土地,当地夷汉杂居,属川黔锁钥和滇黔门户的特殊战略位置,且威宁、水城、大方等地还拥有丰富的铜、铅、锌矿产资源。随着铸造钱币和军械对铜、铅、锌矿需求的增长,清政府逐渐加大对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同时也滋生出一系列问题。在赵翼到任之前,贵西曾发生过一起骇人听闻的威宁矿厂亏空案。该案牵涉前后两任贵州巡抚、按察使、布政使、粮储道以及威宁知州等若干地方大员,先后历时数月才将所有涉案人员绳之以法。此后,清廷为防止类似情况发生,便将贵西铅锌矿厂事务转由贵西兵备道就近管理。因此,赵翼到任后除署理民政和监察地方军务外,还接管了威宁、水城两地的铅厂事务。

贵州境内地势多高山峡谷,自古以来交通闭塞,难以行车或者通航。因此铅矿运输方式相对单一,通常情况下仅依赖牛拉、马驮或者人力挑运。在运输途中还需时刻提防出现杀人越货的情况,导致各地所产铅矿的运销工程量巨大,且耗资巨繁,有些官吏便有机会渔利其中。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初,在赵翼正式接管威宁、水城两地铅厂后,便立即废除旧弊,订立条款,整顿纪律,严令查处以往克扣矿工酬劳和运夫工费等情况。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保护那些依靠采矿及运输矿料谋生的底层老百姓,使辖区内各地铅矿厂民各司其职,各安生理,贵西威宁、水城等地的各大铅厂逐渐恢复了正常运转。

赵翼接管威宁、水城两地铅厂事务之初,前任威宁知州刘标所犯威宁铅矿厂亏空案尚未完全了结,仍有数百万斤铅矿在途待运。由于该案影响极其重大,继任贵州巡抚图思德十分重视,并要求年内必须将所有在途待运的铅矿按既定时限分送各地。赵翼在接下运输任务后,便立即勒令其所辖各州府官吏务必重视,抢抓适宜运输铅矿的春夏时节。在其亲自沟通敦促下,还未等到秋风将至,便已将贵西所有待运的铅矿全部提前运抵四川永宁府(今叙永),再经永宁河水运至泸州,又转由长江水道分送四川、重庆、湖北及北京等地的铸钱局。

同年十月,赵翼因在广州任内办理的旧案判罚过轻,被别有用心者借题发挥,加以抹黑,向朝廷进言对其弹劾,使之不仅遭到吏部追责,还被降一级调用,奉旨送吏部引见。尽管在仕途上再次横遭变故,但赵翼仍未作过多申辩,只是顺势陈情其母亲年迈,时常盼望其早日回乡,并再次向上乞求告假返乡,以便归养其远在故乡的母亲,最终如愿获准归里。

三、道台去官返乡梓

赵翼在获准自贵西卸任之后,便准备携家眷离黔返乡。不过他的返乡之旅并“不比赴官有限期”。在临别之际,赵翼仍旧对在贵州结交的众多挚友和同僚有诸多不舍,还对这黔山贵水充满眷恋,颇有流连忘返之意。当初他刚到贵西时适值秋冬之际,而今又正好在秋冬之交离开,尽管来去都是在落叶飘零、万物肃杀的时节,并且在赴任时还有诸多不情愿,真的面临要离黔返乡时,赵翼的心境应该非常复杂且与初来时截然不同。

贵州的秋冬时节,赵翼返乡的行程时常会因各种极端天气而受到阻碍,不过他总是泰然处之,笑看风雪,一路上还很有雅兴地寻访沿途各地名胜古迹,并以作诗唱和的方式来记录途中见闻。自其由榕江入黔到从镇远离开,虽然仅短短一年有余,但是赵翼显然已同这片美丽且神秘的土地结下了深厚情谊,才会在离开时对着黄平飞云崖萌生出“归途我欲挟之行,携置姑苏虎丘路”的想法。不过他终究什么都带不走,反而是将足迹永远留在了广阔的黔中大地。

