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欢迎访问文史天地网—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

微信扫一扫关注
文史天地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文贵州
发稿人: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04-13 11:26:46  文章字号:   
刘泽民:将罗斛改名为罗甸的县长
贵州历史文化随笔征文大赛作品选登

作者:刘泽民

罗斛县在1932年改为罗甸县,并将县城搬迁到现址,其间留下了好些故事和诗章。这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他,就是时任县长刘泽民。

20世纪80年代的罗甸县城

刘泽民,字剑魂,福泉县凤山人,生于1902年,年轻时曾在黔军中从戎,后南下广州,投奔孙中山,在护法军中任文职。刘泽民后来在韶关讲武堂学习,毕业后随军辗转于沪、杭等地驻防。其后奉命率部入黔,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步兵团独立二团团长。后来从政,先后任过石阡县长和广顺县县长。1931年,因为罗斛匪患蜂起,生灵涂炭,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因刘泽民在广顺治县有方,贵州省政府遂将其调任罗斛县长。1931年12月1日,这位年方30的县长到任。

为安定民心,刘泽民还陆续将妻女和母亲接到罗斛同住。 

刘泽民到任后,看到罗斛县城设在一个山凹里,山高谷狭,人口不丰。罗斛县的“斛”字本是个会意字,古时的一种量器,五斗为一斛,寓意蛮好的。但这个字却令他不满意,他拆字道:“斗”“角”之地,必出野蛮之人,哪来的文明兴邦?如此城址,如此县名,难期发展!他决意另寻城址,更改县名。

于是他一有时间便带着随从,骑马到城郊找寻新址。一天,他来到南岐山下的斜坡处(现在的罗甸县委一带),看到对面是巍峨的王乃山,前面是千亩田畴,中间有一条小河向东而流,汇入大河。这里前有王乃山,可挡北来之风,后有南岐山,可供薪禾之需;前照(有水) 后靠(有山) 左右有护。此处风水绝佳,刘泽民决意在此建城。

城基选好了,用什么县名呢?刘泽民反复思量,一时竟想不出一个满意的名字来。有一天,刘泽明再次来到这里,远找近寻,深深沉思。猛然间,前面一块大田给了他灵感。

颇具现代化气息的罗甸县城

他看到这块大田(就是后来的罗甸县老电影院处),田上方有路从右边绕过,这岂不像个“甸”字么?用“甸”字换“斛”字不是很好么?

刘泽民大喜,当即作了一首《龙坪选胜》诗道:

无边云气拥山来,

大好城基甸字台。

寻得平芜三万顷,

胸怀到此共天开。

刘泽民立即做了三件事:一、召开全县的区长和乡贤会议,统一意见,发布文告;二、催迁这里的百座坟茔,划定城区;三、将迁城和易县名之事上报国民政府内政部。

1932年4月28日,国府内政部咨民第六四四号文同意迁址和将罗斛县易名为罗甸县。

在区长和乡贤协会议上,刘泽民首先讲述了迁城的意义,赞美这个地方,同时作诗道:

《甸字龙坪》
逸仙园外彩虹横,
玉宇琼楼舞凤城。
万里峰峦开甸字,
八方风雨会龙坪。

由于行政会上意见统一,凡与会者,皆签名盖章,呈省府备案,以表民意。又公推刘泽民任主任委员,成立“罗甸县移城委员会”。

然后又命令六个区区长。各派民工500人,组成建城民工大队,各区区长兼任大队长,民工均自带伙食、行李,于同年2月1日动工。由于全县奋力赶工,4月底完成了城基建设。除县政府和教导队的房基外,统一由县政府按图划定居民区。并且下命令:殷实富户须搬入新城区,违抗者罚款。

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新城的居民就达到了33户。但是,这些人家从内心来说是不愿来新城居住的,新城总是热闹不起来。1933年的大年初一,刘泽民带着一队人马巡视新城,听说县长要巡视新城,新城的人家马上到新城来过年,并按例在门口摆上香案欢迎县长,刘泽民经过 ,凡是摆香案的人家,令随护在香案上放1块大洋。那时候一头大肥猪才卖3块大洋,1块大洋是很大的一个数了,此事轰动了全县。之后搬到新城的人家越来越多,为后来的罗甸县城奠定了基础。

