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贵州
发稿人: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04-23 10:02:22  文章字号:   
屯堡人的“四坊五匠”
贵州历史文化随笔征文大赛作品选登

 秦发忠

一直以来,很多师友都在问我一个问题,即什么是四坊五匠?因为没有系统撰文,我当时就口头大概介绍了一下,后来还是不间断的有人问我。现整理出来,以便大家对于屯堡人的四坊五匠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其实,说起四坊五匠,也不仅限于就是安顺的屯堡人,其他省份和许多民族也有,只不过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化的技术已经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技艺。只在人们提起这个话题的时间才会唤起那早已逝去的深深记忆。而安顺屯堡,由于交通等因素,这些古老的技艺得以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追寻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活态文物。

屯堡石头巷

对于四坊五匠的理解和认识,相关的介绍也不少,可谓五花八门。在一些文章中解读和部分人看来,似乎觉得所有的手艺活就是匠,所有的传统加工制造业就是坊,这是对屯堡的历史缘由模棱两可的半知半解。

我们都知道,600多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平定云南,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率30万大军南征。大军入黔后,后勤的补给是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朱元璋采取屯田戍边的方式,鼓励官兵开垦农田,大量屯兵屯田,便于自给自足。朝廷出台政策,允许官兵家眷入黔,同时配以良种和马匹等农耕物器,从江南等地和中原各省调集各行业能工巧匠进驻黔中,开荒辟土,建构房屋,安居乐业。

当官兵们进驻一个地方,首先要安营扎寨修建住所,要修建住房就得先打基础。因此,石匠是安家的先行官,把住房基础砌好后,接着垒石墙,结合建房与经费实际情况,有石墩、石雕等,完成石工之后,然后就抽立柱头。这时,木匠开始登场。木匠的工作包括砍柱头、做门窗,雕梁画栋,还要做一些家具,如衣柜、床、桌子、板凳等,由于涉及不同的工种,所以,在木匠中要细分的话,砍伐树木的叫砍匠,解板的叫解匠,雕刻的叫雕匠。把房屋居室建好之后,接下来就要劳作了。开辟荒土需用金属的农具,铁匠随之出现,也就有了他们大显身手机会,打造了锄头、犁耙、镰刀等农用工具。房屋的柱头与柱头之间因为木材的贵重和匮乏,很多都是采用竹编糊泥巴来挡风遮雨,生产生活中的粪箕、簸箕、撮箕、菜篮也是竹编的,竹编这个活屯堡人称为篾匠。为了减少牲畜雄性发育期的打架斗殴,保证有足够的力气帮助耕种,保证牲畜的快速成长,通常会给雄性牲畜做结扎手术,甚至给公鸡做结扎手术。给牲畜做结扎手术的人,屯堡人统称其为剡匠。通常情况下,一般人把给猪做手术的叫解猪匠,给牛做绝育手术的叫剡牛匠、给鸡做手术的叫剡鸡匠。喀斯特地貌的自然生产生活环境需要,成就出了被人们认知和认可的“五匠”,即:石匠、木匠(雕匠)、铁匠、剡(骟)匠和篾匠。

石匠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工匠是从做工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只有熟练掌握行业专业技术,手段高超的人才能成为匠,否则就只能叫做工。由于一些地方没有石头,多是以土为主的山脉,因此,从远处运送石头来做基础,岸石做好后,上面的墙体就用土坯或砖块来砌成,因此,还有一种匠人就是砖匠。还有,很多人说还有补锅匠、皮匠等这些工匠。这是随着社会发展,解放后的钢铁大量诞生之后,铁锅等金属厨具的出现,引来了外面的手艺活。最早进入屯堡区域的补锅匠是湖南的,而不是屯堡区域内原生的。

铁匠

一切基本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生产生活了。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就有了坊。这里的坊也是掌握专业制造技术,有祖传的秘方和绝活,做出来的食品和物件得到世人认可的家族作坊。

粮食生产出来之后,首先要将壳去掉才能进一步加工。比如,为了去掉稻谷、麦子的壳子,就有了碾坊,也叫磨坊。开始的时间是按照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村分工,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后慢慢分散,基本达到每个村都能自行加工。碾坊里面根据加工的物种,分别配有碾子、磨、榨油墩等加工设施,我们通常叫做“打米坊”。实际上里面不仅可以打米,还有剥谷机、打米机、打面机(粉碎机)等。

屯堡的碓(屯堡人用来剥壳和压碎玉米、大米等粮食)

为了丰富生活,屯堡人会把食物做成不同的食品,从而改变成其他的食物味道,而后,有了豆腐坊。豆腐坊就是将黄豆浸泡,用石磨磨碎,并添加一定的水从而形成豆浆。磨成豆浆之后,将其在锅内煮,放点石灰水,让豆渣豆腐在石灰水的作用下分解,然后用纱布将豆渣和豆腐分离,从而分解出豆腐、豆渣。

干活累了,喝上一杯酒能舒筋活血,也为了驱寒。屯军将各种粮食酿成酒,酿酒的地方叫做酒坊。将有丰富淀粉的粮食作物蒸熟后,用酒药使其发酵后酿成含乙醇、度数高低不等的饮料。用米烤的叫做米酒,用包谷烤的叫做包谷酒,用高粱烤的叫做高粱酒。

油坊是用传统方法,将粮食放在中间,用石器、木材、金属等器具把油料里的油压榨出来。不仅可以将粮食加工成食用油,还可以方便置换和购买。 

说到这四坊,常常有人说,还有染坊。实际上,在屯堡区域内,从最早的征南史去追溯和考究,屯堡人的先祖都是征南官兵,官兵穿的是军服,由朝廷统一配发,从这点来讲,屯堡人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染坊,而是共同居住在一个区域内的苗族和布依族才有。

可见,屯堡人的四坊五匠就是屯堡人安居乐业、生产生活所需,是先有匠才有坊的。当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有新事物出现于屯堡人的日常生活。所以,还有各种的匠人和作坊,比如匠人有银匠、补锅匠、补鞋匠、擦鞋匠、弹棉花匠、杀猪匠、泥水匠等;后来还有糖坊、面坊等作坊。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2022003284号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3400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