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贵州
发稿人:刘丽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06-09 16:58:07  文章字号:   
从庄蹻开滇到夜郎与滇双封王
贵州历史文化随笔征文大赛作品选登

作者:龙长启

从战国到秦汉,中国西南边陲的云贵高原上曾经发生过两件大事,这就是“庄蹻开滇”和“唐蒙开通夜郎道”,结果是西汉中央政府在云南、贵州设置郡县,将云贵地区直接纳入了中央政府的管辖。此事在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详细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

秦、汉以前,四川(含现在重庆市,为行文简便,本文统称四川)盆地曾经建有巴、蜀两个古国;在四川南部和西部,同时存在着称为“西南夷”的边地族群。历史上我国西南方一直有一条通往西方的民间商道“南方丝绸之路”。蜀地物产丰富,“南方丝绸之路”运送的主要产品就出产于蜀。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张骞在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生动地反映了这个事实。蜀地商品要运到西方,必须经过云南。古代交通基本上是河道行进,如果遇见大山则翻垭口而行。历史上四川通滇道路只有两条:一是西面经四川西昌到云南楚雄的邛都“牦牛道”;二是东面自僰道(四川宜宾)沿金沙江上行,在云南水富溯横江(《水经注》中称为羊官水)到朱提(云南昭通)、再转贵州威宁、云南宣威、曲靖等县,达滇池,再由滇池西行经楚雄的“五尺道”。两条道路在楚雄汇合,再经大理、保山、腾冲,直到缅甸。牦牛道要翻越大小相岭,山高路险难行,战国、秦、汉时期时常因为人为原因阻塞,真正能够畅通的就是滇东北五尺道。欲从川东南到滇池则只有“五尺道”这唯一的一条道路。

楚国立国800年,早期楚国地处鄂西,与地处川东的巴国相邻。地处川东的巴国境内,长江三峡地段盛产战略物资食盐。楚地仰食川盐,数百年间,巴楚相争,时战时和,争夺战略物资食盐产地长江三峡地段。至楚宣王(前369—前340)、楚威王(前339—前329)时,楚国国势强盛,东面,楚威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於徐州”(《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尽占吴国之地。楚国疆域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西部与巴国相邻,成为当时华夏第一大国。其时巴国发生内乱,将军巴蔓子请师于楚,楚威王救巴,巴族族群退至嘉陵江中游及其支流渠江流域,楚国趁机攻占长江三峡上游沿线巴国故地(《华阳国志·巴志》)。楚威王趁胜“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国古代史籍中“江水”专指长江,即沿着长江上行,到了僰道(四川宜宾)再沿“五尺道”南行,到达滇池。庄蹻入滇不久,公元前316年秋,秦将司马错率军从金牛道灭蜀,继而又灭巴、苴。公元前285年,秦蜀守“张若取岝及江南地”(见《华阳国志·蜀志》)“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史记·西南夷列传》),巩固了对僰道长江以南地区的统治。庄蹻要安定滇池旁方三百里、肥饶数千里平地,以兵威定属楚,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此时秦国已巩固了对巴蜀地区的统治,阻断了庄蹻回楚道路;加之楚顷襄王已将国都东迁至陈(今河南淮阳),庄蹻虽欲归报,因道塞不通,已经不可能实现。只能以其众变服,从其俗王滇,建立了掌控云南东部地区的政权。

庄蹻王滇200年后,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汉武帝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赐“滇王之印”,并且在其地设益州郡,郡治在滇池县(《史记·西南夷列传》)

 

1956年出土的滇王金印         

   1956年11月,云南省博物馆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石寨山古墓群中发掘出“滇王之印”金印。该印用纯金铸成,金印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蛇纽,蛇首昂起,蛇身盘血,背有鳞纹。2019年,考古人员再次在距出土“滇王之印”的石寨山墓地仅700余米的上蒜镇河泊所遗址中发掘出一批封泥,其中有一枚“滇国相印”封泥。这枚小小的“滇国相印”封泥表明汉武帝不仅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并且在古滇国设立了“滇相”,建立起一套行政管理体系。确证《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庄蹻王滇是为信史,无可置疑。