赵翼回乡途中,在经过毕节时收到赵文哲从川西寄来的书信,以及赵氏自朗州(今湖南常德)至贵阳途中所作诗篇。因其返乡之路也会经过贵阳、朗州等地,故赵翼有意在归途中作诗与之唱和。自毕节经数日脚程,赵翼便又再次来到贵阳。此时,贵州巡抚图思德、布政使韦谦恒、粮道国栋等人在贵筑城内专门设宴为其饯行,席间,众人无不流露出对其卸官离黔的惋惜。然而,赵翼陈情缘由,聊表谢意后,仍旧选择继续东归。他携家眷出贵筑城后,途经平越州、黄平州等地,在抵达施秉县偏桥司后,改泛舟氵舞阳河水道,随后便一直沿水路乘船东进,出镇远府,入湖南沅州府(今芷江)境,转由沅江水道,过泸溪、辰州(今沅陵)等地。同年除夕,阖家抵达朗州府。

次年正月,他们一家又自朗州府启程,继续踏上返乡之路。先过洞庭湖,随后转入长江水道,然后沿长江一路向东,中间经赤壁、汉口,又过九江、鄱阳湖、芜湖、南京等地。一年前赵翼并未因左迁贵西而心生抱怨,如今也不会因卸任贵西而有所困扰。相反,在回乡途中,他顺道游览沿途的岳阳楼、黄鹤楼、鹦鹉洲等诸多名胜古迹,一路上还诗情勃发、兴致盎然地与前人题咏唱和,完全没有半点因去官离职而感到情绪低落的意思。

二月下旬,赵翼携一众家眷历时数月,终于抵达家乡江苏常州府阳湖县西干里(今武进戴溪桥)。然而,因其年前委托胞弟在家为其营造的宅院尚未建成,全家只得暂时寓居在常州城内亲朋家中。直至同年十月,西干里新居落成,赵翼才得以真正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正式开启他赋闲隐逸的耕读生活。

赵翼故居

四、谪居乡野著文章

自卸官返乡以来,赵翼一直侍奉在其母亲左右,几乎做到靡微不周,夙夜无间。他们一家的日常生活也与普通人家相差无几,只是在耕作之余,赵翼本人除以文字结交朋友外,还会用大量时间读书求索、著述品茗或外出“交游”。也许是因为其常年在外求学,以及曾四处奔波到多地任职为官的缘故,赵翼格外珍惜和享受着这份乡居生活所独有的闲适和安逸。此外,在回乡后赵翼开始沉迷考据、潜心著述,他先后著有《陔余丛考》《廿二史札记》《檐曝杂记》《瓯北集》《瓯北诗钞》《瓯北诗话》(以上著作收入《瓯北全集》)等作品传世,以飨后学。

在其诸多传世作品中,以乾隆六十年(1795年)成书的《廿二史札记》最负盛名,与《十七史商榷》《二十二史考异》齐名,一同被视为清代乾嘉时期考据学的代表之作。尽管《廿二史札记》与《陔余丛考》有很多相类之处,且两者都采用读书笔记体写成,然而在撰写《廿二史札记》时,赵翼除采用传统的“以史证史”之外,还格外注重对于历代正史的“参互校勘”,并试图通过考订史实,观察“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逐一提出对历代治乱兴衰的认识与看法。赵翼撰写“札记”显然是借鉴了写“丛考”时所积累的经验,因此,“札记”对于史料撷取和史实考证都相对严谨可靠,这大概也正是《廿二史札记》至今仍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吧!

总体上来看,赵翼在史学方面的影响和成就,其实要远胜于文学方面。然而,赵翼却十分痴迷于吟诗作诗,究其一生有5000余首诗歌传世,几乎被收录于《瓯北集》《瓯北诗钞》和《瓯北诗话》。在贵州任职期间,赵翼也曾创作了百余首诗歌,内容涉及贵州各地名胜古迹、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等。品读赵翼的系列诗作,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他在任职贵西期间的种种遭遇,还可以管窥其从励志求学、笃志仕途到卸官隐退的转变过程。

本文刊于《文史天地》2024年第3期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2022003284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400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