刘泽民整顿吏治,惩治坏人,破除迷信,打击那些骗人的摩公;创办教导大队,培训军事人才;振兴教育,培植风景。他一共培植和命名了南岐耸翠、甸字龙坪、剑瑚浣月、斛谷连珠、坡球云影等城区的十个景观,叫“县城十景”。

原先城东南有一泉井,名为“双妹井”,井前有一水凼,夏秋可以游泳消暑,刘泽民将黄景光(摩公) 等受罚的款项400元(法币)作筑堤经费,令黄亦同劳役。竣工之际,刘戏谑黄景光:“黄景光,堤已筑成,我拟命湖名为景光湖,可否?”黄大吃一惊,双膝跪下道:“不敢。县长不杀,已万分感意。”刘说:“你不敢,我敢,就叫‘剑魂湖’或者‘剑魂湖景光堤!’”众绅请名“剑魂湖”,刘同意。这就是大罗亭的原名剑魂湖的来历。

湖口建有“大罗亭”,亭上有对联:“水上风声千缕月,天南亭拥万重山。”“湖里青山随舫动,林间明月过堤来。”

当年的八月十五,刘游剑魂湖作诗一首:

《剑湖浣月》
蓬壶掩映影苍苍,
含笑凌波漾衣裳。
秋水双龙原是剑,
姮娥今已属周郎。

今人习惯以亭为湖,将湖称为“大罗亭”。今湖之规模,是1957年冬至1958年春,民众及机关职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修成,1974年拨款加固。1981年夏,黔南州游泳比赛曾经在这里举行。1985年修环湖路,县体委加修游泳设施,小湖变大湖,达50万平方米,成了罗甸人夏天必去的地方。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一到夏天,下班后我就和北京大学毕业分配来的颜老师相约游大罗亭,游对岸一个来回后方回宿舍,其乐无穷,其间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大罗亭之水来源于鱼王洞,相传,洞内有龙,刘泽民曾在洞壁上刻有“冰阙龙卧”四个篆体字,并作诗以记:

《冰阙龙卧》
水晶宫殿碧髯蟠,
不作风波化梦寒。
若肯虚云飞去也,
纵横无数海天宽。

鱼王洞,曾是人们经常游览的地方,那里也曾经留下过许多故事。最难忘的是我班一个学生,写过一篇作文,说他们三个同学周日相约去鱼王洞探奇,上上下下,曲曲折折,走了很多路,方才发现手电无电,火把燃尽,洞深无光,万分恐怖。伸手不见五指,无法返回,幸好其中一人带有火柴,便将衣服点燃,晃动火星,沿火把所留灰迹寻出洞的路,待出得洞来,三人已赤身,一丝不挂,难以上路,无法回家。一直躲在草丛中,早上去的,晚上方回,又饿又累,十分狼狈。一直等到半夜人静,路上无人方回家。到家后,不敢叫门,只好翻窗入屋, 将衣裤甩给外面另外两个同学,让他们回家。未念完作文,全班已哄堂大笑。笑归笑,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以后这件事成了班上安全教育的一个好材料。

30年前,我曾带外地的朋友游洞,曾留下几句顺口溜,至今还记得开头几句:

罗甸城郊鱼王宮,
金钟玉乳石屏风。
异鸟(蝙蝠)翩翩迎远客,
水滴声声玉泉中。

不知现在的鱼王洞怎样了,刘泽民在洞中的题字还在吗? 

刘泽民在罗甸任职时间虽不长,但卓有建树,政声颇佳,在民间留下好评。1934年,刘泽民调贵阳地区任职,其间,他将郊县一个叫花仡佬的地方改为花溪,至今传为佳话。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罗甸——这座麻山地区的小县城才飞速发展起来。现在的罗甸县城,高楼林立,交通发达,设施完备,人文进步,商贸兴盛,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文史天地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承办:文史天地 联系电话:0851-86827135 0851-86813033 邮箱:wstd3282@sina.com

黔ICP备17008417号-1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499号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

技术支持:泰得科技