2019年出土的“滇国相印”封泥

汉王朝建立后,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得到提升,而南越王叛附不定,汉武帝决定加强对南越的管治。建元六年(前135),番阳令唐蒙奉使南越,得知牂柯江出番禺城下(此处牂柯江泛指珠江),沿牂柯江可达巴蜀,即上书汉武帝: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诚以汉之彊,巴蜀之饶,通夜郎道,为置吏,易甚。”汉武帝拜唐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余人,从巴蜀筰关(班固《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列传》改为符关,在今四川合川县)沿赤水河入贵州,见夜郎侯多同。汉武帝即设立夜郎县、夜郎都尉。发巴蜀卒治夜郎道,自僰道沿南广河通往牂柯江。同时设置犍为郡,郡治在鄨县(今遵义),后郡治迁至南广县(今四川宜宾南广河流域高县、筠连县一带)。武帝元朔年间(前128—前123)罢西夷,仍然保留南夷夜郎地区两县一都尉。此处两县应是犍为郡前后郡治鄨县和南广县,一都尉即是夜郎都尉。夜郎县虽然撤销了,但是仍然保留夜郎都尉。

武帝元鼎五年(前112)秋,分遣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汇水;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出豫章,下横浦;故归义、越侯二人为戈船、下厉将军,出零陵,或下离水,或柢苍梧;使驰义侯因巴蜀罪人,发夜郎兵,下牂柯江;五路出兵征讨南越(《史记·南越列传》)。

驰义侯从犍为出发征发南夷兵,此时南夷地区有且兰、鄨、头兰、夜郎等族群,其中且兰(今黄平、福泉一带)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驰义侯即率巴蜀罪人尝击南越者八校尉击破之。会越已破,汉八校尉不下,即引兵还,行诛“常隔滇道”头兰。此处的“滇道”即是“五尺道”。“五尺道”自云南昭通转向贵州威宁、再转至云南宣威。地处贵州毕节一带的头兰族群常常袭击“五尺道”,因此汉王朝在今赫章可乐设置汉阳都尉加以保护。这次平定头兰,彻底解决了“五尺道”的安全问题。平定南夷后,汉武帝即设置牂柯郡,郡守驻地在故且兰。辖故且兰、镡封、鄨、漏卧、平夷、同并、谈指、宛温、毋敛、夜郎、毋单、漏江、西随、都梦、谈稿、进桑、鉤町17县(《汉书·地理志》)。辖县分布在贵州省西部、云南省东南部。这是终西汉时期牂柯郡辖县,汉武帝时期并没有辖这么多县,如毋敛县就是昭帝元凤五年(前76年)罢象郡后,才以毋敛县一带属牂柯郡。

夜郎县是夜郎国的核心,而夜郎县仅为西汉牂柯郡17县中的一县,辖地当然不会很大。故夜郎国仅仅只是牂柯郡中的一部分,亦即是说,夜郎王辖地只能在夜郎、谈稿、谈指三县地界之内,位于延水(乌江)南源三岔河以南、牂柯江(北盘江)流域两岸;最大化也只能辖今贵州盘县、普安、兴义、兴仁、安龙、貞丰、册亨、望谟、六枝(郎岱)、关岭、镇宁、安顺、普定一带。其政治中心应该在牂柯江东岸,《汉书·地理志》载,“夜郎,豚水东至广郁,都尉治,莽曰同亭”,则且同亭应该在关岭、镇宁、安顺一线。谭其骧先生将夜郎县治定在贵州关岭一带,有其合理性。夜郎国疆域东邻且兰,东南接毋敛县,东北接鄨,北接平夷,西北接汉阳都尉(划归朱提郡管辖),西邻“西夷”劳洸、靡莫部族,西南隔温水(南盘江)邻漏卧,鉤町。

夜郎侯始倚南越,南越已灭,同时灭掉的还有且兰、头兰。夜郎侯彻底臣服中央王朝,老老实实地到长安朝拜。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封为夜郎王,赐王印,元封二年(前109),设置益州郡,郡治在滇池县,赐滇王王印。

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记载,汉代夜郎侯于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入朝,封为夜郎王,受王印,夜郎至此立国。昭帝始元五年(前82)封鉤町亡波鉤町王成帝河平(前28—25)中,夜郎王兴与鉤町王禹、漏卧侯俞举兵相攻,牂柯太守陈立至夜郎王兴国且同亭,斩兴,收王印。陈立还归牂柯郡治故且兰。兴妻父翁指与兴子邪务反,至冬,蛮夷共斩翁指,持首出降,夜郎国就此灭亡。历史上的夜郎国建于汉武帝元鼎六年,灭于汉成帝河平年间,立国约86年。

夜郎国立国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是西汉时期贵州地区的重要地方政权,与滇同时并存,是汉武帝时期在西南地区封王受印的两个地方诸侯。为西汉王朝稳固西南地区安全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史记·西南夷列传》载,“西南夷君长以百数,独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而滇王因处通往西方的民间商道“南方丝绸之路”的“五尺道”旁,负有保护“南方丝绸之路”通畅之责,更是受到西汉王朝的重视。

同样是《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此即为“夜郎自大”成语的原始出处。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2022003284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400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